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閩商|黃祖耀:享譽國際的“銀行家”,開啟新加坡大華銀行新時代
分類: 最新資訊
作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5-20
閱讀 :108
在新加坡生活,離不開三大銀行:星展銀行、大華銀行、華僑銀行。除了星展銀行是新加坡的國有銀行,大華銀行和華僑銀行都是華人創辦、控股的華資銀行。新加坡大華銀行集團董事長黃祖耀是福建金門人,他的祖輩僑居于沙撈越西端的古晉市,他的父親黃慶早誕生于該地,成人后在該地經商,后又將事業發展到新加坡。大華銀行發展成新加坡四大銀行之一,國際性的大銀行集團,總資產超過30億美元。他是繼郭芳楓、李成偉之后的新加坡華裔金融界富豪。黃祖耀也是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會長、福建會館的主席、新加坡華文報《星洲日報》董事長,他還曾是南洋大學理事會的理事長。2015年,黃祖耀登上福布斯華人富豪榜第46名,世界富豪榜第271名。2019年,黃祖耀在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排名第267位,財富值61億美元。2020年2月26日,他以50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91位。2023年3月23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3胡潤全球富豪榜》,黃祖耀以510億元財富位列榜單第333位。黃祖耀是黃慶昌與第二個夫人許玉秀所生的長子,1929年1月10日生于家鄉福建金山英杭鄉。到了1950年,黃慶昌公司已是砂撈越最大的橡膠制造和出口商,并在新加坡成立了慶隆公司,配合其業務的開展。黃祖耀8歲時,即1937年,日本全面開始了侵華戰爭。他和母親、妹妹一起被黃慶昌接到古晉市,不久安排到新加坡居住。黃祖耀父母非常重視國語教育,從小就把他送到當地華僑小學讀書。戰后,他又先后進入華僑中學和中正中學讀了一年書,隨后轉入圣安德魯英文學院就讀。因此,黃祖耀至今保持較高的華文水平,并積極倡導保持中華傳統文化,這與他從小接受良好的中文教育不無關系。1949年,20歲的黃祖耀遵父命停學,進入父親創辦的慶隆公司工作。對于當年沒能完成中學學業,更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黃祖耀至今仍深感遺憾。在此后的9年時間里,黃祖耀一直奔波于新、馬、印尼等地,從事商業貿易工作。他在工作中結識了許多華商,建立了良好的關系網絡,也表現出出色的才干。年事已高、一直在尋找接班人的父親,欣喜地發現了這個可塑之才,便于1958年把黃祖耀調入大華銀行當董事。當時,黃祖耀正醉心于貿易業。他轉而投身金融界,潛心學習有關銀行業務知識,并到英國倫敦一家銀行學習考察了幾個月。黃祖耀很快熟悉了新的工作環境,并再一次顯示出其商業才干,深得父親與董事會的好評和信賴。多年以來,黃祖耀把父親的教誨牢記在心,而且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比如:“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必須從中汲取教訓。”1960年,黃慶昌決定辭去總經理職務。董事會一致推舉年僅31歲的黃祖耀繼任。從此,大華銀行開始了一個新時代。1963年,他在大華創設倉庫部為客戶提供額外服務,也為大華銀行給予客戶透支和其他信貸便利提供了更好的抵押保障。這兩個部門的先后建立,大大擴展了大華的業務,提升了大華的知名度。1970年,大華銀行正式掛牌上市,成為新加坡第一家公開上市的銀行。隨后,黃祖耀又率領大華先后收購了崇僑銀行、利華銀行、遠東銀行等本土銀行,大大擴充了大華銀行的規模,同時也很好地鞏固了自身實力。1974年,大華銀行躋身世界500家最大銀行之列。1980年,黃祖耀的大華銀行在新加坡乃至東南亞銀行界首次嘗試裝置了自動存、提款機,客戶可以用大華銀卡來自動存款和提款。第二年,大華銀行引進新加坡最大的電腦系統,開發出利用電腦全天24小時從事銀行業務的“電腦銀行”。1985年,大華銀行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成為最先入駐北京的新加坡銀行之一。2001年10月19日,大華的北京代表處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升格為分行,成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第一家被批準在北京成立的外資銀行分支機構,這成了大華銀行擴展其中國業務的一個里程碑。如今,大華銀行已成為亞洲主要銀行之一,擁有超過500間分行及辦事處的環球業務網,分布在亞太、歐洲與北美的19個國家和地區。在亞洲,大華銀行通過新加坡總行和在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的附屬銀行以及各地分行和辦事處,開展廣泛的金融業務。黃祖耀有三子二女,目前均傳承家族產業,且“分工分業不分家”。其長子黃一宗,主要負責大華銀行管理,同時也是大華銀行(中國)董事長。次子黃一超,則打理家族旗下的證券業,三子黃一林,目前打理跨國公司虎豹企業。女兒黃瑋玲,主要打理家族的酒店業。除此之外,新加坡置地、華業集團等亦為黃祖耀家族控股。黃祖耀家族第四代,有的規規矩矩傳承家族產業,有的則自己拓展,開辟一片新天地。若從大華銀行創辦人黃慶昌算起,其家族已是“富過四代”,且仍活力充沛、生生不息。編輯 | 黃若菲審校 | 楊柳青風云閩商 | 蔡天守:堅守實業、匠心制造,“鏈”出發展新動能周祖翼率福建省代表團開始在新加坡訪問,與企業界人士共商發展關注閩商傳媒視頻號免責聲明1、整理、轉載此文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號的觀點和立場。2、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為尊重知識產權,本號盡量標注每篇文章、每張圖片的來源;若有來源標注錯誤、侵權或不愿意被轉載,請作者持權屬證明在30日內與本號后臺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