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云臺山游記
初入云臺山
今年的十一長假里,我有幸和父母一起到河南焦作修武縣的云臺山游玩。以前我早就聽說過云臺山是個旅游圣地,是河南省唯一一個集國家級風景旅游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等國家級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這回居然能夠到那里去旅游,我心里當然是非常高興。
但說實在的,云臺山離成武這兒也夠遠的,有三百多公里的路。要不是因為我早早的吃了兩片暈車靈,這么遠的路程我早就因為暈車而吐的一灘糊涂了。早上五點鐘就早早的出發,到了九點鐘才看到了遠處的山脈。一路上我暈暈乎乎的,可剛到山腳下一打開車窗,一陣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心里立刻舒暢了許多??墒翘旃蛔髅腊?!半路就下起了小雨,到達目的地時已經是中雨了。在停車場上,有很多人已經在做登山的準備了。這時一位笑容滿面的阿姨走過來說可以帶我們把車直接開到山上,而且晚上可以住在山上的農家旅館,還有停車場,我立時明白了,這些人原來是在山上旅館的,來這兒為了拉些客源。
爸爸就在那位阿姨的指引下,把車開出停車場向山上駛去。
初登云臺山
我和爸媽在這位阿姨的指引下,住進了一家旅館,名叫“農家小院”,后來才知道她是“農家小院”的老板娘。
我們在這位老板娘的幫助下,找到了售票處??吹揭慌杂幸粋€標示牌,介紹到景區面積約有三百平方公里,有紅石峽,茱萸峰,獼猴谷,潭瀑峽等景區。爸爸考慮今天太累了,所以先去獼猴谷,明天再去茱萸峰。我和媽媽便聽從了爸爸的計劃。于是我們坐上了開往獼猴谷的游覽車,一路上,清爽的風吹過我的臉龐,這兒的空氣新鮮的出奇,四周的山上只有一個顏色,那就是綠色,除了綠色還是綠色,車開了有十五分鐘,就到了獼猴谷。放眼望去,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兩邊是呈九十度的懸崖,我很不明白,這里明明是獼猴谷,應該是山谷,怎么是懸崖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就問爸爸,爸爸說“大概就在前面了吧,先跟著別人往前走吧”。我們邊走邊看,慢慢地兩別的懸崖越來越低了,漸漸的成了平地。只見我面前是一片樹林,一邊是山崖,一邊是一條山谷。真是難以想象啊!從上往下望去,這條山谷得有一百多米,但由于下雨。沒有見到獼猴,我們只爬到一半而歸。
步入潭瀑峽
離開了獼猴谷,我們便來到了潭瀑峽。還沒有看到潭瀑峽,就聽到了泉水聲,剛一進去就有一股涼意撲面而來。只見溝底有一條小溪,叫小龍溪。它的溪床,由一層層高低不一、色彩有別、寬窄不同、曲折有致、形態各異的自然山石臺階組成。在潭瀑峽中,它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飛瀑、走泉、彩潭和山石景,故得雅號“潭瀑川”。向溝的東面望去,只見這里基巖裸體,而溝的西面則完全不同,竟秀峰參差俏麗,峰上長著一棵棵的松樹,松樹形態各異,蒼勁挺拔,再往溝內走去,只見潭水一處比一處清澈,仿佛這些水用手捧起來喝。這里的瀑布一處比一處壯麗,落差也越來越大,居然有一條五十米的大瀑布傾瀉而下,看到如此壯觀的景象,我真想大吼一聲??!這里還有迎賓第一潭、翡翠仙子、丫字瀑布彩譚等。
登上主峰——茱萸峰
第一天的游玩讓我累的不想動了,但是第二天早上一醒來,我卻覺得很輕松,大概是因為這里空氣好的原因吧。
早上吃過早飯,就開始登上茱萸峰了,我們先從入口處坐車,車開了幾分鐘后,路就開始變得陡峭起來,途中還要通過十八個山洞,而且還有三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向車窗望去,我想如果我當時沒坐在車上而在路旁,那我也許會把這里當做天堂。因為山下都是云,根本看不透,向上也是同樣的云,同樣看不到。終于車停下來了,接下來就是往上順著臺階爬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阆胂耄迩椎呐_階,還比下面的公路更陡峭,這不得累死嗎?但為了到達峰頂,我便往上爬去。到了峰頂還有兩千米時,下起了小雨,向身后一看,我都覺得這臺階得有九十度,感覺自己像快要掉下了似的。到了距峰頂約五百米時,腿邊都是濃霧,看上去就如同騰云駕霧,坡度也越來越陡了,有幾次我都差點滑下去,幸虧我手中抓著欄桿,在蜂腰處有個藥王洞,深三十米,直徑有十米,相傳是唐代藥王孫思邈采藥煉丹的地方,洞口還有一棵江北紅豆杉樹,但在洞中漆黑一片,沒有什么可看的東西。終于到了峰頂,峰頂上有一座寺廟,這座廟具體什么時候建的,為誰建的我也不知道。在山頂上看著那山峰在云霧中出沒,云騰山浮,如臨仙境,在山頂四周幾乎都是懸崖,只有一條上山的路和一條下山到路。
離別云臺山
我們下了山后,依依不舍的離開了云臺山,汽車飛速的開著,那個地方在我的眼中慢慢模糊了,但我還會記住這的,因為這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老師點評】:詳略不得當
云臺山游記 (字數:750)
正值期中考試結束,又恰逢五一黃金周,我跟隨媽媽至遠近聞名的云臺山風景區游玩。因起山岳險峻,山間常見云霧繚繞,從而得名“云臺山”。它以山著稱,以水叫絕。這次,我所游覽的是“一老,一小,壓一寶”,即老譚溝,小寨溝連同溫盤峪。我突然發現這兒的一景一觀與《紅樓夢》中的人物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且聽我細細道來。
先來說說“未聞其人,先聞其聲”風光能干的王熙鳳。剛進入溫盤峪景區,便聽到“嘩嘩”的瀑布聲不絕于耳,只聽其聲,未聞其瀑。只見峽谷深澗,曲徑通幽,徐徐的清風迎面撲來,令我“不堪回首重徘徊”。正當我沉靜在清幽的天籟之美中,一條“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宏偉瀑布呈現在眼前,它洶涌急促,勢不可擋,如天河決口。水珠四漸,霧雨蒙蒙。
說完了王熙鳳,再道端莊賢淑的賈母。瞧,那茱萸峰傲然挺立在中原大地之上。綠樹覆蓋給了重巒疊嶂的她非凡的魄力。我站在峰頂,頭上好象是碧波藍天,腳下是千里浮云,只感到我在云霧上漂浮游蕩,猶如仙境。一切景觀盡收眼底,那沃野千里,那田園似棋,那山花爛漫,那蒼茫雄勁。一切歡樂,一切憂愁,一切恩怨清清楚楚。
走著走著,一塊碩大的石頭攔住了我的腳步。我想起了他——一塊從天而降,幻形入世,引登彼岸的頑石賈寶玉。真想偷偷看看這塊大石頭后面是否也刻著:
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在《紅樓夢》中,最渴望得到和追求純真愛情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嗎?錯了,這個降珠王子還略差一籌,而晴雯卻是當之無愧的,雖無前者出身好,地位高。但她那不屈不撓的精神儼然石逢間傲然長出的一棵棵小樹,清脆欲滴的它們向世人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我醉了,醉在這滿山覆蓋的原始森林,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如詩如畫的奇峰異石之中。
這是紅樓嗎?我不知道。確切的說,我不敢相信……
云臺山游記 (字數:500)
三年級暑假,媽媽帶我到聞名全國的云臺山地質公園游玩,它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屬于太行山脈。它既有南方山脈的清秀俊美,又有北方山脈的雄偉壯麗,是一個奇特壯美,如詩如畫的山水景觀。
第一天,我們來到潭瀑峽,又名小寨溝。谷內風景怡人,宛若江南。“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令人流連忘返。
我們首先看到“丫”字瀑,一塊三角形的大石頭將水流隔開后又匯成一股,形成“丫”字形的瀑布。我穿著涼鞋踏進水中,那里的水清澈見底,冰涼清爽,將夏日的炎熱一掃而光。又走了一小段路程,就來到了“不老泉”。據說不老泉的水喝一口年輕十歲,喝兩口長生不老,喝三口返老還童。我接了一瓶子泉水,帶回去給爺爺奶奶喝,希望他們健康長壽。繼續往前走,一陣嘩嘩的水聲吸引了我,我們來到了水簾洞。那水簾像一串串珍珠似的,讓我不禁想起了《西游記》中花果山上的水簾洞。最后,我們來到了蝴蝶石邊,兩塊巖石像巨大的展翅欲飛的蝴蝶翅膀,人站在中間,變成了美麗的蝴蝶仙子。
第二天,我們游覽紅石峽景區。當地人稱它為“溫盤峪”,有些外地人說它是“濃縮的大自然”、“盆景峽谷”。那里的水碧綠清澈,兩岸紅色的石壁上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綠色樹木,仿佛是一個鬼斧神工雕鑿而成的巨大盆景。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將山道擠得水泄不通,有時每走一步都很艱難。
經過這兩天的跋山涉水,我雖然累得筋疲力盡,但是大飽眼福,還知道了一些關于地質方面的知識。這次旅行讓我受益匪淺。
泰安市河西小學三年級:袁卓文
游云臺山紅石峽 (字數:650)
人們都說來到云臺山春賞山花,夏看山水,秋觀紅葉,冬覽冰掛,一年四季風光如畫。我們到來時正值酷暑,所以我們一下車就奔向了最具山水特點的紅石峽。
紅石峽顧名思義,就是以紅色的石頭組成的峽谷。紅石峽中,遍地是火紅的一層一層的巖石,像熊熊烈火一般。剛進景區,就聽見峽谷下面那潺潺的流水聲,激昂交錯,沿著陡峭的石梯我們下山谷,山石層層疊疊,貼著山崖前行,小道彎彎曲曲,最窄處只容一人通過。若是不小心,個子高的人難免不會被山石碰頭。站在通往紅石峽的小路上,我將身子探了下去,望著眼下的萬丈深淵,望著峽谷里的山山水水,既險又秀。兩邊的山巖濕漉漉的,細小的山泉從石縫中擠出來,向游人展示它們的風姿,一滴滴、一串串……一股涼風吹來,好清爽??!
紅石峽的石頭是那么險。瞧這塊千年懸石,正懸在我的上方,它正好卡到了兩座山之間,竟有一千年沒掉下來,好懸哦!紅石峽的石頭是那么奇,看,同心橋上的三個相連的空心石,它身處碧綠的水中,不管水面有多大的變動,它浮出水面的高度依然不變。紅石峽的石頭是那么千姿百態,有的像一個烏龜殼,有的像一把逍遙椅,還有的像棋盤……
紅石峽的泉、瀑、潭是那么多。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記不清經過了多少泉,多少瀑,多少潭,只見一條條瀑布從天而降,水花飛濺,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耀眼的光芒;一條條泉水順著石縫滴答滴答緩緩流動;一個個深潭靜靜地躺在那兒,宛如一塊塊碧玉。水簾洞泉多、瀑多。由于長年水流不斷,石壁上生出許許多多的苔蘚,碧綠的苔蘚一層層,一串串,用“翠色欲滴“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不知是誰把細小的水珠用針線串起來,懸掛于翠綠的苔蘚上,又一松手,輕輕散落潭中,形成一道道水晶珠串,酷似水簾,不由人想起孫悟空的洞天福地——水簾洞的水簾了。紅石峽的水是那么清涼,一絲絲滲入心底,夏日的酷暑頓時煙消云散。
紅石峽是誰賦予你這般神奇的魅力,大自然啊,我為你的杰作而驚嘆!
六年級:馬子昂
下一篇: 《國家干部》讀后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讀《一份特別教案》有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