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半壁江山,蜷于論語
半部論語治天下,若得論語,完璧歸趙。為君之道、為兒之道、為軍之道、為人之道皆在于仁、義、禮、智、信。孔丘之言,智慧是 不因人而異、因時過境遷的財富。
“文質(zhì)彬彬,謂之君子”真正的君子是質(zhì)樸和文飾比例恰當,不顯做作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向是一切奮斗的力量,在黑夜的吞噬中,有了掙脫命運枷鎖的勇氣,才能有了“富而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一切的苦盡甘來,是為了享受努力的過程,見證自己蛻變的瞬間。在黎明敲開窗戶的那一刻,接受陽光的洗禮,看成功的麥田里,春風拂過的金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應承了一份努力一分收獲,世間萬物是矛與盾,卻又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于學習的態(tài)度,孔丘雖然是堅持過閨中待字的女子不得入學堂,卻給了后人積累智慧財富的竅門,“知之為知之,不知只為不知”一般的坦誠,也以身示范“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精神,愛好文學,放下地位隔閡去虛心請教,這大概就是孔丘為什么學富五車的原因了。更有甚者,孔丘寧愿用一生去衡量知識,才有了“朝聞道,夕死可矣”,課間孔丘對于文學知識的熱愛,如同五柳先生一般質(zhì)樸多學,可謂是君子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勉勵自己進德修業(yè),要像奔流的喝水一樣孜孜不倦,不舍晝夜奔去。倘若我們聽從孔丘所悟出的道理,所堅持的志向,是否今日回首過去,便無過多遺憾?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蘇俄氣訪港,截至再斗:及其老也,學期既衰,戒之在得。”孔丘一生中曾遭受了許都冷遇,也歷經(jīng)劫難,在古人的平均年齡中,孔丘是很長壽的一位老人人了,逝世時73,這跟孔丘對自己的要求是離不開關系的,人生七十古來稀,根據(jù)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孔丘總結(jié)了君子三戒以及君子三悅“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謙受益,滿招損”從小學開始,老師就讓我們牢記著這句話。論語是孔子語錄的總結(jié),孔丘一生為人處事所悟出的道理都集結(jié)在這里了,所以才有人言“《論語》的確是一部人人都必讀的經(jīng)典”讀諸子百家,悟人生智慧,這些話,一點都不為過。
《論語》涉及了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倫理、人際關系等等,教導我們?nèi)绾螢槿恕⑻幨馈⒔挥选⑿猩啤⒋刃ⅰ⒊墒隆⑷柿x。孔丘讓肉體化作拂塵,在四季的風中游歷,繼續(xù)追求著知識的航船。《論語》是人生的老師。讀《論語》有感 (字數(shù):400)
讀《論語》有感讀了《論語》后,我最難忘的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它將伴著我成長。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有多困難,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愚公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很感動:“我們父子是挖不完這座山,但我死后還有子子孫孫。這兩座山雖然高,卻不會再長,我每天挖一點,總有一天會把它挖掉。”愚公的這種堅持不懈、不畏艱難險阻、不屈不饒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 記得我曾經(jīng)在數(shù)學小測驗上,考得不理想,很多題目都不會做。回家后我也不管了。就在這時,媽媽拿了一本我已經(jīng)讀爛了的書,告訴我不要一遇到困難就氣餒,一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不做了,而是我先要心靜下來,萬變不離其中,多看書,仔細想一想,肯定能做出來。所有的題目平時我要多做一些練習,關鍵是要有刻苦鉆研的精神,越是遇到困難,越要去戰(zhàn)勝它。 同學們,我們學習了《論語》,要把愚公移山的精神運用到學習當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再多的困難,只要懷著一顆堅定的心,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我們,我們一定會成功的!當我們學到了知識本領后,長大后才能回報祖國。 揚州育才實驗學校 200808錢昕兒我讀《論語》 (字數(shù):900)
看完了《詩經(jīng)》再看《老子》,一部部幾千年前的不朽經(jīng)書讓我獲益,并讓我不禁迷惑;幾千年前的先秦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這些道理的呢?但是這些字字珠磯的作品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太深奧了,咬牙讀了幾本后,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論語》上了。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片酬,后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上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為統(tǒng)治思想,《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yè)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后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不,應該用一次升華。孔子的《論語》很少由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為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嘆于我們,因為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叫信念的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比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先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是啊!兵、食物都是護生的,人都有一死,還不如信念重要了。對待生活,孔子最愛顏回,他曾夸獎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論語》像一位智慧老人,給我指引人生。在處世方面,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優(yōu)何懼。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交友需要謹慎。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子曰:“三軍可多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讓我明白志向重要。
《論語》的真諦就是教我們過上心靈的那種生活。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我想用它來洗滌心靈,修身養(yǎng)性跟更好罷了。
東關小學六年級:李祺
《論語》讀后感 (字數(shù):800)
1988年,第75位諾貝爾獎獲得主在法國巴黎說:“如果人類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個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論語。的確,我讀了大半部論語,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學習的道理。 論語蘊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嘗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這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于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候,我們考試成績下來了,考了95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為還有好多同學排在我后面呢。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連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這樣是不會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那么多道理的精華,在我們現(xiàn)在那么發(fā)達的社會都那么需要它。 論語的內(nèi)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