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心中的拉環
在宿舍里,王智維和我打完球回來,我買了兩瓶百事可樂。
我回到房間,王智維去了洗手間。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構思。王智維回到房里,我對他說:“這里有兩瓶百事可樂,其中一瓶我剛剛搖過,你要哪一瓶?”王智維很機靈地拿了其中一瓶,做打開拉環狀,對我說:“這瓶應該沒要過吧?”我伸出手防衛說:“喂!這樣太不理智了吧!”王智維開始猶豫,應該選哪瓶好,東挑西選。
他最后選擇了瓶口比較不膨脹的,望著我,卻遲遲不開。似乎,他想等待幾分鐘,這樣不管哪一瓶被搖過,氣早就消了。
他遲遲不做決定,我不忍,便說:“放心啦!兩瓶我都沒搖過。”
拔掉心中的雜草(轉載) (字數:300)
在歲月的浸潤下,人的心中會滋生出種種雜草,使心靈不堪重負,奄奄一息。要想使心靈重現生機,我們就應該毫不留情地拔掉那些長在心中的雜草。 自私是長在心中的雜草,這種草會蒙蔽您的雙眼,讓您只看到自身的利益,而看不到別人和集體的利益,從而干出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的事。時間一長,您的朋友甚至親人都會離您而去,讓您成為“孤家寡人”。您想成為“孤家寡人”嗎?不想!那么趕快拔掉這種雜草吧,使心靈重現往日那種大公無私,心胸開闊的繁榮景象。 忌妒是長在心中的雜草,這種草會天天驅使您跟別人攀比:比吃,比穿,比用。只要別人有哪一點超過了您,它就會瘋狂地長,長,長!如果實在比不過別人,就會心懷怨恨。恨到極點,它就會驅使您對別人做點手腳,使點絆子。親愛的朋友們,請趕快拔掉這種雜草吧,使心靈重現往日那種平和寬容的繁榮景象。浸透在艱辛中的快樂 (字數:900)
有一種快樂,可以讓人欣喜若狂,可是卻需要人們背后不盡艱辛的付出;有一種艱辛,可以使人望而生畏,可是,付出之后卻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題記
“付出就會有回報。”這是一直以來我們學到的一句最富有哲理的話。僅僅7個字,卻夠我們仔細品味一生。是的,我們只有通過艱苦的磨練,我們只有付出了艱辛,不就可以成功嗎?
孟子曾說過:“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些話,一直是我通向夢想的自我鼓勵的話語,我一遍又一遍地去體味這句話,并用自己的行為去實踐!
我愛好文學,我愛好寫作。閑暇之余,我總喜歡端上一本厚厚的名著有滋有味地“咀嚼”著,每每這個時候,我感覺是那么的愜意。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中,我感受到人生的意義所在。拜讀那些名家的著作,我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種敬佩之情,不知從何時起,心中也滋發出一種想成為作家的渴望!
我知道,我的文筆并不優美,我的知識面也并不開闊,也許作家夢也只能成為我內心的一個夢,而永遠無法實現罷!但是,我愿意為我的夢想而努力!于是,我開始付出……
每次有空的時候,我總喜歡往書店里跑,總喜歡蹲在一個角落里慢慢地“啃”著書,以至于有時候都忘了太陽都下山了!我有一本厚厚的硬抄,每當讀書時碰到一些打動我的詞句,我就會把它們摘抄下來,然后去品味,去背誦。
現在上了初三,時間甚是緊迫,但每到周末,我還是要在我的日記本中寫下一兩篇日記。日記對寫作很有幫助,這是語文老師教我們的,我銘記著。
也許在有些人看來,我似乎在做著癡狂的夢,作家對于我們來說真的是遙遙不及。他們看到我在寫作上的付出,只是搖搖頭表示否定,有些人對我說:“你這樣付出值得嗎?這么艱辛的付出,到最后卻也許一無所獲。”我笑了笑!也許他們說的對,我付出這么多最后真的很難取得什么造詣,但是,值得!
在暑假里,我寫了很多篇文章,通過電子郵件發給一些報社的編輯。每天一上網,我馬上就打開郵箱,但卻沒有一封郵件!終于有一天,我終于收到了一封回信,我的文章被刊登的。我欣喜若狂,終于品嘗到一些成功的喜悅!
現在,樣刊也寄過來了,我把它放在抽屜里,它只是我努力的見證,我要繼續付出,為我的作家夢付出!
艱辛的付出是必須的,只有付出了,我們才會有收獲。成功也總是以付出為前提,成功的快樂也往往浸透在艱辛的付出中!
江西省樟樹市第三中學初三:king***
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字數:850)
是她吟出了“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生活對于自己的樂趣。
是她訴出了“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對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遭受深創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李清照——易安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子,但她不僅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懂得知足常樂、理解生活真諦的女子。
那是一個多么愉快的日子,暮色蒼茫,在盛放的荷花之中,有一葉扁舟,靜靜地,靜靜地,隨波蕩漾,融在這青山秀水之中。船上正坐著一個游興未盡,醉意未消的女子,似乎也沉醉在這世外桃源之中。漸漸地,漸漸地,小舟泛到了茂密的荷叢里,“驚起一灘鷗鷺”。在這大自然的杰作中,李清照為之沉迷,仿佛這溪水,也像她的心一樣,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像她這樣一個出身于名門世家的貴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當中,而把權貴拋擲之九霄云外,不易,不易。
她是一位知足常樂的女子,但她不僅是一位知足常樂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溫柔婉約,深愛丈夫的女子。
十八歲的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兩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礪,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陽節,丈夫趙明誠在外做官,李清照為了抒發自己對他的思念,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被陸德夫稱為“三句佳絕”。
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她不僅僅是一位詩人,她更是一位愛國英雄。
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許多壯士胸懷滿腔熱血,可卻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李清照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徹底成為了幻影。在那種離亂的年代,悲憤欲絕的她寫下了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映證了她的一生,在命懸一線的時刻,她并沒有退縮而丟下國家置之不顧,而是忍辱奮起,動員有更多的人能像項羽一樣寧死不屈,保衛國家。然而對徽宗父子的喪權辱國的憤恨,再加上多年的背井離鄉,以及她對丈夫的思念,讓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她的心已經殘碎不堪了,最后只能寂寞地死在江南。
清照呀,清照,“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她就是她,不管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的李易安,還是充滿愛國豪情的李清照,她的一生就是那樣,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