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草房子》讀后感
在假期,我讀了一本曹文軒先生的名著——草房子。這本書反映了中國五、六十年代的農(nóng)村生活。我被生動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地打動了。故事里有一位主人公叫桑桑。他曾把碗櫥改成了鴿子窩,偷家里蚊帳做漁網(wǎng)捕魚。他的生活如此的拮據(jù),但他的童年卻充滿了樂趣、充滿著難忘的回憶。記得他也曾三伏天穿起棉衣、棉褲、戴上棉帽,成為校園里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 ……這正與現(xiàn)在的我們成為了鮮明的對比:現(xiàn)在的我們漸漸失去了同去,假日里補習班排的滿滿。我們曾多么渴望桑桑那樣的生活還有一個讓我記憶猶新的人物就是細馬。他是邱二爺和邱二媽從江南領(lǐng)養(yǎng)回來的孩子。可是他們的房子被沖走了,養(yǎng)父也不幸地患癌去世了,他明明有逃避這個選擇,但他卻艱苦奮斗,努力賺錢,給養(yǎng)母蓋了一座房子。杜小康也是如此,他放棄讀書,去和父親放鴨子。我想,這都是因為這都是由于他們勇于擔當家庭的責任—用他們還稚嫩的肩膀扛起來家庭的重任。這讓現(xiàn)世紀嬌生慣養(yǎng)的我重新反省了一下我自己。在陸鶴身上我懂得了,尊嚴的傷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藥;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美,欣賞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讀完了以后,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充滿了酸甜苦辣,苦難和幸福猶如白晝和黑夜一樣,永遠與我們相伴,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希望,微笑著去面對。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孩子:頑皮、聰明的桑桑,禿頂?shù)年扂Q,不幸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這些仍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他們是那么純真、善良,每個人身上都散發(fā)出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沖擊著我的心靈。
再次回味書中的人物,我越來越覺得羞愧。我想我應該像紙月一樣擁有純凈的美、像陸鶴一樣擁有執(zhí)著、倔強的美、像杜小康一樣擁有勇于承擔,堅韌無比的美……在生活中,面對挫折不退縮、微笑著面對生活。
幸福是什么——《開學第一課》讀后感 (字數(shù):1200)
幸福是什么?吃大餐?玩游戲?錯了,幸福不是物質(zhì)上的擁有,而是感恩、分享,一種精神上的贊美!9月1日上午,如往常一樣,同學們在教室里一起觀看這堂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
讓我備受感激的人物是“最美媽媽”來自杭州的吳菊萍。2011年7月17日,2歲的妞妞從十樓上不小心跳下來時,吳菊萍心里想:趕快救人,顧不了那么多了!她急忙甩開自己的高跟鞋,向空中伸出了一雙接抱的手……妞妞在吳菊萍的保護下只傷到了一點,而吳菊萍卻嚴重受傷住進了醫(yī)院。10天后,“最美女孩”妞妞醒來了,這是吳菊萍一個信念締造的生命奇跡。吳菊萍這種無私奉獻,舍己救人的偉大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去學習。在觀看的同時,我不禁對自己發(fā)問:我如果遇到這種場面,我會怎么做?通過這件感人的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幸福是來自于奉獻,幫助別人,讓自己更快樂。
還有一個故事也令我影響深刻:劉浩,一個十歲的盲童,他陽光開朗,他熱愛音樂,曾經(jīng)獲得過德國舒曼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因為看不見,不能正常的學習鋼琴。但是,在當?shù)睾眯娜说膸椭拢瑒⒑七M入了盲童學校學習,才得以繼續(xù)學習鋼琴,劉浩每天一放學就練鋼琴,現(xiàn)在他的水平已經(jīng)能夠達到表演級了。在劉浩的音樂成長道路上還有一個重要的人,那就是劉浩的媽媽。劉浩的媽媽在劉浩的音樂道路上一直幫助著劉浩,把五線譜翻譯成盲譜后,又用針在牛皮紙上一針一針的縫上去……但在這后面,還有一個故事:六年前,他的母親生下了三胞胎男孩。但在一個月內(nèi),前面的兩個孩子相繼離開人世。劉浩的媽媽說:醫(yī)院我們是呆不下去了。在醫(yī)院孩子也是死,我們還不如把剩下的一個孩子帶回家。還有身上的錢也用光了。于是,劉浩的父母把劉浩帶回了家。劉浩的媽媽又沒有多少奶水,但為了養(yǎng)活劉浩,她每天要擠七八次奶給劉浩吃。老天是眷念了劉浩,讓他活了下來。到三個月的時候,他的父母帶他到醫(yī)院檢查。但又帶來了一個壞消息:劉浩的眼睛看不見。后來經(jīng)過北京醫(yī)院確診,這是先天性眼疾,治不好。這對于劉浩的父母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于是,劉浩的父母都想到了一個字:死。好幾次,他們都想全家同歸于盡。終于有一次機會,老人不在家,劉浩的媽媽拿出了藥,準備結(jié)束全家性命的時候,只有三個多月的劉浩哭了,他的姐姐也哭了,于是,全家哭成一團。從此,自殺的想法慢慢從劉浩的父母的心里退去。是劉浩的聰明和懂事改變了這個家庭。通過這個故事,我心里有了深深的感觸:我行你也行,不要說不可能,樂觀的力量是最重要的!
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中,我們上完了開學第一課,或許我們對幸福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幸福沒有高山的恢宏,沒有大海的磅礴,但幸福是溫暖的,美麗的。只要你細細品味,幸福就在你身旁。
沈家門小學五年級:鄭澤涵
《珍珠》的讀后感 (字數(shù):350)
我讀了這篇《珍珠》覺得主人公陽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既幸福又痛苦。這個故事內(nèi)容是這樣的:陽子在上幼兒院的時候一直是爺爺送陽子上幼兒院,一直到陽子上三年級爺爺生病了,而奶奶送爺爺去醫(yī)院的第2天,只有奶奶一個人回來,而爺爺就上了天堂,又在這時爸爸和媽媽去了深圳。陽子覺得自己幸福的家一下變成痛苦的家。后來家里來了一個王爺爺。但陽子又在楊百萬國際實驗學校的一段時間里面認識了友情與真愛。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友情與真愛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這么簡單。
《傅雷家書》讀后感(2) (字數(shù):1200)
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diào)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shù)、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zhèn)洹⑷烁褡吭降乃囆g(shù)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jié)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guān)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yè)人生藝術(shù),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guān)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shù)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yǎng)。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shù)學徒修養(yǎng)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xiàn)。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nèi)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給出經(jīng)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diào)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lǐng)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jīng)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yǎng)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里。”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yè),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chuàng)你輝煌的人生!
下一篇: 讀《橫眉冷對千夫指》有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讀《荀子》有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