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怎樣背“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是我們在電影里、小說中常聽到、看到的一句話。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是說,在和敵人打仗無力抵抗時,以跑開為上策。現在有時也用來比喻事情棘手不好辦就回避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你知道三十六計分別是什么嗎?你知道怎樣在最短的時間里記住三十六記嗎?讀了下面這個故事,你們不但能知道三十六條妙計,還能學到一個妙法來記住三十六計。
有一位學生愛好文史,又有才智。有一天,他從鄧拓的《燕山夜話》里一篇題為《三十六計》的文章中看到三十六計的名目,很感興趣。其中有些計策膾炙人口,像空城計、連環計、苦肉計,還有聲東擊西、調虎離山、金蟬脫殼等。他想把三十六計熟記下來,可是近四十條計策怎么記得住呢?他把三十六計抄寫下來,看來看去一直沒想出個巧妙的辦法。這天,他又在拿著抄寫的三十六計邊看邊思索,目光不覺落在桌面的一本唐詩上,他靈機一動:對!從三十六計的每一計中各取一個字,編成一首詩來記,不就容易記住了嗎?可是從每一計中取哪個字好呢?又如何串連在一起?這可真得動一番腦筋呢!經過精心地琢磨、推敲,反復地排列組合,終于編成這樣一首詩: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癡故,釜空苦遠客;屋梁有美尸,擊魏連伐虢(guó)。
相傳三十六計是檀公輯錄的,所以詩的開頭是“金玉檀公策”。這首詩里除了“檀公策”三個字外,每個字都包含了一條妙計,按照詩中的順序是:
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混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里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癡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尸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途伐虢。
這真是一詩巧藏三十六計。同學們,你有更好的辦法記住“三十六計”嗎?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不會描寫
《新三十六計》讀后感 (字數:700)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些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這樣一本,它就是根據中國古代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最為重視的智慧寶典——《新三十六計》。全書分為六塊,分別為:勝戰計、強戰計、攻戰計、混戰計、弱戰計、退戰計,每一塊都充分展現了“新三十六計”中所蘊含的智慧結晶。
《新三十六計》是一部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完全可以概括我這篇讀后感,因為《新三十六計》的的確確是一部耐人尋味、值得鉆研的好書。
其中共有整整三十六個計謀,可謂之計計精彩。我這里就擇要述之:苦肉計、連環計、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等等,這些都是很著名的計策,但最著名的要數最后一計,也就是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總之,由三十六計引出的故事很多,說不完,數不盡。
我看了《新三十六計》之后,只想說一句話:它是一部使大家能在通俗生動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圖片中領會“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的精彩的好書!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是我常從電影、相聲聽到的一句話。《新三十六計》里面的故事有難有易,我有些詞不是很懂,但覺得這些詞讀起來瑯瑯上口:金蟬脫殼、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打草驚蛇、反間計、笑里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指桑罵槐……細細讀來,還真愛不釋手呢!特別是里面的《空城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陽平,軍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有少數老弱殘兵留在城內,司馬懿率兵15萬前來攻城,此時急令蜀兵救援已經來不及了,諸葛亮臨危不亂,傳令大開城門,自己登上城樓頂端坐彈琴,嚇走了曹兵。這虛張聲勢,剛柔相濟的計謀因此被傳為美談,我真為諸葛亮的沉著冷靜和足智多謀叫好!當然書中還有許多回味的故事,它收集了我國許多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可謂計計精彩。打戰、經商需要三十六計,我們教師學習、工作、生活也離不開它。平時你可千萬別“瞞天過海”“混水摸魚”。看到“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的事情別“隔岸觀火”袖手旁觀。學校的發展,年級的建設需要你獻計獻策,我在這“反客為主”“拋磚引玉”了!
讀三十六計 (字數:150)
午睡起來,在媽媽的建議下,我又捧起了《三十六計》這本書。看了“瞞天過海、借刀殺人、美人計”這三計。我最佩服借刀殺人里的曹操,他雖然很想殺禰衡,可是他擔心天下人認為他不能容忍有才華的人,于是他就想借劉表的刀去殺禰衡。劉表也不是傻瓜,最后禰衡死在了黃祖的刀下。黃祖真笨,被劉表利用了還不知道。美人計中的董卓死的真不應該。為了貂蟬,連自己的得力干將都不顧了。最終中了王允的計,死在了呂布的戟下。男子漢應該以事業為先,不該只想著享樂!班級“三十六計” (字數:400)
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謀略,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今天,三十六計已經遠遠超過軍事的范圍。——題記
有人說,三十六計要會運用,不會運用,就會被整死。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古代的精明將士用它戰勝敵人,現代的xx中學xx班學生用它整老師,老師用它整學生。
請聽我介紹幾種常見的:
借刀殺人—某某同學和xx同學有矛盾,某某同學故意惡整xx同學,就屁顛屁顛地跑去告訴身體肥壯,頭腦簡單的yy同學:“xx同學說你有老年肥胖癥,還說他鄙視你。”結果,成功讓yy同學惡揍了xx同學一頓,事后,某某同學再次采用“打死不承認”的方法完美地結束了“借刀殺人”。(真陰!)
調虎離山—某班正在進行考試,某某同學(上面某某同學的二代)抓耳撓腮,苦思冥想,終于露出久違的笑容,他跑去告訴老師:“老師,剛才下課時校長說讓你去他辦公室一趟,有文件給你。”頭腦同樣簡單的老師也屁顛屁顛地去了校長室。某某同學獲得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抄機會。大炒特抄后,老師黑著臉回來,該同學成功獲得“一天三見”的訓罵機會。(真損!)
苦肉計—試卷發下來后,小a同學的試卷上寫著兩個鮮紅的大字,一個“5”,一個“9”,合起來59(不是95)。小a同學不由得悲從心來,思考著該怎樣蒙混過關,突然,他拿出尺子,使出吃奶的勁往胳膊上抽,時間不多,也就20分鐘吧!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