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終于看到了《唐山大地震》,因為一直以來都很關注,所以看到片子之前,已經被劇透的基本不剩下什么。可依然還是強烈的想看。通常過于強烈的期待某個東西,往往是以失望結局的。幸好,這次沒有。某人催我快點寫觀后感,其實有時候太多的想法在短時間內沖擊了大腦,反而不知該怎么表述出來,但是架不住某人的狂轟濫炸,就以不同的人物寫個觀影流水賬吧。聲明一下,嚴重劇透。
開場。燈滅。
方大強出場了。方爸爸的出場時間極短,十多分鐘的樣子,卡車司機,復員軍人,一個四口之家的男主人。他的身份說到底了也就是這么簡單。
小登和小達在方爸爸手臂上畫手表那段給我的印象極深。小登下手重了,方爸爸明顯的抽了一口氣,手臂也下意識的抽動了一下。小登自然地嚷:別動。那手臂也就真的不再動了,不僅如此方爸爸還開口說了句:爸爸現在有兩塊手表了。語氣別提有多高興和自豪了。
我們小時候,也是在手臂上畫過手表的。不過,都是在自己的手上畫,甚至不敢被爸媽看見,誰敢公然在爸爸手臂上下筆?我問跟我一起看電影的某女人,你敢不敢。某人回答,要是我爸少說也是一頓打,搞不好直接突突了我。我說,換成我爸,也是絕對不會同意讓我畫的。更別說,小登還敢嚷著不要他動。
我想正是這一幕做鋪墊,才讓我的眼淚在方大強被倒塌的石頭掩埋的時候下來的那么迅速。
所以當方大強拽住李元妮,自己沖進正在倒塌的樓房的時候,我幾乎覺得這是他必然的結局。那么自然而然,那么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生命。因為在他的心里,這個家,這些平淡的日子是最重要的,是他用生命守護著的一切。這個男人很普通,也很平凡,可是當他要站出來守護他的愛人,他的家庭的時候,他就可以很偉大。我想,這種人就該是叫做平凡至偉吧。
這個人物對七哥來說,實在沒什么挑戰,他往那兒一站就是一個好欺負的爸爸的形象,就是一個好丈夫的形象。就是吧,您那東北口音兒太顯了,方大強他好歹也是山東人啊,以后咱改了吧,要不容易出戲。
然后就是地動山搖過后的廢墟。這里對李元妮來說,絕對是煉獄,也是漫長痛苦的起點。
她眼睜睜的看著方大強在離她二十米左右的地方被亂石壓倒,所以站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撲過去,一塊一塊搬磚頭。她嘴里不停的喊著:大強,堅持住,我在這兒呢,堅持。手上不停的動作著,在我看來那樣雜亂無章的動作實在是手足無措的表現。可是,她又能做什么呢?明明要救的那個人就近在咫尺,可是就是沒有力量突破橫在這咫尺間的東西,只剩下著急和無奈,恨自己的無力,恨老天爺的捉弄。這真的是一種很大的折磨。
然而,更折磨人的還在后面。小登和小達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只能救一個。這個抉擇對于一個媽媽來說,無異于要她親手殺掉自己的孩子。之前討論這個情節的時候,某人說,沒當過媽啊,這個心情要咋體會呢?我說,很簡單啊,想象下你爸和你媽同時被壓著,讓你選只能救一個。這種選擇真的太違背人性了,可是老天爺就喜歡挑戰我們的心理極限,所以這種選擇在地震之后還真的不是特例。這個選擇生生的撕裂了李元妮。方登后來說“救弟弟”三個字一直貼在她耳朵上,忘不掉。她不知道,這三個字同樣也是貼在李元妮的耳朵上,三十二年來恐怕沒有一分鐘是聽不到的。
在這場劫難里,她被方大強拽住活了下來,方大強替她毫不猶豫的跑向了死亡。緊接著,她親自把女兒推向了死亡。走了的人不會再有痛覺,而活著的人卻要每分每秒感受失去的折磨。我相信,如果不是還有方達,元妮恐怕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李元妮只是這個廢墟上的一個特寫。她的身后是更多遭遇生死分離的唐山家庭,是整個瞬間陰陽相隔的城市。
一個城市的重建,也許三年,也許五年就能完成。那心呢?
我想這是個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常有人說,時間會讓一切平淡。真的是這樣嗎?那么,要怎么去解釋三十二年的時光卻始終不能愈合李元妮的心呢?不夠長嗎?如果三十二年都不夠,人生有幾個三十二年?共頁,當前第頁1234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詳略不當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言 (字數:1100)
周末呆在家里今悶的慌,就去看了《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故事,一個我父母親都是童年的時期。看完以后心里很沉重,想起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
看完影片,我好像也經歷了這個悲慘的事情。坐在影院里,哭了一次又一次,眼睛紅了,睫毛也哭沒了。心里的沉重、心里堵得慌,在回家的車子,就想回去睡覺,啥都不想。
第一次流淚 是在一開始地震突然來襲方登方達在晃動的屋子里叫“媽媽 媽媽”時候,元妮在一片慌亂中 尖叫道“來——啦—— ”那種喊 像是 撕裂心肺一般 一個媽媽在這樣的時候喊出的兩個字 像是從心臟里用力摳出來混著鮮血 讓人震撼,然后方大強推開元妮,沖進房子的那一剎那,房子頃刻倒下,元妮仰天大叫:“老天爺,你王八蛋”,那一刻,我的淚水滾出眼眶,有時序地拍打在衣服上。
第二次流淚 元妮站在房子的廢墟上 水泥板壓著他的兩個孩子 活著的男人進行搶救說只能救一個讓她選擇,一開始元妮含著淚水大叫著 “兩個都得救啊 ”“兩個都得救啊”,元妮始終堅持兩個都救,在其他地方喊救人的時候,男人們準備過另外一個地方救人, 元妮一把拉住男人的手然后輕輕說 “救弟弟”接著又輕聲重復了一遍“救弟弟”時流下眼淚,當時姐姐方登聽到媽媽元妮救弟弟三個字,整張布滿黑灰的臉從眼睛里流下悲傷的淚,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個幾歲的小女孩心里的痛。同時,我也想到了現在如此幸福的我。
第三次流淚 地震后 方登在私人堆里也在她死去父親尸體的身邊醒來,暴雨滂沱,就方登一個人穿著破爛的衣服站在排放好遇難者尸體中慢慢的站起來,眼里沒有了眼淚,慢慢的向前走,那一刻,和小說<余震>里一樣,從那一刻起,方登就得了抑郁癥。
第四次流淚 地震后大強也就是方達的奶奶和姑姑到了唐山,找到了元妮,當元妮把懷里睡著的方達給奶奶的時候,奶奶摸著一直沒手的衣服袖子,痛苦無淚。
第五次流淚 方達奶奶在失去兒子的同時,堅持要把孫子方達帶回濟南,元妮痛苦的同意了,方達、姑姑、奶奶坐車客車離開了,元妮站在路邊看著汽車慢慢的離去,就在那一刻,汽車停下來了,方達下車,一直喊車媽媽,最后,兩人死死的抱在一起,這就是母親與孩子的愛。誰也分不開。
第六次流淚 方凳在女兒點點大約6歲的時候回來找養父,在在點點放風箏的時候,方凳告訴養父地震的時候媽媽說出的那三個字“救弟弟”,片刻,靠在養父的肩上大哭,:說道“不是我不記得,而是我忘不掉!”,三十幾年埋在心里的痛終于有了詮釋。
第七次流淚 汶川地震后 方達和遠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約而同到了汶川支援,方登在一個被壓在樓板下的女孩身邊舉吊瓶,女孩的母親看著痛苦的女兒雙腿壓在沉重的石板下,在得知情況很危險,如果繼續救女兒,救援人員都會有危險,她站在女兒的身邊用顫抖而堅定的語氣說 “叫醫生 鋸腿” 方登猛然抬頭,救援人員勸說那位母親,那個女人說“我知道,那是的我女兒,沒腿是咋樣,我也知道,但是,再搭上你們,我對不起你們父母 ”停了停說 “以后,要恨,就讓她恨我吧” 救援人員給女孩截完肢抬出女兒后,那個女人像發了瘋似的尖叫著“腿!!我的女兒!!”跑到廢墟 “我要我女兒的腿!我要我女兒的腿!”方登一把死死的抱住她,看到的是一個做母親的痛,方凳也想起了再唐山大地震母親的痛苦抉擇。
第八次流淚 在救援中方登和方達相認之后,方達帶方登回了家,站在家門口手指張開,輕輕推開大門,門緩緩打開,元妮(媽媽)在小屋里包餃子,兩只包餃子手不停地顫抖,沒抬頭只是說“先進來”“進屋”,我知道此刻元妮心里對女兒的愧疚,方登看見供桌上有幾個西紅柿,拿了一個,元妮進來說“西紅柿,媽沒騙你”(地震前元妮答應第二天去給方登賣西紅柿),元妮接著說“媽給你道個歉 ”說著就撲通跪下了 “媽對不起 。。。。。。但你。。。。。。咋就不給我個信呢。。。。。。我還以。。。。。。為你在你爸。。。。。。那兒,你。。。。。。咋。。。。。。不說呢 ”,看到一個母親地震后的32年一直為當時的抉擇痛苦著。
影片中有幾句話讓我難忘。
1、“他是用他的生命換回了我的生命,我永遠是他的老婆,沒有一個男人能像他一樣用生命來愛我!”我想用生命去愛一個人,不僅是愛情的光輝,更是人性的偉大。現實生活中能有幾個這樣的男人和女人,現實中大家都是以一個什么樣的心曲對待喜歡和被喜歡的人的。
2、“親人,永遠是親人”。-----血濃于水,什么都不想說了,這句話放在心里就夠了!
3、“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我現在還沒有能夠很深刻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但是依然覺得這句話很揪心,這里面蘊含的是怎樣的含義。不過我們應該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即使是那些不如意的東西,還有什么能夠比生命更加重要呢?
影片中反應了中國70、80、90年代的一個中國32年來的發展歷史。講敘了改革開放,講了私營個體戶,講了南下淘金,講了高考,講了大學生,講了未婚生子,講了涉外婚姻,講了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也講了中國重男輕女現象。
以上是我看了唐山大地震的感受,昨天晚上心里憋的慌,今天花了1個多小時寫了這篇觀后感。想起了讀書時寫作文的情景。
【老師點評】:形式新穎,但徒有其表,引用或概括不當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 (字數:750)
這是一部能讓你體會生命的意義、體會最深的母愛的紀錄片——《唐山大地震》,在這里,有愛,有希望,有寬恕,有感動……
蜻蜓遷徙,災難就要上演。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道紫色的光環出現在寧靜的唐山市上空,地震隨之而來。一家子,姐姐驚醒后趴在窗臺上喊媽媽,墻上出現了一道道裂縫,母親沖上去救孩子被父親一把拉住,自己去了。短短幾十秒,唐山變成了一座廢墟。父親被壓死了,兩個孩子被壓在同一塊石板下面。“只能救一個,只能救一個!”母親選擇了弟弟。在另一邊的姐姐哭了,因為她早就知道母親會選擇弟弟。弟弟截取了一只胳膊,姐姐在幾天后奇跡般醒了過來,卻怎么也找不到媽媽,被軍人收養了……
在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中,姐弟相遇。姐姐寬恕了母親,體會到最真摯的母愛!
父親救了母親,因為他知道:孩子是不能失去母親的,以及他對母親的愛。父親走了,舍得把母親一個人和孩子扔在人間。
母愛是偉大的,但在姐姐面前,為何又消失了呢?可能母親是想姐姐應該讓著弟弟,所以先救弟弟。也可能是母親偏愛弟弟……但我最想相信的就是母親只看到了弟弟,沒看見姐姐,只聽見弟弟說話,沒聽見姐姐說話。以為姐姐生的希望不多了。只有這種說法,對姐姐才公平一點點。想到這兒,我早已淚如雨下……
弟弟有愧于姐姐,因為要是先救姐姐,弟弟有可能已經掩埋在廢墟里了。姐姐有愧于母親,因為她發現母愛的時候已經很晚了,讓母親苦苦的相信她死有32年了。母親有愧于父親,因為當時要是母親沒被父親攔住,就不會是父親離開了……現在,他們都已經互相原諒了,這才是一個很好的結局!
現在,想一想,我們的母親對我們付出了多少愛:想起母親為我準備的每一頓豐盛的飯菜;想起母親為我洗的每一件衣服;想起母親在我遇到挫折時那充滿愛意、期待我站起來的眼神:還想起母親在我生病時守在床頭無微不至的照顧……而我卻總是說媽媽對別人比對我好、嫌她做的飯不和我的口味。現在想起來,真是慚愧極了!
媽媽會用一生去愛我,我也會用一生去愛媽媽!
《唐山大地震》這部紀錄片反映了在地震時、地震后的母愛以及親情!提醒著天下的子女們:要照顧好你們的母親,至少也要對得起她給你美好的童年!
北京市順義區石園小學五年級:徐暢
23秒,32年——《唐山大地震》影評 (字數:900)
在1976年間,文革剛剛結束,全國還被籠罩在十年浩劫的陰影中,各族人民飽受痛苦。人們正準備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災難,使大家盼望已久的美好生活再次破滅!
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秒,一道閃掣云霄的藍光刺亮了河北唐山的天空,緊接著大地開始瘋狂的抖動起來……
現今,唐山大地震已經被拍成了電影,我去看了首映。它是一個催淚彈從一開始便來的就是那么強烈,那么震動人心,生與死的抉擇猶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豈能一個痛字了得,整個地震的描述,縮小到了一個家庭。這樣更能讓觀眾體會到其中的滋味。一個看似渺小的家庭,卻演繹著人生情感的百態。丈夫在危急關頭的冒死,母親對骨肉的割舍、對丈夫的感恩以及女兒對母親的不理解與怨恨,還有解放軍的博愛無私,這種種惟妙惟肖的動人心弦的描述,給現在疲于生活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個休憩的港口。
影片中,最精彩和最催人淚下的場景,無非是故事主人公在面臨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生死抉擇。這時,我的心也似乎跟著碎了,一個母親怎能丟下自己的親骨肉哇!
當心靈開始刺痛的時候才明白,原來整天圍著我們身邊的已經平淡無奇的感情是那么彌足珍貴!正如那句臺詞所說:“沒了,才知道什么叫沒了!”這句讓主人公愧疚了一輩子的話,似乎在告訴我們他真正的含義。
逝者已矣!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也不可預知未來,唯有好好珍惜現在,恐怕這也是此影片真實意義所在。人活著應該如何抉擇,在遇到無法改變我們的困難的時候,我們應選擇有信心戰勝困難,只有自己有了信心,困難才能向我們低頭。不要放棄任何一絲希望,世界才會更美好!
其實,《唐山大地震》影片那么受歡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拍攝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人群混亂,采用了電腦特技。與演員動作相結合,看起來惟妙惟肖。這可與大型科幻電影《2012》的制作效果相同。在其中,能讓觀眾身臨其境,更深一層體會了大自然無窮的力量和生命的珍貴。可看出,這部影片的主創工作人員一定花費了不少心血,我十分欣賞這部大片!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影片,可是思考的是一個人生。正如海報上寫的一樣“23秒,32年”,是啊,僅僅因為那23秒產生的巨變,卻需要用32年的時間來撫平人心理的創傷!
最后,讓我們珍愛生命,接納親情,為了親人好好的活著。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因為,活著真好!
僅此影評向所有《唐山大地震》的主創致敬!
六十二中學初二:傅賢誠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