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中秋節的名稱很多:“八月節”,“八月半”,“月節”,“月夕”等;到了中秋節,月亮特別圓,象征著一家團圓,因而又叫做“團圓節”。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它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快樂的中秋節六年級作文怎么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快樂的中秋節六年級作文怎么寫1
每年中秋節的夜晚,和爸爸、媽媽嗎、爺爺、奶奶圍坐桌前,品嘗著滿桌的美味佳肴,享受著親人團圓的天倫之樂,
我感到生活是多么幸福。但是,今年的中秋節,我卻過得更有意義。我在教室里和老師、同學、阿姨一起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節日。
那天是星期一,老師、同學緊張地忙碌了一個下午,一切準備就緒。課桌圍成了圓形。每張桌子上都擺滿了石榴、糖果、瓜子、月餅等食品。黑板上中秋月兒圓的版畫給我們的教室增添了喜慶的氣氛,教室里的燈光顯得格外明亮。
六點整,聯歡會正式開始。薛春明、建宏赫兩位小主持人走上臺,他們笑容滿面,聲音甜美,一段精彩的臺詞拉開了聯歡會的序幕。
首先是同學們齊聲朗誦蘇軾的《水調歌頭》,同學們深情的朗誦,把老師和幾位阿姨都陶醉了。接著,男、分角色合誦《少年中國說》,那雄壯有力的聲音在教室里回蕩,那少年的豪情也在我們心中激蕩,朗誦到時,老師也情不自禁地加入我們的朗誦。
緊接著,同學們一個個爭先恐后的上臺表演。那些多才多藝的同學這回可大顯身手了,一首首優美的小提琴曲,悅耳的葫蘆絲,悠揚的笛聲,讓同學們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
該我和好友趙晨靜上場了,我們兩人是表演小合唱《讓我們蕩起雙槳》,一上臺,我們都有點緊張,我們的心怦怦直跳,像懷里揣了個小兔子似的,雙腿不由自主的打哆嗦。看著老師和同學們鼓勵的目光,我們深吸一口氣,努力使自己慌亂的心鎮定下來。開始唱了,剛唱了兩句,我就不緊張了,我還像個小演員似的,神態大方,隨著甜美的歌聲,翩翩起舞,趙晨靜動作也很自如,笑容很甜。臺下的同學們給我們輕輕打著節拍。咔嚓老師為我們拍下了最精彩的瞬間。我們的歌聲剛落,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心里美滋滋的。
隨后,又有許多同學上臺表演了節目,有讓人捧腹大笑的笑話故事,還有現代舞,相聲等,節目精彩極了。看到同學們興致這么高,老師也很高興,紀老師給我們唱了一段豫劇,班主任也給我們唱了一首自己兒時的《禮貌歌》。教室里掌聲連連,我們幸福的笑聲飄出窗外……
中秋聯歡會過去很久了,但我記憶猶新,我不能忘記那個充滿歡笑聲的夜晚,不能忘記學校領導給我們這些身在異鄉的孩子送來的關懷,更不能忘記那次聯歡會上老師和同學甜蜜的合影……
快樂的中秋節六年級作文怎么寫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人們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我覺得今天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別圓,特別多星星,奶奶炒的東西特別多,特別香,嘻嘻!
在中秋節的前一天,我已經全副武裝,做好準備,因為,爸爸說今年不買燈籠,要我自己做,真倒霉!首先,我先用竹子制作成一個六面四角形的燈籠。可能我是第一次,把燈籠弄得亂七八糟的,燈籠不像燈籠,鬼不像鬼,最后還是老爸幫我做好了燈籠的支架。
接下來是把畫好的畫做燈籠的面,這可是我的強項啊!我“佛手”一揮,一會了就畫好了。最后,也是最難得一部分:就是做燈籠的“胡須”。一開始,我剪得四不像,媽媽說我剪怪怪的,我很不服氣,但是我看到媽媽剪得“胡須”非常精致,我就好佩服媽媽。辛苦了一天,終于做好了燈籠,看著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戰利品,從心里比吃了比糖還甜!
我盼呀盼,終于盼到中秋節當天了,我盼中秋節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奶奶做的大餐;二是因為我約了同學晚上到華柏公園玩。還沒到約定的時間,我就匆匆忙忙地拿好燈籠下去了,當我走到華柏公園的時候,連個人影都沒有(我們班同學)。果然,太早了,當我準備休息一下的時候。突然,一只手拍了拍我肩膀說:“小鄭,你好慢啊!”我轉頭一看原來是徐筠穎。后來我們拿著漂亮的燈籠到公園里到處轉,一個肥胖和一個瘦瘦的身影閃過,嚇我一跳,原來是歐凱瑩和蔡珊玲。一開始,我們還興致勃勃地拿著燈籠瞎轉,一會逛那邊,一會逛逛那邊,開心極了!我們就把燈籠給忘了,東玩玩、西玩玩,一會玩三字經一會玩木頭人,樂極了!玩累了,就在石椅子上休息。
玩著玩著就忘記了時間,我們只好依依不舍地分手,個個都回家賞月,我也不例外。還沒有到家門口,我已經聞到我家炒田螺的味道,真香!我忍不住朝香味的來源“飛”去,媽媽看到我這副摸樣哭笑不得。中秋節的大餐終于可以開吃了,一邊吃著可以辣到讓人“噴火”的田螺,一邊喝著冰冰涼涼的奶茶,真是爽到爆。
這一天我過的非常快樂,非常充實!這個中秋節,月亮更加圓,給加亮,而且更加有意義,突出了它的團圓之意。
快樂的中秋節六年級作文怎么寫3
一個神圣而又令人向往的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來臨了!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今天傍晚,晚霞漸漸退去,夕陽也只剩下了暗淡的光輝,當最后一抹余暉融進月色時,茫茫的春靄泛起了思緒的波瀾,夜的帷幕徐徐地拉開了,世界變得神秘起來,顯得深高莫測。我搬了一張椅子,坐著,抬頭仰望著那深藍的、寂靜的、深邃的、清澈的、透明的天空,盼望著那純潔的天使——月亮,降臨。
夜,萬籟俱寂,清風送爽,涼風像溫柔母親的手,輕撫著我的臉龐。天空中濃濃的云霧漸漸地散開了,露出了點點繁星,閃爍不定,好像節日的禮花,高懸的明珠。星星,是一個閃光的生命;星星,是夜空中跳躍的心靈;星星,也好似撒在深藍色綢緞上那一顆顆閃耀的鉆石,若隱若現,弄得我眼花繚亂。可月亮遲遲也不肯露面,它正害羞地躲在云層后精心地裝扮自己呢!
終于煙消云散了,月亮在慌忙中隨手抓了幾條潔白的紗巾遮住了她那清秀,美麗的臉龐,如霧如煙的月色籠罩著大地,給大地披上了一件瑩白色的輕紗,大地上一片朦朧。青山露水的身影定格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之中,顯得格外幽靜。那清澈的光輝,傾瀉而下,輕柔地撒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一切都在朦朧的意境當中……
猛然間,它似覺得,它不應該躲進云層。它要用自己的光輝普照大地,讓人們以此傳達思戀之情意。它鉆出厚厚云層,揭去神秘的面紗,毫不羞澀地展現出自己秀麗的容顏。頓時,一輪皎潔無暇的圓月懸掛空中。她,是溫馨的;她,是純潔的;她,是美好的!月光淡淡地,涼涼地,輕柔地蔓延著,徐徐涼風又輕輕地,悄悄地來了,無聲無息,月光仿佛隨著風兒飄動,好似也吹動了月亮的影子,好美,但星星也不遜色。
我雙手托著下巴,倚在窗前,望著柔和的月光,淡淡地一笑……我想撥響琴弦,唯恐打破這份寂靜;我想揮舞畫筆,唯恐調不出這真實的顏色;我只有靜坐在窗邊的書桌上,任憑我的思緒沿著我手中的筆靜靜流淌……我推窗而至,一瞬間,床上灑滿清凈的銀白,在這如水的月光中,似乎還帶著一絲淡淡的清香,我深深地陶醉在這美景之中了……
推門而入,我仰躺在床上,悠悠地倒醉夢鄉,享受著這靜謐安詳的月夜……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讓我們以月亮寄托心中的思念與牽掛吧!
快樂的中秋節六年級作文怎么寫4
農歷八月十五日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處于秋天的中間,故此名。在這一天天上的有一輪皎潔的明月,形如玉盤一樣非常圓,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圓”之美稱。我國民間把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中秋節作為家人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
農歷八月,天高氣爽,許多的莊稼都已經收獲了,中秋節也是人們慶賀豐收的節日。每當中秋之夜,人們一邊欣賞玉盤般皎潔的明月,一邊吃月餅、水果,家家戶戶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說這月餅還有一段非凡的來歷了:
月餅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唐代,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在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的習慣,還有賞月背詩的習俗。當人們吃過晚飯,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陽臺上,熱熱鬧鬧的享受天倫,欣賞著皎潔的明月,隨后背誦帶月的詩歌,一派人間圣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杜甫的“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絕唱。
難忘中秋!中秋難忘!
快樂的中秋節六年級作文怎么寫5
中秋節又名仲秋節,也叫團圓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第二大節日,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別的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形成的。
中秋節有著一段凄美的傳說:相傳古時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大地冒煙,一名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侖山,挽弓搭箭,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因而很受人敬仰。后來,他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子--嫦娥。有一天,后羿上昆侖山求道,巧遇王母,賜予長生丹,后羿不忍心撇下嫦娥,將仙丹交與嫦娥。不料被小人蓬蒙發現。
一天,蓬蒙趁后羿狩獵之時,叫嫦娥交出靈丹,嫦娥當機立斷,將丹吞下,于是就飛天成仙,借住月亮上。后羿回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痛不欲生,他追啊,跑啊,可是,他跑月亮也跑,他停月亮也停。他知道再也追不回嫦娥了,他舉頭望著天空中的一輪明月,突然發現月亮里仿佛出現了嫦娥的身影。后羿趕緊在院子里擺上嫦娥最喜歡的糕點,以此紀念嫦娥。從此,這一中秋祭月的習俗就這樣流傳開了。
月餅的出現始于元朝,由于元朝的殘酷統治,中原廣大人民紛紛起義,當時朝廷搜查得十分緊,軍師劉伯恩想出妙計,將紙條放進餅中,紙條上寫著:八月十五起義。再將餅運進義軍軍營,八月十五,一舉攻城,攻下了元大都,朱元璋欣喜若狂,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將月餅作為食品賞賜群臣。于是,中秋就有了吃月餅的習俗。
中秋不僅是一個充滿美麗傳說的節日,也是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從古至今,有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寫下一篇篇不朽的著作,有的詠月頌月,還有借月抒懷。蘇軾的《水調歌頭》,王唯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人想起遠在異鄉的游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媽媽拿出一盒包裝精美的月餅,拿出刀切開一瞧,綠茶的,我們嘗了嘗幾口,帶有濃濃的茶香味!媽媽又切出第二個,原來是牛肉的,硬硬的,甜中帶咸。當切出第三個時,一看是蓮蓉的,我們嘗了嘗,又酸又甜,真是好味道!
在中秋前夕,聽著關于中秋的美麗傳說,品著甜甜的月餅,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中秋節氣息。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