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讀《羅克和神圣考察》有感
讀《羅克和神圣考察》有感<?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讀了《羅克和神圣考察》這本書后,我非常羨慕羅克。他不但是明星,而且還精通乒乓球。
假如我是輯毒狼里的羅克,我會勇敢地沖上去。抓住那些販賣毒品的壞蛋。
我還會跑到世界各地去抓。
假如我是作家羅克里的羅克,我會大展自己的身手,把腦子里想的東西全都寫出來。我還會去出版社印文章,讓自己一舉成名。
假如我是網絡警犬里的羅克,我會抓住那些盜取別人錢財的網絡竊賊,讓他們今后還敢不敢再盜。我還會跑遍全世界,保護人們的財產。
讀《畫蛋》有感 (字數:750)
人說“名師出高徒”,這話實是不假。依我看,這原因有二:其一,是師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學不怠。離開了這兩條,既稱不上“名師”,也出不了“高徒”。名畫家佛羅基奧手下出了一代宗師達·芬奇,便是很好的一例。
當達·芬奇投師于佛羅基奧時,佛羅基奧沒有首先教他創作作品,卻要他畫蛋,這是佛羅基奧與凡人不同之處。十幾天只是畫蛋,芬奇自然是不耐煩了,這時,那位名畫家告訴他意義所在:他的目的是嚴格訓練學生的細致觀察與準確描繪形象的能力。這正是佛羅基奧的“有方”。正是由于這有方,才使芬奇日后得以功成。
我也曾有過一位“有方”的老師,不過她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只是一個大我幾歲的女孩子。幾年前,我請她教我拉小提琴,她先問我做事有無耐心,我不明白她的意思,自然是回答“有”。開始學習了。她先給我做了示范,看著她那嫻熟的表演我真羨慕。可輪到我時,她卻讓我練習拉空弦。幾天過去了,她給我的任務還是如此。她告訴我,拉空弦是基礎,只有練到了運弓自如了,才可拉曲子。現在想想,她這話實在有理。是的,她不是什么“名家”,卻也是個會做老師的人。
然而,我并沒有成功,又拉了幾天空弦,我聽到的總是那單調的“拉拉”的聲音。哪有一點兒我為之陶醉的樂聲呢?我一煩之下,一弓挑斷了琴弦,發誓再不學了,于是我的提琴只好休息了。由此我想到,師固然要有方,更重要的是徒要不怠。芬奇的成功,關鍵的一點就在這里。他刻苦地練習,用心學習,正是經過長期艱苦的藝術實踐,終于創作出許多不朽的作品。而我的失敗,恰恰也在這里。怕艱苦,在困難面前懈怠,終究要失敗。
不僅學習藝術是這樣,文化知識的學習也是如此,要從一點一滴的細微之處學起,只有打好基礎方可學出成績。
我喜歡寫作,真羨慕那些作家,而我的老師卻要我天天記札記,把所見所聞的小事都記下來。當時我不明白老師的意思,只是堅持了。現在,當我一本本地翻看那一摞札記時,方悟出了老師的用意:她是讓我練基礎,積累材料,一點點地提高啊!所以,我在寫作上的進步——雖然它微小——是老師教之有方的結果,同時也是自己沒有懈怠的結果。
芬奇畫蛋直至學畫成功和我的失敗與進步,都說明不僅教者要有方,學者更應不怠,這兩方面的因素結合起來,能有什么知識學不會,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讀《陶罐和鐵罐》有感 (字數:300)
讀《陶罐和鐵罐》有感讀《陶罐和鐵罐》有感 前幾天看童話故事,無意間翻到了《陶罐和鐵罐》。這個故事對我來說并不陌生,因為它是我們上冊課本中的一篇文章。當我看到題目時,陶罐和鐵罐那栩栩如生的故事情節仿佛躍然紙上,使我不盡又投入文本中去。 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傲慢、蠻橫無理,瞧不起謙虛、友善的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哦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是呀,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就有許都像鐵罐一樣的人,總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相比較,到頭來,這樣人的下場都像鐵罐一樣可悲。所以我們要切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金斗中心小學三年級黃帥 指導教師曲麗波讀《時光老人與流浪漢》有感 (字數:1100)
歷史是一幅畫,時間是畫紙。歷史是無數的浪花,時間是一條河流。歷史是絢麗的花朵,時間是一座大花園。歷史是繁星,時間是藍色的天幕。歷史沉睡了,但時間還醒著;人類迷茫了,但時間清醒著;社會庸俗了,但時間卻沒有;你我厭煩了,但時間很細膩;時間改變了歷史,時間改變了人類,,時間改變了社會,時間更改變了你我!從遠古的歷史中,從人類的鹵莽,從工具的匱乏,從國家的不統一,到現在文明的社會,到現在的發達技術,到現在的中國興旺。時間就是最大的功臣,時間是每個人都有的東西但也是每個人都沒有的東西,更是每個人最容易失去的東西,時間是屬于每一個人的,但也是潺潺溪流,一去不復返的。每個人曾都擁有過時間,但大家卻沒有好好的去珍惜它,讓它與我們的無知一起漂走。就如書中的“流浪漢”,他小時從未好好的珍惜過時間,從未好好的學習過,到大了依然只知道玩,并把他的家產都給敗光了,導致了他一貧如洗。這里的“流浪漢”正如小學那不懂事的我,不知道時間的美好,時常,時間就從我的指甲縫里溜走而我全然不知。小學里,放學早,作業一般,而我應此就對自己很松懈,寫作業時三心二意,一邊寫作業,一邊看電視或者吃東西。一丁點的風吹草動,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力,我的心思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比如說:我現在要寫語文作業,明明半個小時就可以寫完的,而我卻要1個小時或者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它。這個“流浪漢”用盡他的時間后,他懇求時間老人再給他一次機會,于是時間老人又給了他一次機會,但他依然死不悔改,依然游手好閑,不好好學習,浪費時間,空玩了一輩子,到頭來一事無成。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多么得可貴,而有些人卻一而在,再而三的不珍惜時間,讓機會流失。赫胥黎說過:“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個小時;時間也是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個小時。”是呀,我們沒個人每天都用有24個小時,平等的時間,效益卻不是平等的。有的人充分的利用了這24小時,從中收獲很大。而有的人則是匆匆來也,匆匆走也,什么也沒有收獲。兩手空空。巴爾扎特就在臨死前,還要爭分奪秒。1850年的秋天,巴爾扎特問醫生還能活多長時間,半年?不。六個星期?不。最后巴爾扎特自己說:“至少六天,我還能把提綱寫寫、還可以把已出版的10卷校訂。”醫生讓他寫遺囑,可他卻把醫生的忠告拋在腦后,仍日以繼夜的工作,直到他與世長辭
。他為了他的寫作,在臨死前仍然爭分奪秒。而我們現在,擁有的東西很多,抓住時間的機會也不少。比如:在你等人的時候,你可以拿出一本書出來看;當你等車的時候,你可以背背英語單詞,或課文;在你做在車上的時候,你可以欣賞車窗外的景色;在你臨睡覺的時候你可以看一則短文或小故事……如果你每天都節省20分鐘的時間來,那你一個月就節省了10個小時,那你一年就節省了120個小時也就等于5天。但你如果浪費了,就會是失去了一大筆財富。
現在我們的社會是豐衣足食的,并且還很美好。
每天我們從睡夢中醒來,坐著公車,匆匆忙忙的趕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經過一天的勞累,我們再一次的等待著公車,等它,把我們載回我們的安樂窩。在等公車的時間里,時常會等好長時間,在這個時間段里,我們會感覺時間就象風燭殘年的老爺爺。但是如果你再這個時候捧上一本書,那你就會感覺時間象在進行200米接力賽一樣跑得飛快。
你們知道嗎?司馬遷寫《史記》花了20多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近30年;哥白尼寫《論天體的運動》花了30年;達爾文寫《物種起源》花了22年;歌德寫《浮士德》竟花了60年;馬克思寫《資本論》花了40年。可見著名人物的成就是用時間換來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用我們的時間來創作出榮耀來呢?是不是更應該珍惜時間呢?
現在我們的社會是富裕了,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時間,那你就會跟不上社會的腳步,你還是會很貧窮。所以,請大家珍惜時間,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后悔!
【老師點評】:引用或概括不當
下一篇: 寒假征文:假期有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四川大地震之師生的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