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給孔子的一封信
給孔子的一封信尊敬的孔子: 您好!很高興能有跨越時空與您這樣的圣人交流的機會,我實在太高興了! 遙想當年,為了推崇儒學,您周游列國,主張“禮”與“仁”,希望君主可以采納,但在那個硝煙四起的年代,又有誰會靜下來去仔細聽呢?但您仍然不遺余力地去努力改變這一切,確實讓我很欽佩。雖然您的思想在當時未被采納,但在后來的漢朝,董仲舒所提出來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當朝漢武帝采納,隨之在全國展開“儒學”學習。此后的朝代也紛紛將“儒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即使在現代社會,儒家思想依然十分重要,由此可以看出您為歷史作出了多大貢獻! 在教育上,您被尊奉為“至圣先師”,孩子們上學堂時一定要向您的畫像磕頭行禮。您開創了私塾講學的風范,無論貧賤或富貴,您都會收他為徒,而且能因材施教。如果您生活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只要您一上網(將不同地方的人聯系在一起的方式),相信所有的人都會成為您的弟子,那么您的學生何止是三千人呢,恐怕天下所有人都會成為您的弟子。那時候,我一定要第一個拜您為師。 現在,我一直在學習儒學,我覺得儒學對我們確實有很大幫助。當我心中充滿“仁愛”去待人做事時,我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就像前幾天晚上我正騎著自行車(一種交通工具)回家,一位同學想開玩笑便從后面拉住了我的自行車,我立即把自行車停了下來并脫口而出:“小心,別把你自己弄傷了。”說完后我自己也很驚訝,因為要是在以往我一定后很生氣地質問他:要是把我摔傷了怎么辦?但這一次我不僅沒有生氣,而且是先想到了別人,我想一定是在學習儒學時被慢慢熏陶了。這件事后,我更加堅定了信念: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儒學”,在生活中實實在在地做到“仁愛”二字。 現在,不光是我們中華民族在學習“儒學”,黃頭發、大鼻子的外國人也來學習了。雖然平時他們講的是外語,在學習儒學——我們漢語中的經典時總會吃力一些,但他們的熱情一點兒不比我們少,而且他們也十分努力。我們作為圣賢的后代又豈敢落后于他人?所以我們會更加努力。或許有一天您可以來考考我們,我們一會爭氣的! 好了,今天就說這么多吧!希望您在來世繼續做老師,在人間傳播文明。附帶問一問:我橫著書寫您讀起來習慣嗎? 此致 敬禮 學生:牛文煜 二零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皋蘭縣第三中學九四班牛文煜給諸孔子的一封信 (字數:800)
給諸孔子的一封信給諸孔子的一封信 尊敬的孔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紀的的中學生,與你相隔著比銀河系還遠的距離。您在別人的心里視神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文學家,可我知道你一定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你雖離我們遠去,可您的精神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您的思想主張沒有因為的消失而退色您曾撒下的“仁愛的種子”依舊在我們心中蓬勃生長,包括您的思想《論語》一書,如意盞指明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回正確的方向;如一杯香濃的咖啡,讓我們理解細細品味人生百態,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鋒利的劍,讓我們懂得“良藥苦口利于病”的道理。您的思想主張啟迪著我們,熏陶著我們·····孔爺爺,您知道嗎,在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所以只有努力讀書,才能給自己的未來鋪上紅地毯。而我讀書二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以成績總是漂浮不定,看著同學們個個都“節節高升”,而我卻毫不起色,心中也似打翻了五味瓶。直到《論語》走進我的生活。孔爺爺您的諄諄教導,使我如沐春風,您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讓我深深懂得學無止盡的動力·····您的言行都深深影響著我,啟迪著我所追尋的。孔爺爺,您是世人心中的“大圣人”,您知道您在生活中的思想主張對當今社會是多么重要嗎?您的思想曾深深教育過我。 那一次,學校組織衛生大掃除,我被安排抬水,面對外面大好春色,我竟昧著良心對一個同學說我病了,需要他幫我抬水,那個同學二話沒說就答應了,我在外面玩的痛痛快快后走進教室時,發現他已經幫我我的任務搞定了,而自己一人在完成自己的任務,看到這,不知為什么,當時有一種感覺,讓我愧疚不已,當我又想到孔爺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后我的心又一次受到了打擊,是啊,自己都不愿做的事為什么要強加在別人的身上呢?如果那樣,我和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又有什么區別呢?感謝您,孔爺爺是您給我的人生上了生動的一課,終身受用的一課。 孔爺爺,您的閃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孫后代的迷茫路途,指引著他們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語都是我們人生的課堂。孔爺爺,看到這些,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此致 敬禮 循陽學校:九年級一班馬劭君給孔子的一封信 (字數:800)
給孔子的一封信敬愛的孔丘先生: 您好! 請您原諒我的冒昧打擾吧,我之所以給您寫信,完全出于我對您的贊美與崇敬! 您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尤其是您的思想歷程,可以用您的一句名言概括:“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您的童年是艱苦的,三歲那年,您的父親溘然長逝,家里的頂梁柱轟然倒塌,你們孤兒寡母只好搬到了外祖父那里。您是聰穎的,在外祖父家苦學3年,外祖父將畢生積累的學問教給了您,您原本可以一直這樣快樂地生活學習下去,可是厄運又一次降臨到你頭上----慈愛的外祖父也撒手人寰。此后的日子更加舉步維艱,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您的心,您恨自己不能為母親分擔家庭重擔,排解心中的憂愁,經過長期思考,您終于做出了決定:邊學習邊賺錢,養活母親和自己。于是您開始了繁重的打工生涯。您跟隔壁鄰居學會了趕車,他還去農家放羊,在家里,您也總是搶著幫母親干家務活。 終于,您19歲了,已在官府里擔任了小小的官職并結婚生子了,您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決定發奮苦學,努力接近上層社會,結識社會名流。可當您第一次赴宴卻被陽貨羞辱了一番,自此您更深深地認識到像您這樣的年輕子弟想擠進貴族的行列,躋身仕途,靠的只有知識、學識和本領,還有精通六藝,從此,您更加不知疲倦地發奮學習。是您一鉆研禮樂書教,一面練習射和御。功夫不負有心人,您的努力再加上天生的智慧使您的學識越來越廣博,越來越多的人都來拜您為師,自您17歲赴宴受辱,被陽虎拒之門外,到如今權貴之人主動送子上門求學,整整過去了17年,我想到這17年奮斗中您所嘗到的常人無法體會的種種酸甜苦辣,以及今天您所取得的成功和榮譽,我不禁感慨萬千! 這以后啊,您潛心教學,抨擊權貴、參與政治、游說列國、重振學堂、談仁論理、整修古籍,直到最后憤著《春秋》,無不體現了您是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一位人類歷史上的文化巨星! 可是終究還是天妒英才,魯哀公十六年,已七十三歲須發皆白的您終還是靜靜地走了,我相信,在那一刻您已沒有遺憾了!作為現代的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從您的偉大一生中感悟到啟發與意義啊,把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愿您在天堂過得幸福,快樂! 一名崇敬您的現代中學生 2011年5月1日 海陵中學初二13班給孔子的一封信 (字數:500)
敬愛的孔子:
您好!
很榮幸可以給您寫這封信,時間飛逝已經過了幾千年。對于您在儒家經典中所說的:“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俱。”我有不同的看法,故此提出我的意見。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俱。”的意思就是說;“聰明的人沒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沒有憂慮,勇敢的人沒有畏懼。”我認為是不正確的。
一個聰明的人,這個人越是聰明。那么就說明,他是一個善于思考,學會發現問題并解決的。如果他不會去解決問題,去思考,那么他就不可能為一個聰明的人。現如今21世紀,重要的不僅僅是去解決問題,而是去自己發現問題。所以我認為“知者不惑”是不對的。
有仁德的人,一定是會有憂慮,我為什么這樣說呢?是因為一個人如果真的是一個仁德的人決不會因為自己有仁有德就會不憂慮了。倘若他真的仁德,一定會為那些溫飽不暖的人擔憂,為自己照顧不到的人擔憂,為天下受苦難的人擔憂。就好比范仲淹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還有周恩來發自肺腑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們的仁觀是憂國憂民,是以天下為己任的“仁”。故此我說“仁者不憂”是錯誤的。
勇敢的人不可能沒有懼怕。凡天下事,都是環環相扣;一物降一物。這是一個夸大的比喻,違背生物也可行。但是,勇敢的人會敬畏有德有威望的人。但是,如果他什么都不管,只是一個莽夫。一味的“勇敢”那對社會的危害是極大的。所以,我認為“勇則不懼”是沒有道理的。
以上三條,是我對于現在社會作出的看法,希望得到您的指點。
祝您萬事如意!
何錦琳
2011年5月13日
六盤水市實驗一中初一:何錦琳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