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那年,若都只如初見。
分類: 初三
作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4-05
閱讀 :133
十七那年,若都只如初見。 文落。小淺 十六歲雨季。 十八歲花季。 那其中間隔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又是什么季節呢?雨季的末尾,花季的開始,突然想起曾經很流行的一句話“季末如此寂寞”。最恐怕的不是黑暗,而是在黑暗中等待黎明,那種在半絕望半希望之間的糾纏,才是最折磨人吧。十七歲的艱難與孤單就像是彩虹到來之前的大風大雨。因為不懂,所以勇敢。因為勇敢,所以受傷。因為受傷,所以成熟。因為和所以之間,淪喪了多少疼痛,千難萬險的過程只給了自己,結局卻給了世人。 ﹎1 馬鞍山從鋼城改名為詩城,聽到這個消息差點噴飯,因為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個冷笑話。在這個城市生活了十七年,我對它的定義是空氣渾濁的鄉村。它不像上海有很高很高的樓房,馬路上也沒有川流不息的車輛。既沒有都市的繁華,也沒有鄉村的寧靜。到處都是工廠,到處都是灰。曾跟朋友開玩笑說,馬鞍山應該叫灰城。不明白它怎么能被評為文明衛生城市,不明白它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光環。好滑稽,乞丐穿上龍袍,不像太子像小丑。 對這個地方的感情可以用馬諾的那句“寧愿坐在寶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后面笑。”我寧愿在繁華的都市夾縫求存,也不愿在這里過著安穩的生活。我想我的骨子里是不安份的。或者可以說成我向往那種紙醉金迷而又腐朽的生活。又或者可以說成我沉湎于虛榮。 我想如果可以的話,每個人都愿意變成有錢人,即使是腦滿腸肥的那種。十五歲的我還可以不注重衣著不注重發型穿著校服。可是十七歲的我絕對不會每天披著校服,我喜歡漂亮的衣服,更喜歡它們穿在我身上的感覺。虛榮吧,膚淺吧,人生幾十年,只活一世,留給清高的名聲為誰。我承認,我是俗人,很俗很俗[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