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調研:留學生較國內畢業生薪資更高近4成海歸起薪過萬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張宇軒) 調研數據顯示,留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更強,歸國就業的留學生起薪普遍高于國內高校畢業生,有38%的留學生起薪就達1萬元人民幣以上。5月16日,新東方《2023中國留學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發布,該白皮書從人群畫像、留學成本、留學目的地、培養路徑、就業前景等多個維度對留學意向人群、在讀留學生、用人單位等進行了詳盡調查分析。據新東方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白皮書問卷調研,覆蓋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和部分海外國家及地區,面向有留學意向的學生和家長、已有留學經驗的學生,以及參與單位招聘的社會人士,共回收有效樣本9551份。"海歸"就業更受青睞留學的終點是就業。根據該白皮書調研顯示,就業成為主流選擇,留學生回國就業備受青睞。其中,本科留學生畢業后直接就業與繼續深造并重,碩博留學生傾向于畢業后直接就業。本科留學生選擇繼續深造和選擇就業的比例基本持平;而直接就業或創業成為碩博留學生畢業后的主流選擇,合計占比為65%。在用人單位方面,實踐經驗依然是考量職場新人的重要依據。"相關工作經驗"、"專業對口"和"實習經驗豐富"依然是用人單位重點關注的留學生背景信息。出于對用人成本的考慮,用人單位更青睞具備以上這些素質的留學生。與此同時,據調研數據顯示,當前本科留學生中有過實習經歷的占比為43%,擁有實習經歷的碩博留學生為61%,均較2022年有所下滑。因而,調研者建議,學生在留學過程中,要重視積累相關實習和工作經驗,為了今后長遠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從學歷背景來看,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對留學生學歷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本科及以上階段。同時,有51%的用人單位要求留學生學歷為碩士甚至博士。隨著高學歷人才的持續增長,用人單位對留學生人才的招聘門檻也"水漲船高"。薪資待遇方面,留學生較國內畢業生優勢明顯。根據調研數據,留學生起薪普遍高于國內高校畢業生,留學生工資的中位數區間位于7000-9999元,而國內學生的中位數區間位于5000-6999元。整體而言,7000元以上的高薪段中,在各細分區間中留學生占比基本大于國內畢業生,優勢較為明顯。其中,有38%的留學生起薪就達1萬元人民幣以上,而國內畢業生能達到這一起薪標準的僅有24%。(留學生與國內畢業生工資起薪對比。圖片來源《2023新東方留學白皮書》)六成以上留學生成本未超預期,對留學"回本"態度積極根據該白皮書2023年調研數據顯示,66%的本科及以下留學生認為其實際留學花銷與預期基本相符,或比預期成本少;有69%的碩博留學生認為其實際留學花銷與預期基本相符,或比預期成本少。調研認為,當前大部分的留學生及家庭在留學預期方面較為理性,且規劃合理。在留學"回本"的態度方面,53%的本科及以下留學生和57%的碩博留學生都認為可以在五年內"回本",甚至有6%的本科及以下留學生和4%的碩博留學生有把握在一年內"回本"。調研認為,無論從短期或是長遠的回饋來看,留學前期的努力和投入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本科及以下留學生的留學成本和"回本"態度調研情況。圖片來源:《2023中國留學白皮書》)(碩博留學生的留學成本和"回本"態度調研情況。圖片來源:《2023中國留學白皮書》)越來越多留學生已回到留學國家就讀隨著防疫政策的開放,以及國際通航的恢復,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去到留學地開始或繼續自己的學業。據該白皮書調研發現,2023年有49%的本科及以下在讀學生處于"就讀中且人在海外"的狀態,45%的碩博在讀留學生處于"就讀中且人在海外"的狀態。隨著全球疫情的消散,留學已逐步回歸正軌。從留學目的地來看,隨著疫情政策的開放,與疫情等關鍵詞相關的影響因素占比逐漸下降,超半數意向留學人群不再困擾于疫情給留學國家/地區選擇方面帶來的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疫情的影響完全消失,調研結果顯示,不確定性因素影響著留學生年齡較小的家庭,因此他們更傾向選擇"和中國距離更近的"國家和地區,以進一步降低風險。同時,碩博人群希望能夠繼續同時對多個國家的高校進行申請,可見他們對于留學國家/地區選擇趨于保守和謹慎。(本科及以下意向留學人群對當前留學國家/地區選擇的因素。圖片來源:《2023中國留學白皮書》)一審:鄭揚波 二審:王新景 三審:崔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