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中國銷售均價5年來首次下降管理層否認存在“名股實債”
中新經緯3月28日電 (薛宇飛)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綠城中國)于27日發布2022年度業績公告,并于28日下午舉行了業績發布會。在房地產行業整體承壓的2022年,綠城中國全年銷售目標未能完成,銷售均價也出現近5年來的首次下降。 受到政策回暖的利好影響,綠城中國的授信額度達到4000億元,盡管負債率有所提高,但公司管理層對現金流狀況仍比較滿意。 營收增長超26% 銷售均價下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額13330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6.7%。這種情況下,絕大許多頭部房企的銷售額都呈現下滑走勢。綠城中國2022年實現總合同銷售金額3003億元,低于2021年的3509億元,也未能完成3300億元的年度目標。 據克而瑞研究中心排名,2022年綠城中國合同銷售排名持續提升,位列中國第四。該公司的業務分為自投項目與代建項目,自投項目去年實現銷售額2128億元,其中,歸屬于綠城中國的權益金額約1224億元,權益比提升至58%。 從去年的銷售均價看,綠城中國自投項目銷售均價為26823元/平方米,低于2021年的28416元/平方米。2018年-2020年,綠城中國自投項目銷售均價分別約為25455元/平方米、25936元/平方米、26012元/平方米。 業績會上,綠城中國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張亞東表示,對中國房地產的發展長期看好。2022年應當是波動中的谷底,他初步判斷,去年的筑底狀況已經過去,房地產市場開始進入復蘇階段。 2022年,綠城中國實現營業收入1271.53億元,同比增長26.8%;實現毛利220.21億元,同比增長21.20%;毛利率為17.3%,同比下降了0.8個百分點。2021年,該公司的毛利率下降了5.6個百分點,從2020年的23.7%下降到2021年的18.1%,降幅明顯。從2022年的數據看,這一降幅有明顯收窄的勢頭。 在綠城中國的營收中,物業銷售收入的占比達92.4%,為1175.37億元。2022年結轉收入的物業銷售均價為19999元/平方米,較2021年20467元/平方米略有下降。2018年-2020年,結轉收入的物業銷售均價分別為16290元/平方米、18325元/平方米、19673元/平方米。 從2022年自投項目銷售均價、結轉收入的物業銷售均價兩個指標都能看出,2018年以來,綠城中國的銷售均價持續提升,在2021年創下最高點,并于2022年有所下降。這一趨勢,也與去年房地產市場的走勢相一致。 2022年該公司物業銷售的毛利率為16.3%,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該公司的業績公告解釋稱,“一方面是房地產行業形勢的變化,行業毛利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近年來受限價影響,公司品牌價值溢價未能充分體現。” 其他利潤指標上,去年綠城中國實現凈利潤88.95億元,同比增長15.7%;股東應占核心凈利潤64.14億元,同比增長11.3%。 總借貸規模增加 銀行授信額度達4000億 從2022年度業績公告看,綠城中國的現金指標仍保持穩定,盡管負債、負債率有所提高,但短債占比降到20%以下。 截至2022年末,綠城中國銀行存款及現金(包括抵押銀行存款)為703.94億元,略低于2021年末的714.96億元,其中銷售監管資金218.65億元,較2021年末的109.51億元增加超百億元;總借貸1401.21億元,高于2021年末的1274.59億元;凈負債(總借貸減去銀行存款及現金)697.27億元,高于2021年末的559.63億元;凈資產負債率(凈負債/權益總額)為62.6%,高于2021年末的52.0%。 從長短債占比看,綠城中國一年內到期借貸余額為269.06億元,占總借貸的19.2%,低于2021年末的25.1%;銀行存款及現金的期末余額為一年內到期借貸余額的2.6倍,高于2021年末的2.2倍。該公司認為,“現金流較為充裕,債務結構也十分合理,為公司后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綠城中國執行董事、執行總裁耿忠強在業績會上稱,去年下半年監管部門推出金融16條、融資三支箭以來,公司與銀行的授信規模進一步擴大,已經與14家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獲得超4000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支持,現金流可以說非常充裕。同時,公司會擇機進行債券發行。 自從中交入主綠城后,綠城的融資成本持續優化,再加上當前政策的助力,讓該公司2022年的總借貸加權平均利息成本降至4.4%,低于2020年的4.9%、2021年的4.6%。 少數股東權益大幅增加 管理層否認“名股實債” 據披露,因去年人民幣貶值,綠城中國計提了匯兌凈損失13.71億元,而2021年為凈收益3.82億元。匯兌損失也讓少數股東損益占比大幅提升。數據顯示,2022年,在綠城中國88.95億元的凈利潤中,控股股東應占權益為27.56億元,較2021年的44.69億元大幅下降;非控股股東應占權益為61.39億元,較2021年的32.18億元大幅增加,并明顯高于控股股東應占權益。 耿忠強稱,少數股東的權益增幅大且占凈利潤的比例高,主要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受匯兌損益的影響,公司發外債時是由綠城中國發行,相應的虧損或收益也直接影響到歸母凈利潤。對此,公司將在合適時機做一些對沖安排,減少外匯敞口的風險。二是與去年收入結轉的項目結構有關。由于2022年結轉占比較高的幾個項目都是合作開發,綠城的占比較低,導致少數股東的損益較大。 少數股東損益占比偏大,一般會被認為有“名股實債”的嫌疑。耿忠強表示,近兩年公司對外合作模式是真正的股權合作,不做任何兜底,不是“名股實債”,隨著權益比例的提升,少數股東損益占比較大的問題會逐步解決。 與很多房企一樣,市場的下行讓綠城中國計提的資產減值有所增加。去年,綠城中國計提非金融資產減值虧損15.02億元,明顯高于2021年的4.12億元。對于上述資產減值虧損,公司稱,主要是房地產市場下行,項目中部分業態銷售價格不及預期,如濟南春風心語、溫州春月江瀾和武漢桂語朝陽等;以及公司應用國際財務報告第9號準則,根據預期信用損失減值模型結合應收款對象、賬齡等因素綜合考慮其信用風險后,計提減值虧損0 .73億元。 28日,綠城中國股價上漲8.72%,報收10.60港元/股,總市值為268億港元。(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薛宇飛: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責任編輯:李中元【編輯:郭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