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摯愛文學
我遨游在名著之間,被它馥郁的芳香所包圍。
——題記
文學好比春風,能吹化心潮的冰層;文學好比清泉,能滋潤心田的禾苗;文學好比氧氣,能解救心房的窒息;文學好比火花,能映紅心頭的昏暗。
詩中的春,讓我怡神。“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古詩中的春,是如此嬌柔。那花兒、那草兒、那樹兒,總是會讓你的心為之一動。
詩中的夏,讓我開朗。“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古詩中的荷花,朵朵絢麗,那一點點的紅,讓人開朗,讓人奮發。
詩中的秋,讓我清爽。“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那漫山遍野的火紅的葉,那洋溢著生命的符號,為我掃去了煩惱。
詩中的冬,讓我寧靜。“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那飄飛的雪,輕輕地飛落,周圍一片寧靜。這冬,讓我慢慢靜了下來,學會忍耐,學會等待,等著那幸福之花綻放。
文學名著,不斷凈化著我的心,感受著其中的愛與恨,感受著人間的真情。
保爾,是你教會了我,讓我在困境中學會抬起頭,勇敢地向前邁進,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讓我變得更堅強。
卡西莫多,你一生坎坷,卻不斷去幫助他人,你擁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雖然你得不到愛斯梅拉達,但你為她付出了,用自己的全力保護她了。你和伊娃一樣,有一顆天使之心,在你們身上,我讀懂了愛。
在書中,我還讀懂了許多許多。
林黛玉——一個純真,清若甘露,不染絲毫纖塵,才情高逸、善感博愛,美得讓人驚嘆,柔弱得讓人愛憐的女子。她渴望自由、浪漫的愛情,卻成為封建腐敗思想的犧牲品。她雖身世悲慘,但就連死也死得那么美、那么感人,我不禁思緒萬千……
漫步在文學的殿堂里,感受著它給予我的那種精神和愛,以及它那種特有的味道。我知道,文學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華光中學初一:陳紫祎
《兒童文學》的讀后感 (字數:350)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兒童文學》。 這本書里有許多故事,都非常有趣。其中,有一篇文章是這樣的的:有一個爸爸,平時很懶,除了睡覺、吃飯、看電視外,什么正事都不干,家里都是媽媽一手維持著,兒子很討厭他,有時候,爸爸找他,兒子都找理由躲著不理爸爸,最后,爸爸終于醒悟過來,變成了一個很勤快的人,大家都很喜歡他。這篇文章寫得很精彩,人物寫得很深刻,特點很鮮明。 我以前寫作文總是寫不好,經常丟三落四的,語句不夠通順,寫字潦草,字數也寫不多,所以,經常只有80多分。看了這本書后,給我很大啟發。 我今后一定要多看這類書,努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我的夢想“諾貝爾文學獎” (字數:650)
“諾貝爾文學獎”的榮譽是至高無上的。中國這個泱泱大國只有莫言獲得了這個獎項,為了國家,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也要爭取登上“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 我小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講《三國演義》。我稍大一點兒,就開始看一些帶有拼音的書,同時也學會了一些漢字。再之后,我就對一些成人書發起進攻。不久,我就開始嘗試寫作。通過我的不懈努力,在去年9月,我連發兩篇作文——《韓國濟州游》,《〈余寶的故事〉讀后感》。當時我欣喜若狂,從那時起,我更加努力地寫作。“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12月,我的文章《秋之韻》發表,久違的成就感再次襲來…… 我那么熱愛文學,是有原因的。曾經有一次,我在上海的一班地鐵上看見了一位坐在車廂地上賣藝的老人,他頭發蒼白,手拎一把陳舊的二胡,彈出一首凄涼的樂曲,這首樂曲跌宕起伏、步步高昂,抒發了他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和追求。曾經還有一次,我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了一個短片,講述了一個出身貧困、父母雙亡的女孩子,為了供兩個哥哥上學自己辛苦做工,天天背著一個巨大的簍筐,幫別人搬磚頭,來回一趟一公里居然只掙5角錢,肩上的擔子有百斤重,生活是如此的艱辛。看完這個短片,我再次被感動了。看到這兩幕,我的淚水溢滿眼眶,于是,我立志要寫一本反映基層勞動人民生活的書。 為祖國贏得新的“諾貝爾文學獎”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使命。將來我并不一定會成功,但是總會有年輕的中國公民會成功,我也一定會努力下去,因為我有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得獎夢。 江蘇省無錫市高等師范附屬小學陽光校區六年級
摯愛 (字數:800)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個在幾十年前文壇上叱咤風云的清高才女,也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清楚,曾有個叫張愛玲的女子在1995年的生命悲歡交錯。她就似那個穿著白點藍底旗袍的旅人,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后,提著一生的悲哀隨塵而去。
張愛玲走時,我才不過2歲。于是,我用編織的夢,聽她的孤獨。
她已是位古稀老人,因為她的青春早已在向前的奔逃中絕塵而逝。她理著腿前的鮮艷旗袍,蒼白的發絲在空氣中獨顯衰老,張愛玲握著歲月的痕跡,低語著她生命中最旖旎的一點記憶。20歲的她是清高的,是厭世的,她不愿任何人步入她的世界,而窗外那個所謂的世界對她而言好似一塊腐朽的爛木,充滿惡臭和虛偽的面具。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的確,在她20歲時就已經成為雜志社的常駐作家了,用她那唯美的文字一點一點的描繪人世的悲涼。張愛玲生的麗致卻又高大,像一個看慣塵世的高傲者,直到遇到了筆名流沙的胡蘭成,一個口是心非的偽君子。張愛玲沉醉在胡蘭成的才學善言中,她早已管不了這人世的蒼涼,自私的索取自己的人生,于是,她用<<封鎖>>換來了胡蘭成的愛情,也用<<封鎖>>埋沒了這虛假的幸福。
張愛玲站在雨中,隔了數年的煙雨,她仍舊看不透,她的心也無法再次承受些什么了。站著站著,像夜雨中的一朵玫瑰,奈涼風從橋的盡頭吹襲過來,站著站著,碎碎的雨便落成了寂寞,一點一滴砸亂心頭,萬物默默嬗蛻,她的眼中凝成了好多故事。
“我總以為這世事皆悲苦,如此而言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呢?這個世界已經沒有太多的人值得我懷念了,而誰又會記起當年那個風光傳奇的張愛玲呢?和那么多孤獨相伴的日子都過去了,這些被世人遺忘的痕跡又算的上什么。”張愛玲的眼中是一絲自嘲,好似吹皺了一池春水。“那些輝煌的過去不過是瞬間罷了!我揮霍了那么多青春,再也不能反悔了。罷了罷了,死,也許是一種解脫吧”她的臉是一道慘淡的笑容,歲月磨老了張愛玲麗致的臉,也磨老了她麗致的心。她幽幽走上閣樓,等待死亡的洗禮。
窗外,淡藍的天上現出一段殘虹,短而真,紅,黃,紫,橘,赤。太陽照著陽臺;水泥欄桿上的日色,遲重的金色,掩藏著歲月的錯愕。一切都該結束了。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