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讀《金幣》有感
我讀了《金幣》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一篇文章《長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講述了一個年輕教師在上中學的時候,為自己不漂亮的容貌感到自卑,后來在老師的幫助下,他把丑陋的容貌拋在了腦后,以優良的成績考上了大學,以樂觀的生活態度贏得了同學們贊賞的目光。 這個年輕的教師知道它的價值在哪里。農夫將金幣打磨得金光燦燦,讓金幣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反而賣不出價錢了。
讀《上下五千年》有感 (字數:1200)
世界的歷史文卷中,中華民族必定被其列于首位。只要對歷史略知皮毛的人都會知道,中國擁有著長達五千年歷史文化,二十余個朝代。他們所代表的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形象、尊嚴與威嚴!各朝各代的文化教育,各國各軍的你征我伐,都成為了人們眼中的主要旋律。可以說在所有人的眼中都只有傳奇戰事、諸侯形式與琴棋書畫、兵書詩詞,其余的東西完全被忽視與人們的視野之外。而更重要是人們因此對問題思考的多樣性、深度也都受到了更大的限制,使自己的生活、處事都面臨著不盡的麻煩。
當我重展書卷,再次回顧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之時,我頓時恍然大悟,“中國的歷史所有的不僅僅只有軍、政、文、詞,更有各大戰事共同的戰略重點——策劃。”
當炎黃兩帝分立兩邦之時起,這個世界上就有了“戰爭”。不論是為了實現民族統一、全國統一,還是為了一雪喪權辱國之恥,甚至是老百姓推翻腐敗政府,無不使用這種血肉橫飛、殘忍無情的行為。可以說,從夏朝建立以來,戰爭已成了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侵略擴張、解決問題的一種必要方式。但最重要的,卻不是戰爭的勝負成敗,而是戰前的策劃與過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一時期的中國,百家爭鳴,群雄爭霸。戰爭年代就此來臨,大國吞小國,小國尋謀士,謀士拜大國。這已經成為了春秋戰國千古不變的定律。在這個國際性食物鏈中,最弱小的一環——謀士,卻是最關鍵的一節。
不論是傲慢強大的秦、晉、楚、宋、齊,還是后起之秀的魏、韓、趙、燕。都因謀臣為其效力,而日漸壯大。越國大夫范蠡。當越王勾踐要先發制吳時,范蠡竭力勸阻。可勾踐不聽,才招致大敗。而勾踐被吳王圍困之時,范蠡定計使勾踐得救,并同勾踐臥薪嘗膽,深謀二十余載,最終滅吳,越王才得以稱霸。后又有兵家孫臏向田忌獻賽馬之策,與國王和諸公子賭以千金。結果三戰兩勝。由此而得重用,率齊軍威懾天下。隨后還有西漢的曲逆侯陳平,曾經是策士,“起為策士,輔成帝國”。三國時期的一代圣賢——臥龍諸葛亮,與劉備共商天下大事,定以三分天下之良策。后來的“空城計”、“七擒六縱”、“智奪瓦口隘”、“智取定軍山”等,都是策劃高手的杰作。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如同郭隗也是一個策士,他引用千金市骨這個典故,為燕王獻計“厚幣而招賢”。燕王依其言,在易水之旁,筑起高臺,積黃金于臺上,以奉四方賢士,號為“招賢臺”。后人因此用“千金市骨”來比喻求才若渴。秦攻趙,趙派平原軍從門下選二十隨從赴楚求援,但選來選去差一人,此時有一個叫毛遂之人以囊錐為喻,說如讓自己處于囊中,早已脫穎而出,等不到今天。果然,在楚國談判時,毛遂威言而加,才華畢露,“致楚王立定合從之約”。還有一位最年輕的策士,“十二拜上卿”的甘羅,小小年紀出使趙國,趙王嘲笑他,他則說:“秦王用人,各因其任。年長者任以大事,年幼者任以小事,臣年最幼,故為使于趙耳。”
至今為止,各種謀士以各種方式把自己的名字載入史冊。古人因此而云:“術謀之人,以思謨為度,故能成策略之齊。”
當我合書而思時,仿佛感受到了一種恐怖的力量。中華歷史擁有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面或者是幾面,而是多樣性的。很多方面的問題我們都沒有去關注過,因而也很少獲得更大的收益。事實上,人們很少注意到中國歷史的各個方面。這致使我們對過去歷史學習的方方面面難以擴大、深入。而不光是歷史,就連我們現在生活的各方各面,我們也未能看透,更導致了許多機會從我們的眼前溜過。因而,對于過去與現在乃至將來,我們所該考慮的事情與問題,不能僅僅是單一的一面,而必須是多樣性的,要有更深入、廣闊的見解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獲。
讀《頂碗少年》有感 (字數:800)
浣江小學城北校區五年級 卓榮杞
今天,我懷著激動而崇拜的心情再一次認真閱讀了《頂碗少年》一文。那位少年真了不起,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是東方雜技團的一位表演者。
在一次演出中,這英俊的少年在輕松優雅的樂曲聲里出場了。只見他頭上頂著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了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在他的頭頂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會掉下來。最后,是一組難度較大的動作——他騎在另一位演員身上,兩個人一會兒站起,一會兒躺下,一會兒用各種姿態轉動著身軀。站在別人晃動著的身體上,很難再保持平衡,他用頭頂上的碗,搖晃得厲害。在一個大幅度轉身的剎那間,那一大疊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這意想不到的失誤,使得有些觀眾都驚呆了。
臺上卻并沒有慌亂。頂碗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又從一位姑娘那兒接過 12 只碗高高地頂到頭上。一切都重新開始。少年很沉著,不慌不忙地重復著剛才的動作,可是碗又一次掉了下來。
這時場上一片喧嘩。觀眾中有人大喊起來。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一位矮小結實的白發老人,依然捧著 12 只白瓷碗交給少年。少年又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個躬。第三次音樂奏響了,有一些女觀眾索性用手掌捂住眼睛。
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于把碗穩住了。掌聲,不約而同地從每個座位上爆發出來,匯成了一片暴雨般的聲音。
這暴雨般的掌聲也給了我莫大的教育和鼓舞。使我也不再害怕困難了。因為我知道了,不管什么都要經過努力才可以獲得成功。比如我為了校田徑運動會,積極訓練真正起到體育委員的作用。但由于我個兒小,相對來說耐力不夠,可我不怕苦,不怕累,跌倒了爬起來再跑,失敗了再來。在我的帶動下,個個“運動員”堅持不懈地鍛煉,爭取在運動會上顯示自己的實力。
這也讓我進一步知道了: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勝利者。在山窮水盡和絕境里,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會到達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頂的山腳下,再拼搏一下,就會登上世界最高峰……這就是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指導老師:鐘秀萍
讀《哭泣的松香》有感 (字數:600)
前幾天,老師給我發了兩本《小學生之友》。放學后,我一回家便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讀完這兩本書后,我受益匪淺,但使我感觸最深的,是一篇叫做
《哭泣的松香》的文章。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一個男孩,他是一個孤兒,很喜歡拉小提琴,并且馬上就要演出了,可他不久前卻不幸患上了無藥可治的白血病,而且,他的生命馬上就要結束了,可是他仍然堅持練習,直到最后一刻。演出的前一天晚上,他翻來覆去睡不著,突然,一位自稱會魔法的醫生出現在他面前,他送給了他一個海豚掛件和一塊松香,并告訴他,只要在演出前,把松香涂在琴弦上,就會有一百個觀眾給他一百年的壽命,小男孩開始有些不相信,可是醫生卻用實踐證明了他說的話是真的。晚上,演出開始了,小男孩照醫生說的做了以后,一下子演奏了十六首曲子,演出結束后,小男孩回去睡覺了。第二天,事實卻不像魔法醫生說的那樣,男孩最后還是死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后,我想:雖然小男孩患了白血病,但在病魔的折磨下,他不放棄,還是堅強的練習曲目。這遇到困難不退縮,克服困難,堅持到最后一刻的精神,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可想想我平時,一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生了一點小病,就不去學校……這些都是遇到困難就退縮,不堅強的表現。
讀了這篇文章后,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迎刃而上,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小男孩的這種精神,獲得成功。
南京路小學四年級:徐燦
下一篇: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三國演義》讀后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