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紅色經典文學作品讀后感
上一個世紀的某一個年代,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打破了中原的寧靜。
根據那次戰爭,有一些人寫下了一本本紅色革命文學作品,當然我也看過。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主角是保爾。柯察金·保爾?柯察金當過童工,從小就在社會最低層飽受折磨和侮辱。后來在朱赫來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經歷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戰,使自己越來越堅強。即使在傷病無情地奪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臥在病床上時,他仍不向命運屈服,而是以頑強的毅力進行寫作,以另一種方式實踐著自己的生命誓言。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
我們的爺爺奶奶的那個年代里,吃不飽睡不暖過著窮苦的日子,偉大的毛主席和共產黨員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當年外國人,蔣介石日夜侵入我國,燒殺搶掠人們叫苦不迭。不止這樣,他們還對我們的間諜嚴刑拷打,實在不行就用權力金錢去討好他,還不行的話就殺了他們。找不到間諜就濫殺無辜。當年清朝政府腐敗無能使得外國人大批侵入,還設立了殖民區,我們的人不能進去。有時他們這些達官貴人覺得不爽就來欺負我們的人民。再看現在我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用著高科技,還能吃上美味的菜,在那個年代恐怕連豆腐也吃不上了。毛主席和他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為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拼死在前線,他們也許在想:打贏了這場戰就能過上好日子了,為了自己的親人我們要堅持到最后。
除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把一切獻給黨》、《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新兒女英雄傳》、《苦菜花》、《紅巖》、《星星之火》、《暴風雨所誕生的》、《山呼海嘯》、《橋隆飆》等等。《小兵張嘎》中的張嘎在1936年失去了奶奶,那是他唯一的親人。從那以后參加了八路軍大鬧鬼子司令部,成了小英雄。說實話失去親人的痛苦,不是常人所能接受的,在我失去親人的時候我沒哭,因為我在想:萬物有生就有死,命運是天注定的,死對任何人來說都很容易,但對死的恐懼與傷痛是任何人都承受不了的。想想上個世紀的戰爭帶走了多少革命戰士的生命啊!有廣東人有徐佩旒,徐禮明,徐日培,徐廣滔,徐臨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滿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輝,徐容九,徐進炤,徐褶成,徐應安,李柄輝,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陳春,陳潮,陳文褒,羅仲霍,羅坤,龐雄,周華,游壽,江繼復,郭繼枚,勞培,杜鳳書,余東雄,馬侶,黃鶴鳴,饒輔廷,張學銓,周增,林修明。福建人有方聲洞,馮超驤,羅乃琳,卓秋元,黃忠炳,王燦登,胡應升,林覺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時爽,劉六符,劉元棟,魏金龍,陳可鈞,陳更新,陳與焱,陳清疇,陳發炎。廣西人有韋樹模,韋榮初,韋統淮,韋統鈐,李德山,林盛初。四川人有秦炳,喻培倫,饒國梁安徽人有程良,宋玉琳,石德寬。機智勇敢的小嘎子,臨危不懼的王二小,英勇善戰的小飛虎隊……都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紅軍戰士一起抓漢奸、殺鬼子、攻城池,屢立戰功,使他在戰火中、馬背上迅速成長。我們要向革命烈士學習那種堅貞不屈的精神!
【老師點評】:引用或概括不當,感受不深刻,語言欠流暢
我心中的文學 (字數:600)
在語文課上,老師留了一段文字:“我心中的文學”,這是周記題目。我愣了一下,便不由不自地問問自己:“我心中的文學是怎樣的?”帶著這個問題,我去查了一些資料。文學是散文,是詩歌,是著作……,在“我心中的文學”就是用筆記錄自己的心聲、見聞和思想的所有作品的統稱。文學之門,讓我們結識了調皮的男孩——湯姆?索亞,可憐的賣火柴小女孩,對科學癡迷的伽利略,善于發明的愛迪生……,讓我在這里充實自己的心房。
以前,我心目中的文學是枯燥乏味的,是毫無樂趣可言的,是招人打瞌睡的東西……,不象網上游戲那樣魅力無窮,引人入勝。
現在,面對“我心中的文學”這一題目,并在讀了《為你打開一扇門》之后,不由得讓我重新我開始對文學的思考。她用熱情奔放的語言文學打開神奇的大門,同角度介紹文學的奇特個性,引領去親近文學。在對話中,作者用“這扇門”與“開門探尋”的結局做了鮮明的對比,從而激起迫切“進門”探尋的強烈欲望。我被課文那精彩的句式所感染,被那精辟的語句所折服,對文學作品新的感受是:文學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給人以身心的享受,引人向上,催人奮進,還將把引向成功的彼岸,祖國的有用人材。而有的人對于網上游戲則難以自拔,終將是人人鄙視的廢物。
至此,同學們對文學的認識是否與我有同感呢?假如有人沉迷于網上游戲,讀起文學作品味同嚼蠟,不妨再去領略一下課文《為你打開一扇門》的勸導。文學在我心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缺少文學修養的人是野蠻人,與現代文明社會格格不入,終被歷史所淘汰。
文學的魅力是多么大啊,它可以使人們了解過去,珍惜現在,創造未來。它可以幫助我們學習,也可以幫助我們娛樂,是我的好伙伴和良師益友。
湖北宜昌當陽市實驗小學五年級:無聊加無語
一代文學大師——魯迅 (字數:1000)
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在小說和雜文領域的巨大成就至今無與倫比,其代表作中篇小說《阿q正傳》被翻譯成40多種不同的文字,為中國文學贏得了崇高的世界。作為主人公的阿q也被人們所熟知。 一個不務正業,依靠精神勝利來掩耳盜鈴的人。但卻正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出自一個享譽國內外的名家之手這真是對魯迅的作品的一個諷刺啊! 魯迅是一個十分善于用反語來諷刺人的文學大家,語言總是“大詞小用”卻總是恰到好處的形容出當事人的愚昧,和社會的黑暗。魯迅就是故意放大人們的可笑,從中暴露反動統治者的殘暴與虛弱。
魯迅常常能在最恰當的時候讓普通的文字變得生動詼諧讓人不自覺的捧腹大笑像當初阿q在趙老爺家一樣被人打了便說“兒子打老子了”。 在《阿q正傳》里魯迅的精準用詞,戲弄性地創新詞也可見一斑。例如,對阿q的稱呼:在阿q造反,唱著戲文在街上“飛了一通”的時候,趙太爺竟叫阿q為“老q”,表現出對阿q的恭維之意;趙白眼稱阿q為“q哥”以示親近,稱謂的變化,充分暴露了統治階級害怕革命的心理和見風使舵的丑惡嘴臉。而阿q對“老q”、“q哥”之類的美稱,無動于衷,他只習慣于他的正名“阿q”,這又是何等可悲。 文中阿q還有一次中發史。這段文字描述的我最為欣賞:腰間的硬幣把腰帶都壓彎,一抓就是一把。在發達了之后,眾人的態度轉變也很快。看當初阿q只是一個跳梁小丑一樣的地位,但在去了舉人家幫忙后。地位如坐火箭一樣的飆升。就體現在趙老爺的態度上。用他人的態度體現了當時現實的黑暗。這篇小說有許多經典對白,令人讀后忍不住發笑,笑后又心憂其人甚事。例如阿q到尼姑庵偷蘿卜,當場被老尼姑捉住,阿q說了兩句話,“我什么時候跳進你的園里來偷蘿卜?”“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應你么?你……”阿q的狡辯叫人忍俊不禁,同時,暴露了其性格中無賴和死不認帳的一面。此外,魯迅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中白描的技巧,特別擅長于“傳神的寫意畫”,其特點是“并不細畫須眉、并不寫上名字,不過寥寥幾筆,而精神畢肖”。魯迅深諳此道,往往數筆傳神,將人物置于戲劇舞臺之上,形成戲劇表演效果。如審訊阿q一段話,阿q說:“我本來要……來投……”這斷斷續續的一句話,根據前文可知,阿q是要來投革命黨,審訊者:“那么,你為什么不來(投)呢?”反動官員武斷地認定“投”是“投案自首”的意思。阿q:“假洋鬼子不準我!”一語道破天機,原來是假洋鬼子不準阿q革命。審訊者:“胡說!此刻說也遲了。現在你的同黨在哪里?”意在定罪不容分說,這樣,答非所問的兩碼事就戲劇性的結合在一起,冤耶,恨耶?于是無辜的阿q胡里胡涂地被送上斷頭臺,這樣的戲劇效果,在令人覺得好笑的同時,不能不說包含著欲哭無淚的辛酸――阿q如此愚昧讓人痛惜,革命如此被扼殺叫人憤慨。
看文章的最后第二段所有人對阿q的議論都是說太壞被槍斃就是太壞的證據而跟著阿q被槍斃的人最后的感嘆是他們白跟了一趟因為阿q在途中沒有唱一句戲。這更讓人體回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老師點評】:表達欠文采,詳略不得當
文學改變了我 (字數:600)
我是一個酷愛文學的人,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最大愛好是讀書,讀文學方面的書。
但以前的我真的真的不愛讀書。大約四五年級吧!我才開始喜歡讀書。那時,書對我來說只有必要的課本和練習冊。我的腦海里75%都是看電視,畫畫和上網。以往我的性格特別開朗,說得過一點,開朗的不像話。下課鈴聲響過的走道里,我是永不退場的演員,上課鈴聲響起,我還意猶未盡,一個永遠都靜不下來的孩子,怎么可能跟文學搭在一起?如果不是那次偶然的機會——被強制看書,我想現在的我應該不會這么癡迷讀書,這么癡迷文學吧!
嗯,第一部讓我對讀書感興趣的作品是《淘氣馬小跳》,讓我徹底愛上讀書的是楊紅櫻的作品。后來,我讀了越來越的兒童文學,深深的被吸引。喜歡讀兒童文學一直保留到初一或初二。可能是長大了,不滿足于兒童歌文學帶給我的充實,我開始看一些長篇的:《草房子》、《大地之燈》、《少年殘像》等等。再后來,我喜歡上了青春文學:憂愁的文字,奇特的相遇,快樂的回憶和永遠不變的是悲傷的結局慢慢地讓我變變得安靜,也成了我心傷的原因!
在一次次探求新文學的路上,我也在不斷嘗試創作,隨筆給了我很大的空間。在隨筆中,我記下生活,錄下觀察,談出感受,留下情感,我還在嘗試著寫小說,不管別人怎么看,我獨自享受著我的這個“創作”過程。讀書改變了我的性格和思想,寫作讓我成長。
文學改變了我,我把它當做一種享受。我會持之以恒的去探求文學,因為它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河南宏力學校初三:張玉階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