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讀《紅樓夢》有感
如饑似渴的讀完《紅樓夢》,靜靜的合上書,為書中人物的命運感慨不已。最初薛王賈史四大家族的榮華富貴令人驚訝,并且也覺得那里的小姐夫人老爺少爺是多么的幸福,確切的說是幸運,他們是那么幸運,出生在那樣榮華富貴的家族,衣食無憂。
后來漸漸地體會到,其實出生在那樣家族的人也有許多無奈。外人看來他們是那么幸福,而他們快樂嗎?那樣的家族中正如皇帝的皇宮中,勾心斗角,人人戰戰兢兢。一點也不安心。
有人覺得書中人物中,絳珠仙子林黛玉是最悲慘的,她的心中仿佛永遠都是憂傷,每天以淚洗面,以至于黛玉去世很久以后,寶玉走到湘瀟館,還能聽到林妹妹的哭聲。黛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心中還充滿了怨恨和疑問:“寶玉怎么這么狠心?寶玉為什么要娶寶釵?以前的態度和語言都是假的么?”她生前的最后一句話就是:“寶玉,寶玉,你好……”有人猜測,黛玉想說的是:“寶玉,寶玉,你好狠。”也有人想,黛玉想說的也許是:“寶玉,寶玉,你好傻。”我們其實都希望黛玉想說的是后者,因為黛玉誤會了,寶玉娶寶釵時,根本沒有意識,見人只是傻傻的笑,全府上下只有他蒙在鼓里,在揭蓋頭之前,他還傻傻的認為娶的是林妹妹。他真正愛的是林黛玉,如果不是,為什么有一次黛玉的小丫鬟跟寶玉開玩笑,說林妹妹要坐船回家,寶玉竟然差一點瘋了,晚上抱著一只金船不放手。而黛玉雖然知道這些,但是最后的結果還是寶玉沒有娶她,所以即使寶玉以前對她多么好,她也是一樣的怨恨。寶玉得知黛玉生前的話后,每晚睡覺前都希望黛玉給他托夢,可見的是多么想挽回自己的過失—即使這不是他的錯。
所以我覺得書中最苦的是寶玉,因為他真正愛的人含恨而終,他往日的好心好意,黛玉不能理解,還是恨寶玉恨到最后一刻。
寶玉和黛玉真是一對苦命鴛鴦,他們是兩廂情愿,可是誰也不愿意說出來,如果說黛玉不愛寶玉,為什么得知寶玉要娶寶釵后一病不起,最后送了命?
《紅樓夢》中是有許多的神話色彩的。寶玉的寶貝玉是女媧補天所剩的一塊石頭,因為羨慕人間的生活,乞求一僧一道帶他去人間走一遭。而苦命的黛玉本是天上的一株絳珠草,寶玉則是天上的神瑛侍者,澆灌了絳珠草,絳珠草發誓要報恩,得知神瑛侍者下了凡,也跟了下去,才有了這一番故事。
回頭想想,寶釵也是苦命的,因為寶玉娶她之前,一直把她當黛玉,寶釵就委屈的充當著別人,到后來,寶玉看破紅塵,跟隨那一僧一道飄然而去,只剩寶釵孤苦伶仃,此時腹中還有寶玉的遺孤。寶玉以前每次發瘋發傻時,也只有寶釵在默默垂淚。
書中許多人都有悲慘的命運,老太太也是享盡了榮華富貴,兒女孝順,可是生前最后一刻也沒有看到賈府的復蘇,悲痛而終。她的丫鬟鴛鴦殉主登太虛,隨老太太去了。元春做了貴妃,也算是享盡了榮華富貴,可還是早早的離開了人世。迎春被父親嫁給了孫家,受盡虐待,最后悲慘而死,探春遠嫁,離開了家人,雖然日子過得不錯,可哪有不思念家人之理?惜春代替了妙玉的位置,做了尼姑。黛玉生前的丫鬟紫鵑做了她的侍女。而妙玉呢,一生清白,不想卻被強盜強搶去,寧死不屈,結果被強盜殺了。
不過賈府后來的命運還是比較令人期待的,因為賈雨村曾經問過老仙翁甄士隱:“那榮寧兩府,尚可如前否?”士隱道:“福善禍淫,古今定理。現今寧榮兩府,善者修德,惡者悔禍,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也是自然的道理。”之前還說到寶玉“高魁子貴”,雨村低頭了半日頭,忽然笑道:“是了,是了。現在他府中有一個名蘭的已中鄉榜。恰好應著‘蘭’字。適間老翁說‘蘭桂齊芳’又道寶玉‘高魁子貴’,莫非他有遺腹之子,可以飛黃騰達的么?”士隱微微笑道:“此系后事,未便預說。”
《紅樓夢》值得我們去探索,去回味,不愧是中華民族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老師點評】:感受不深刻,表述不清晰
讀紅樓夢有感于黛玉化蝶 (字數:250)
所有的古典小說中,最喜歡的便是《紅樓夢》和《聊齋》了。這之中,又最欣賞黛玉和小倩。
黛玉的美來自一種憂郁,如同秋日落葉,憂愁地那么徹底。在注定悲傷的愛情中苦苦掙扎,明知寶哥哥只會給她帶來致命的傷痛,但還是那么義無返顧。
這位濯污泥而不染,生高傲而不妖的才女,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中,承受著精神和病痛的雙重打擊,燃盡她那微弱的燭光,和腐朽的封建社會做最后的斗爭。
是誰說黛玉弱不禁風,是誰說黛玉顰蹙露出病怏怏的消極?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她是語言的巨人,是莊子夢中翩翩的蝶。她展著那對耀眼的雙翅,和她的寶哥哥比翼雙飛,那,是一個沒有憂傷的地方,便是她和他的“香丘”。
猛然,夢醒。
原只是紅樓一夢。
讀《紅樓夢》有感——又話林妹妹 (字數:1500)
《紅樓夢》,以前胡亂地翻過幾次,今又重讀,竟發現自己愈來愈對林妹妹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
剛開始時,對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個大家閨秀,何必為了一丁點的小事而傷心流淚呢?真是太小家子氣了,與寶釵相比更是沒了大家閨秀應有的風度和氣質。見到她,總讓人覺得壓抑和沉悶。難道這就是她所謂的“抑郁美”嗎?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華而吃驚。她滿腹的才華,吟詩作對無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頑強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純潔……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雖說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體弱多病,出不了門,小小的年紀竟在藥中泡大,本來就虛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虛弱,也許是“獨生女”,父母對這個“掌上明珠”愛之又愛。家庭的規矩、禮儀比那些大家閨秀們差了些,但這更顯示出她與眾不同的性格,顯示出她的無所顧忌和她的處處謹慎。
黛玉的文學,吟詩作文和聰慧是無人能及的,但是面對寶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進,她非但沒有責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護。其實,她是不喜歡禮教束縛的家庭,對寶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贊賞,這應該是寶玉和黛玉愛情的進一步發展,寶玉他們彼此終于覓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勸寶玉努力學習,考取功名時,黛玉卻顯示出對功名的唾棄。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卻帶著對舊封建的科舉功名的鄙視和唾棄。我最佩服她這一點!
雖然黛玉對寶玉的不考功名欣賞,可她卻耐心的教香菱吟詩,教給香菱知識。她并不反對知識和文學,只是厭惡功名罷了。她細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詩,為的是讓姐妹們擺脫命運,誰能夠和她相比呢?沒有認的!
再說說她的純潔和不著一絲心機。林妹妹讀《西廂記》,這在當時酸的上是一本禁書,特別是對于大家閨秀來說,更是不能讀。林妹妹根本沒想這么多,她讀《西廂記》是帶著對張生和崔鶯鶯執著愛情的崇拜來讀的,是欣賞其間的美。寶姐姐批評“林妹妹怎么讀這樣的書呢?我告訴老太太去。”寶釵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可寶姐姐呢?真的好嗎?她處處留下端莊賢惠的美名,可是在偷聽別人說話被別人發現時卻說“林妹妹剛走過來。”以此來誣陷林妹妹。這到可憐了林妹妹,找不到知己,沒人能傾聽她的話,也只有和寶玉能談得來,便經常在他面前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的同情,只身來到賈府,在這里孤苦伶仃,寄人籬下,什么事都要處處小心,處處觀察別人,恐怕別人笑話她,說她不懂規矩。她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經時刻在捍衛自己,這源于她自身的好強、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說出來的話像刀子一樣,別人說她“好一張厲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做了。她是無足輕重的,既不掌握賈府的財政大權,又不管日常瑣事,因此,丫鬟和仆人們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沒有人庇護她,面對落花又怎么不處境傷情;思念母親又怎不落淚葬花呢?別人沒有這種感受,根本不能理解她,只說她哭哭啼啼,說她病懨懨的身子,說她小家子氣……
以淚來償還前世的思債,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淚也要流干了,有多少債也該還完了。她的命運是坎坷的。曹雪芹“一把辛酸淚”與她的淚流終日有太多的相似。林妹妹在還未享受人間的繁華時,就灑手離開人間,與寶玉的愛情就這樣成了泡沬。或許是該去了,債還完了,淚流盡了……
純潔,天真,不諳世事復雜,內心頑強反抗封建主義的網,熱烈大膽在追求著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純潔的水做的,但是能沖擊巖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動的水。
嘆只嘆那舊社會的大網給了林妹妹太多的壓抑和沉悶,嘆只嘆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卻不能在一起,美麗的黛玉卻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盡力了。
在賈府這個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許是上天對其薄如紙的命的一種補償,她用不著看房子倒下來的那一幕,她用不著經歷那種痛苦,她也不能再經受痛苦了!上天給她的最大恩賜是留住了她的美麗,盡管帶了些凄涼。王熙鳳工于心計卻被一張破席給卷走了。寶釵也只能獨守空房……
林妹妹不是只會哭泣的一無是處的。相反,她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抗這封建禮教的束縛的精神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她的的確確是一塊純潔的,無瑕的“通靈寶玉”。
崇文實驗學校初二:liuyanghang123
夢回紅樓,卻人去樓空 (字數:1000)
從古至今,唯有中國史蘊藏奧妙,唯有中國字源遠流長,唯有中國畫剛柔并濟,唯有中國話抑揚頓挫,唯有中國人堅強不屈。《石頭記》正是它們完美的結合。
曹雪芹出身敗落的貴族家庭,他的童年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后來,家族的敗落讓他嘗盡了世態炎涼。但是曹雪芹卻在窮困潦倒中站了起來,傾盡心力,嘔心瀝血,編寫了《石頭記》這部經典巨著。
《石頭記》經過歲月的變遷,已斑駁不堪。可是,在那厚重、因歲月而黃皺的書中,滲透出一股神秘感,吸引著那么多人。如今,這本古書早已更名改姓,家喻戶曉了。時光在流逝,但并沒有改變它的本色。字里行間,散發出濃郁的古樸氣息。
《紅樓夢》以寶黛愛情故事為線索,揭露出封建社會的罪惡。黛玉本是絳珠仙草,為報答灌溉之恩而下凡;寶玉本是神瑛侍者,因動凡心而下世為人。這本是木石前盟,可世俗偏不容,夾了個金玉良緣,打破這對苦命鴛鴦。可悲,可嘆!同時,賈家四春的“原應嘆息”也預示了本書悲劇的感情基調。作者真實細致地描寫了悲劇發生和發展的復雜的現實生活內容,揭示了造成悲劇的全面而深刻的社會根源。寶黛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那個時代對個性解放和人權平等的要求,閃爍著初步民主主義精神。而這些,正是《紅樓夢》的博大精深所在。
在這出悲劇中,林妹妹是最大的受害者。她那柔弱的身子——風吹吹就壞了的“美人燈”,怎能耐得住這酷暑嚴寒。“玉帶林中掛”的林黛玉一聲凄美,被曹雪芹淋漓盡致、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她悲則吾悲,她喜則吾喜。黛玉敏感而善良,多才而玉潔。她寄人籬下,小心翼翼,就是“生怕被人看輕了去”。她博學多才,蘭心慧質,冰雪聰明。同時作者還真實地寫出了她不好的一面:她瘦,愛哭,孤僻,高潔,還有癡心。黛玉之所以這樣,是由于她特殊的身世,特殊的環境造就的。但是,別人不能理解她,特別是那禁錮人性的封建思想。因為她瘦、愛哭,所以不適合做兒媳婦;因為她孤僻、高潔,所以不得封建衛道士歡心;更因為她有癡病,所以她是個“不正經”的女孩。曹雪芹借鳳姐、寶玉,間接寫出了黛玉外在的“凄美”。黛玉臨死時也十分可憐: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無人肯幫。寶玉成親,人人道喜,卻無人憐惜黛玉。一面是成親的喜慶,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黛玉,一清高孤傲、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最終成了封建社會的犧牲品。黛玉雖“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可是,卻“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她這位出生豪門的千金小姐,就這樣孤苦伶仃,與世無緣,最后不得不落個“冷月葬花魂”的下場。
林黛玉凄美、曲折的人生,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我感嘆黛玉的凄美,我感嘆寶釵的城府,我感嘆鳳姐的毒辣,我感嘆探春的才干。《紅樓夢》使我猜測,使我迷惑。我在《紅樓夢》中,品味出古典小說的書香味,誦讀出“古代百科全書”的經典內容。我覺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于黛玉這位脆弱的反封建少女來說,死,是一種痛苦的解脫,是一種悲劇的終結。當歲月變成歷史,光陰變成塵埃,寶玉離家在雪堆中的腳印印在我心中,黛玉深情的眼淚滴在我心里,寶釵無故的“犧牲”也縈繞在我腦海中。
品味書香,誦讀經典。這部小說有愛情,有美,有眼淚,有悲,有歷史,有凝重。它的很多美,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所以它才不被歷史長河淹沒,才經久不衰。
杭州第十五中學初二:徐紅婷
下一篇: 你確定要認輸嗎?——讀《少年小樹之歌》有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六年.追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