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易購出現了一點好苗頭
分類: 最新資訊
作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4-01
閱讀 :129
斑馬消費 徐霽在ICU病房里躺了長達兩年多時間,蘇寧易購終于逐漸出現了蘇醒的跡象。2023年,公司營收規模繼續壓縮,但虧損大幅收窄。當年第四季度,甚至已出現了主業盈利的好苗頭。不過,歷史問題所致,公司仍面臨巨大的流動性壓力。任峻領銜的年輕團隊肩頭的擔子,注定不會太輕松。沉重的巨象曾經的蘇寧易購,是一頭巨象。1990年,張近東從南京寧海路上一間200㎡的門面房起步,通過銷售家電,將蘇寧一手打造成了中國最大的連鎖零售商。他帶領蘇寧戰國美、斗京東,一時風光無兩。2012年,張近東對劉強東的那一句“如果京東的增速超過蘇寧易購,我就把蘇寧送給你”,可謂振聾發聵,也可看作是老巨頭對新勢力的蔑視。早在2004年,張近東就將公司送上了深交所,當時,公司還叫“蘇寧電器”,貼著濃重的傳統企業的標簽,也清晰反映出了公司的核心業務。上市之后的蘇寧,擁有了融資平臺的優勢,開始借助資本手段,大肆進行外延式擴張。從2009年起,公司陸續在日本老牌家電量販店LAOX、母嬰垂直電商紅孩子、努比亞手機、8天在線、天天快遞、辣媽幫等眾多項目上撒出重金。只不過,這些項目,后來多數都成了蘇寧的拖累。即便是互聯網瘋狂蠶食線下零售的時期,張近東也毫不示弱。他于2009年,帶領蘇寧向互聯網轉型,蘇寧電器一舉變身蘇寧易購,線上線下兩手抓。當年的蘇寧易購,也曾高居電商頭部陣營。正是有這樣的實力,2015年,蘇寧易購才得以與阿里巴巴達成聯盟,雙方互相換股深度綁定。這一宗交易,是張近東最英明的一次決策。此后很多年,蘇寧易購主業虧損之際,正是依靠出售阿里巴巴股票,獲取投資收益,保住了自身上市地位。2013年,蘇寧易購營收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這也是公司業績惡化的開始。2014年之后,公司連續十年扣非凈利潤虧損,累計虧損超過800億元。即便在異常困難的情況下,2019年,公司還拿出數十億元,收購持續虧損的家樂福中國,試圖借此補齊在日用百貨領域的短板。最終的結果是,家樂福中國將公司原本就很大的坑,越挖越深。出現好苗頭這么多年血虧不止,蘇寧易購靠什么活著?擁有上市公司的平臺優勢,只要公司有向好的趨勢,就有人愿意為其輸血。可一旦,輸血稍緩或停止,公司立馬就可能陷入休克。2021年,蘇寧易購終于出現了現金流危機,并傳導至整個系統。因無法按期支付供應商貨款,平臺商品大量短缺。到當年第二季度,公司庫存商品規模降至谷底,到了無貨可賣的境地。此時,張近東已無法靠一己之力挽救危局。2021年7月,江蘇國資牽頭的新新零售基金二期,以5.59元/股、總對價88.25億元,從張近東等股東手中,拿下蘇寧易購16.96%股權,上市公司變身無主。隨即,張近東交出公司董事長權杖,僅掛名“名譽董事長”,繼續為公司服務。經過長達兩年多時間的搶救,蘇寧易購終于在2023年,出現了一絲好苗頭。3月30日,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報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26.3億元,同比下滑12.25%,與2019年巔峰期的2692億元相比,只剩下了一個零頭。同期,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40.90億元,比上年減虧121.3億元。如果不考慮商譽減值、聯營企業投資損失等因素影響,公司凈利潤為-10.21億元,其中,第四季度居然實現凈利潤0.64 億元。蘇寧易購得以大幅減虧,正是收縮戰線、回歸主業的結果。2023年,公司聚焦核心家電3C業務發展,家電業務銷售規模同比增長約11.9%,增速高于行業整體水平;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可比門店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94%;公司家用電器及消費電子業務實現毛利率11.86%,比上年大幅提升11.28個百分點。報告期內,公司新開210家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和2686家零售云加盟店,期末擁有各類線下渠道門店12027家。仍然不容易當前,阿里系的杭州灝月,持有蘇寧易購20.09%股權,為第一大股東。張近東卸任后,正是阿里系的黃明端接任,力挽狂瀾。黃明端剛一上任,就對蘇寧易購開展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不到兩年時間里,關閉了旗下紅孩子母嬰、家樂福超市、家電3C家居生活專業店等,超過600家門店,同時,在公司優勢的家電、3C等領域加速開新店。不過,黃明端畢竟已不年輕。2023年4月,蘇寧易購董事會換屆,68歲的黃明端卸任,將重振蘇寧的重任,交給了年輕人。47歲的任峻當選為新一任董事長,并兼任總裁。任峻是老蘇寧人,1999年加入蘇寧時,他才22歲。他也曾是蘇寧易購最年輕的副總裁,擔任過董秘、董事等重要職務。在他領銜的經營團隊中,一大批“80后”上位,掌舵產品、渠道、區域等重要崗位。這些管理團隊成員,大多出自蘇寧的“1200工程”。盡管,蘇寧易購已逐漸出現了一些向好的跡象,但壓在這個年輕團隊肩頭的膽子仍重若千鈞。公司的流動性仍然緊張異常。截止2023年末,公司流動負債超出流動資產430.14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為38.15億元。自2021年以來,公司因未履行借款協議而觸發了部分銀行借款合同中的違約及交叉違約或提前還款條款,截至2023年末,該等事項導致相關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有權要求提前償還借款本息合計191.38億元。此外,公司應付款項逾期合計達329.47億元。因連續3個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年審機構對公司2023年度財務報告出具了“非標”審計意見,蘇寧易購將繼續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仍為ST易購(002024.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