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美元!iPhone15Pro零件成本被曝光,中國大陸供應鏈被邊緣化
距離iPhone15系列發布也有1個月時間了,和華為Mate60系列一樣,該拆的也都拆得差不多了!根據日本調研機構的拆解報告來看,iPhone15系列的零部件成本被報高。以高端系列來說,其中,iPhone15 Pro的零部件成本是523美元,而iPhone15 Pro Max的零部件成本是558美元。和上一代產品相比,分別提升了8%和12%。在iPhone15系列上,主要的亮點就是A17 Pro處理器、鈦合金材料以及5倍變焦的長焦鏡頭,其中,A17 Pro的成本是130美元,鈦合金邊框的成本是50美元,而5X長焦鏡頭的成本是30美元。或許就是因為這些零部件成本有所上漲,尤其iPhone15 Pro系列,才導致了蘋果iPhone15 Pro高端系列的價格進行了上調,而標準版的售價則沒有改變。都知道,一部手機最核心的零部件無非是處理器、屏幕、閃存、基帶芯片、電池、Face ID、安全管理器、影像模組、傳感器等等。但遺憾的是,中國供應鏈卻被“邊緣化”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根據蘋果官方更新的數據來看,“果鏈”的廠商數量總計186家,遍布全球。而中國供應鏈廠商的數量則達到了94家,超一半。中國大陸的供應鏈廠商數量達到了49家,排名也是第一的。但數量多并不代表有價值,從BOM清單可以看到,iPhone15 Pro 系列的核心零部件,沒有一個是由中國供應鏈廠商所提供的,其價值占比只有區區2%,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被“邊緣化”的描述可能還不夠準確,中國供應鏈就處于“果鏈”的最低端,臟活、累活獨攬,但是卻創造不了核心價值,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很多中國供應鏈企業擠破了頭都想進入“果鏈”,但往往這就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進入“果鏈”可以給中國供應鏈企業打響招牌,但利潤卻相當低,幾乎都被蘋果“壓榨”干了。要知道,蘋果作為全球賺錢能力最強的科技企業,拿捏供應鏈企業方面,也一點也不手軟。在整個手機市場,蘋果獨霸85%的利潤,其他的手機品牌就只能“喝湯”了,而作為蘋果的供應鏈企業,則只能共享從蘋果手指縫里流出的一點點毛利,卻要面臨殘酷且激烈的競爭,這完全是不對等的合作關系。以歐菲光為例,進入“果鏈”后,歐菲光收獲了名聲,市值也出現了上漲。但被蘋果踢出局后,一夜之間,風云變幻,歐菲光除了遭遇了業績下滑外,凈利潤也暴跌90%,差點就倒閉了。足以證明,依賴蘋果并不是一件好事情。還有一點,這份報告也說明了,中國供應鏈還需要努力,正因為處于“最低端”,所以才更容易被取代,試想一下,蘋果為何不換掉臺積電、三星以及高通等巨頭呢?就因為這些公司手握頂尖的核心技術,能夠給蘋果提供核心零部件,而中國供應鏈則做不到,這才是問題所在!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