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少年周恩來》讀后感
最近一段時間,我看了一本叫《少年周恩來》的書,講述的是周總理少年時的真實故事。
周恩來七歲大的時候,他的養母、生母先后去世,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多么大的打擊啊!周恩來的父親在外工作又很少回家,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年僅十歲的周恩來身上,周恩來每天不僅要洗衣做飯,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家里很窮,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他為了讓弟弟吃上飯,當掉了家中所有值錢的物品,有時甚至要向鄰居乞討。但這都不是長久之計,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周恩來開始自力更生,在自家后院種南瓜、玉米……我沒有想到周總理小時候竟如此艱苦。我們現在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有時還挑三揀四,和周恩來比起來,真是自愧不如啊!
后來好心的伯父供他去沈陽讀書,周恩來不僅能吃苦,學習也特別認真,功夫不負有心人,周恩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南開大學。南開大學很注重英語,請來的大都是外國老師,上課都用英文,周恩來和很多同學都聽不懂,為了正常聽課,周恩來每天都惡補英語,漸漸地,周恩來終于能聽懂老師講的課了。我覺得他真用心,并能正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彌補,我要向他學習這種知難而進的精神。
周恩來之所以這么努力,是因為他從小心中就有一個遠大的志向。當時日本很強大總是欺凌中國,周恩來很氣憤,在他十二、三歲的時候,有一次校長問大家,為何而讀書?有的說為吃飯而讀書,有的說為名利而讀書,還有的說為家父而讀書。當校長問周恩來時,周恩來眼里散發著奇異的光芒,堅定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志震撼不已,為周恩來有如此遠大的志向而欣慰。我也震撼不已,周恩來既然能在如此窮苦的環境下擁有這樣遠大的理想,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更應該努力啊!
合上書本,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周總理那么艱苦都能堅強的生活和學習,我們還有什么不努力的理由呢?“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從此也銘刻在我的心里。
【老師點評】:結構不完整,詳略不當
讀《少年周恩來》有感 (字數:600)
今天我讀了《少年周恩來》這本書。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年輕的心就此沸騰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與信仰占領一切的年代!書中周總理的命運和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我。我知道周總理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周總理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神圣的領袖,他的名字光芒四射,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閃閃發光。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周總理自幼就聰明絕頂,勤奮好學,獨立自強,是個早慧孩童,可不幸的是,在他九歲那年,他的生母萬氏去世了,周恩來一個人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周恩來是家里的長子,還有兩個比他年幼的弟弟,他開始料理家務,打理起家里的日常起居,別看他年幼尚小,卻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再想想我,從小就由我外婆撫養大,什么粗活也沒做過,就連拿拖把的勁也沒有,再想想周恩來,從小就開始吃苦頭,真是差別太遠了。1910年,周恩來12歲了,他去北上求學,周恩來各門學科都十分優秀,尤其是書法,作文,英語,經常拿班上第一。畢業后,他又去考南開大學,考試成績出來了,周恩來的成績十分優異,順利的進了南開大學。周恩來說到做到,南開大學的課上講的都是英文,一次數學課,周恩來怎么也聽不懂老師講的英文,便暗暗下決心惡補一下英文。第二天天不亮,他就起床了,坐在書桌邊,不停地背誦那些難懂的英文單詞,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對于周恩來來說,一個小時可以掰成兩個小時來用。后來他又去日本留學,去國外見識,尋找救國的良方。
周總理,您是如此的為國操勞,為了祖國的強大和人民的幸福,您付出了太多太多,因為您的付出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向您學習,長大以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杭州市下城區長壽橋小學四年級 呂銘悅
《少年周恩來》讀后感 (字數:900)
我懷著十分崇高和無比激動的心情合上了《少年周恩來》這本書,我凝望著這幾個字,不覺得想起書中的情景來,周恩來生活在帝國主義侵略的陰影下,而他全沒受影響而且他又發奮刻苦學習,和我們相比較,我們生活優越的環境里,有幾個能堅持讀書和愛好讀書呢?雖然周恩來年少喪母,生母與養母逐一死去,但是他卻撐起了這個殘缺的家,每天,除了洗衣,做飯,縫縫補補外,他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弟弟,日子過得非常辛苦。而我呢?被視為小皇帝,父母手上的明珠一般,一碰就仿佛要碎了一樣,跟同齡的周恩來比起來,實在是自慚不如啊!
周恩來是一個從小就樹立遠大志向的人。一次,校長王老師給同學們上課,同學們認真聽著。講著講著,王校長突然停了下來,沉默了一會兒,便問大家,說:“同學們,你們為什么讀書呢?”同學思索了一會兒,然后七嘴八舌,爭先恐后的大聲說了起來,說道:“為吃飽而讀書!”“為名利而讀書!”“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只有周恩來一個人沉默地坐著,校長發現了他,問道:“你為什么而讀書?”周恩來的眼睛里散發著奇異的光芒,他鏗鏘有力的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驚訝的再一次問道:“你說什么?再說一遍!”周恩來用他那洪亮的聲音又一次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了,無不驚訝,眼里散著奇光,握住周恩來的手,興奮地說:“好!有你這句話,國家就有救了!”那年,周恩來與我相仿的年紀,便立下了這樣的志向,不但是王校長驚嘆不已,我也被周恩來的語言深深震撼了!
志向——對于奮發的人來說,是一種動力;對于迷惘的人來說,是一個指路標;對于失敗的人來說是一種鞭策,對于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希望!而對于我來說,志向,就是一種執著的追求,一座導航的燈塔,一盞不滅的明燈!志向,就是目標,就是方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志向,每個人都有色彩斑斕的志向。記得羅蘭說過:“想要使你能夠堅強與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出膽量去做那些你認為沒有把握的事。”而周恩來卻用他的行動來向我證明了。
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員應該以先人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饒,美麗。
青田縣高湖鎮中心小學六(3)六年級:項權沂
周恩來與數學 (字數:1100)
周恩來無論抓哪項工作,一向重視掌握具體數字,以“數”服人,以理服人。
某年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西方記者站起來搶先向周恩來發問:“總理先生,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這個問題實質上市在譏笑中國人貧窮。面對這種猝不及防的為題,只見周恩來不卑不亢,機智幽默地回答:“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金嘛…有18元8角8分。
周恩來鎮定自若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面額值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中主 的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他略微停頓了一下說:“中國人民銀行是有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金融機構,信用桌著,幣值穩定,在國際上享受盛譽。周恩來的話,在場內激起了陣陣列列的掌聲。“機智、 愛國、偉大!”外國記者發自內心地嘆服道,“這就是周恩來!” 1960年4月下旬,周恩來為解決中印邊界問題訪問印度。在第一次談判中,印方提出這樣一個挑釁性的問題:“西藏是什么時候成為中國的領土的?”周恩來不假思索的回答:“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遠的不講,至少在元代,他已經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了。”印方耍賴說:“時間太短了。”周恩來沉著冷靜、非常巧妙地回擊道:“中國元朝離現在已有700多年來的歷史了,如果700來年歷史都認為是時間短的話,那么,美國建國到現在自有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不是美國就不成為一個國家呢?這顯然是荒謬的。”周恩來出其不意地通過700年與100年的數子比較, 得印方啞口無言,尷尬至極。這時會談席上的印度副總統情不自禁軟佩地說:“中國總統是雄辯的!”
周恩來還重視具體數字教育人民。1963年周恩來在論及我國的資源問題時,極富遠見地平說道:“我國資源有兩個很大的弱點。第一,耕地少,不到16億畝,在全國土地總面積中不到12%。將來要擴大到20億畝時,我國的的人口又要增加到20億左右了,這一點,美國和蘇聯的條件都比我們好,美國有30億畝耕地,蘇聯也有將近30億畝,甚至印度的耕地也不我們多。第二,我國的森林翻蓋面積也很小,不到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0%。”他 告誡大家,要珍惜和保護資源,要合理規劃和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資源,更要從長記憶,造福后代這表明周恩來移開時刻注意到可持續性發展問題。 談到人民問題,周恩來與1963年也曾經理性的分析說:“從1949年到現在,每年增加1500萬人,過去15年,出生的嬰兒共有225000萬人,每年都要安排就業升學。1歲到15歲的是存在的,就夠我們為子奮斗的了,這樣發展下去,包袱越背越重。”可見,他已經敏 地預測到中國人口增長過快會嚴重影響國力增強這種 的前景,教育大家要注意計劃生育。
1976年1月,一代偉人周恩來于世長辭。他的逝世,引起國內和國際上巨大的震動好深切哀掉。聯合國總部甚至做出自聯合國建立50多年來周恩來下半旗以示敬仰喝掉念。在舉行降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古國,他的金銀財寶多的不機其數,可她的總理也沒有一分錢的存款。二是,中國有10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總理也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條,在他 世之日,總部將照樣為他下半旗。”這一 世特蓉, 周恩來享有。
【老師點評】:不會描寫,表達不準確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