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志愿如何撿漏“雙一流”大學?就是這么簡單!
>>>你的未來,藏在此刻的選擇里。選它,就對了我國有雙一流建設大學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一共137所雙一流大學,它們是國內高校中的佼佼者。2020年多所“雙一流"大學在全國各地征集志愿,那些代表中國高校最高水平的 “雙一流"高校低調而沉默地在各地承受著斷檔帶來的錄不滿后果。近年來高考錄取斷檔,有進入常態化的跡象。也就是說,在每年的高考錄取期間,不止是普通本科高校137所 “雙 一流"高校同樣也要體驗過山車式的斷檔。志愿征集已經實施十余年了,全國各地每年高考錄取期間都會有高校參與志愿征集。連北京志愿征集都會出現 “雙一流"大學 ,遑論京外地區了。不管是普通批次還是提前批次,全國各地只要有征集志愿的錄取程序,就會出現 “雙一流"大學的身影,而且一些專業也并非冷門專業。2021年河南考生人數達到125萬,本以為雙一流高校在考生眾多的河南會很受追捧,招生名額緊張,沒想到雙一流高校在河南出現“遇冷”的情況。在河南提前批國家的專項計劃招錄中,有100多所沒有招滿的高校中,雙一流高校有70多所,上海中醫藥大學征集志愿占比是最高的,達到了50%。而像浙大、人大和武大等多所雙一流名校占比都偏低,山東大學也算偏高的了,占比達到了41.67%,有10個缺額,天津醫科大學缺額還算比較少的,只有1個缺額。中南大學計劃招理科考生70人,缺額17人,文科考生計劃招8人,吉林大學計劃招理科考生74人,缺額有14人。像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華中農業大學和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的缺額也都在10多人以上。而河南省內的本土高校鄭州大學也是沒有招滿,而且缺額人數還是最多的,達到了24人,鄭州大學身為本土高校自然是偏向省內的考生們的。面對這種已經進入常態化的斷檔現象 ,137所“雙一流"高校 沒有哪所高校能置事外。這種生源不滿是全面的。高考志愿模式改革、當年的計劃投放、報考人數、高考試卷的難易度、某分數段位的人數、宣傳的政策、志愿填報的方式等諸多因素,都會導致斷檔。斷檔既傷害了高分考生,也傷害了“雙一流"高校,對高考錄取甚至全社會產生不良影響。從這一點來看,北京的模式值得借鑒。北京多年沒有出現大范圍斷檔現象,這和北京實施的高考錄取政策有必然關系。考得好和報得好對于考生都是重要的,只有把考取的分數充分利用,報考最合適的高校才不會浪費分數,如果考得分數還不錯,而沒有報考到還不錯的高校,那還是很遺憾的。最后我們再強調一下,在兩種高考模式銜接之際,以專業為導向的模式,對志愿填報會產生普遍的影響,尤其是按專業投檔,高校一些專業勢必會發生線上生源不足的現象。(以上內容來自《新高考100問》,鄭超著,四川教育出版社)面對這些被報考機構和專業所定義的“熱門學校熱門專業”,各位家長和考生一定要想清楚,它到底是不是適合自己的?選志愿到底應該遵從怎樣的原則?機構、專家和在線填報軟件哪個更靠譜?勸大家謹慎花錢,少走彎路,選擇既有把握又適合自己的志愿,造福社會,正是我們今天要介紹這款模擬填報工具——高考智愿的初衷。
高考智愿2.0,更懂你的智能推薦系統,選對志愿,過好人生!
更精準、更便捷、更貼心,給考生和家長提供一對一式的志愿填報建議。
六大新增功能,助力中國考生學業規劃——
1
、更科學的智能推薦:基于往年大數據科學測算,擇優遴選,志愿表合理排序,用好高考每一分
2
、1對1訂制升學規劃:大學+專業+城市3大填報路徑,根據考生需求,靈活制定個性化報考方案
3
、合理定位專業方向:行業意向、興趣愛好兩大維度助考生認知自我,依據選擇結果推薦
最適合專業
4
、錄取概率測算分析:以近三年數據為基礎,創新算法模型,提升預測準確性和合理性,規避扎堆填報風險
5
、大學專業多維對比:基于填報需求的院校專業詳情展示,提供全方位資料對比,找大學選專業不再盲目
6
、便捷獲取招錄數據:歷年數據橫向對比,招生錄取形勢波動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