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性定菜根香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高橋鎮小學瞿神堯
讀《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一種處理領導關系、同事關系的心態,是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讀到于此,想到曾經讀過的《菜根譚》,兩者皆有:
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
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
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正所謂“性定菜根香”。
書中有一段對于理想與現實關系的分析,很是經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于現實世界很多的規則和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區進行他行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是夢想主義者不是理想主義者;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是務實主義者而不是現實主義者。”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就自然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是很緩慢地感知、理解和識記所學教材的學生,他們一樣東西還沒懂另一樣東西就要學了,這邊剛學會,那邊又忘了。如今,我也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并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著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時時刻刻讓當年我眼中所謂的“差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讓快樂延續著。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
讀于丹《論語心得》 (字數:1500)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讀于丹《論語心得》
于丹教授是這樣明確地闡述自己的心得:“《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
單的。我最欣賞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說明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這三種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帶來什么樣的幫助;而那三種壞朋友又是什么樣的,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該怎樣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其實,人這一生中,有什么樣的朋友,就能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因此,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的環境中,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的價值取向。那么論語中鼓勵交什么樣的朋友呢?很簡單,孔子說:在這個世界上,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
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
先來說說三種好朋友。所謂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第一種是友直,也就是這個朋友為人要正值,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這是一種好朋友。因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
第二種是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是一種美德,它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現,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或有時候過分的苛刻,還有一種是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第三種叫做友多聞。在先秦時代,不像我們現在有電腦,有這么發達的信息,有鋪天蓋地的媒體。那個時候,人要想廣視聽,怎么辦呢?最簡單的一個辦法,交個好朋友,讓你朋友把所讀的書的那些間接經驗,轉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經驗系統。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所以,結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翻開一本辭典一樣,我們總能從他人的經驗里面得到自己的一個借鑒系統。
《論語》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寬容的朋友,廣見博識的朋友,這就是孔老夫子所稱道的三種好朋友。那孔老夫子所說的三種壞朋友又是些什么樣的人呢?
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那當然,每一個人的生活不一樣,遇到的情況也不一樣,很有可能遇到一件事,你還迷茫的時候,你的朋友先怒了,先告訴你這件事情不能這么做。
第二種叫做友善柔,這個正好相反,是脾氣特別優柔寡斷的朋友。我們發現,過分優柔寡斷,他其實在浪費你的生命能源。可能你要去辭職了,你說有一個機會要下海或者跳槽,你去問朋友.朋友說,想想吧,你現在的工作也不錯呀,你要是萬一走了,你什么什么就丟掉了。
至于第三種,所謂友便妄,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說,佞,就是那種心懷鬼胎的,有心計的,要以一種不擇手段的方法去謀取個人利益的這種小人。他們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種心理陰暗的人,但是,這種人往往會打扮出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內心有所企圖,所以,他對人的熱情,比那些沒有企圖的人,可能要高好幾十倍。如果你一不小心被這種人利用的話,那么,你就給自己的一生套上了枷鎖。如果你不付出慘痛的代價,這個朋友是不會放過你的。這其實在考驗我們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論事的能力。
損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訴你,人這一輩子,做的所有事情,內心是應該以朋友作為一個坐標的。這種標準,有可能是防微杜漸的,不見得這個朋友作出多么傷大雅的事情來,哪怕就是一個苗頭,你就會覺得:這個人做我的朋友,可能是我的危險。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 (字數:1000)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圣人”,稱莊子為“神人”。記得在我的大學時代,博學多才的中古文學老師最喜歡講的也是莊子的作品,在學校組織了我們集體看過于丹的《論語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閱讀了于丹《莊子》心得。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人,曾任蒙之漆園吏。貧而樂道,不慕富貴。他是莊子學派的創始人。莊子是繼老子之后,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于丹莊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結合現代社會的現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大境界,這種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遙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種精神生活,靈魂生活,是一種“無”的境界,“歸零”的境界,需要不斷反觀內心,需要大覺悟才能體會得到,而且更需要時間,因為“悟”本身是一個過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們就會逐漸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沒有大境界的指引,我們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擾,在社會中被五顏六色,紛紛紜紜的表面現象所惑,不知不覺地浪費我們寶貴的生命。于丹用內心、自然流露的語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并用那些虛擬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詮釋著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寬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規則,清醒地認知自己的內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擁有健康的人生心態和快樂的生活狀態。
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態,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種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讀過此書,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隨了身心的成長,滿足了心與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于己于人,無論你在何種崗位上,環境只是一種需要你去順應的外在世界,卻需要你堅持自己內心的秉性而不隨波逐流,并讓自己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到最佳狀態,那何嘗不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成功;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你充當的任何一個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對,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時,我們可以無怨無悔,因為我們已經盡心盡力。作為一名教師,更是如此,我們的快樂,就是可以從孩子們一雙雙清澈的眸子里,看見他們對你的喜愛,夫復何求!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字數:1500)
結合區教育局和學校開展“品讀好書共鑄師魂”讀書征文活動,我利用短暫的寒假仔細閱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讀后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教育教學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第二屆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頒獎晚會上,當主持人問黃埔區法官徐文娟“為何在信訪調解上成績斐然”時,她說是小學班主任楊老師的一句話鼓勵她努力、勇敢、奮進。由此可見,教師的言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從兩方面談談體會:
一、讓“快樂”陪伴我們的教師。
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他主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就強調教師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向他們傳授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有所發展。還應利用平時的休息時間來不斷學習,來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和學習中,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中,一種涵養一種自信讓我感受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只要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才能培養出擁有健康心態的學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比如這幾年,我任教三個班級數學,課時少,內容多,要求高,班內差生多,教學任務繁重,每天備課備得頭昏眼花;同時又擔任班主任和教研組長,每天有一大堆的事務需要處理。又由于所帶的班級學生年齡小,許多事都要老師親力親為,手把手教。但是我經常告訴自己:每天認真備課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學生;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應學會遇事冷靜、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不能讓壞心情一直圍繞你,否則會影響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無成。其實學生都怕老師,特別是犯錯誤后,更不敢在老師面前抬起頭來,這時老師如果大發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靜氣地談話,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經常聽老師說,我們很盡力,也很認真負責,但一次次的考試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總感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在每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后,總有一段時間心情是很郁悶的。讀了“論語心得”后,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也許有較長時間的面對,絕不要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而是要積極思考,班級里盡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較多好學生,說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對于那部分學困生,只要我們不斷反思,努力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終有一天他們也會進步的。
正如那句經典的老話:“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學會積極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快樂成為教師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愛”對待我們的學生!
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精髓的東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師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讀了“關愛別人,就是仁”。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就是要愛學生。那么怎樣愛學生呢?
于丹說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恒久。學會了寬容,老師就可以走進學生及家長的內心世界,學生及家長也就會感恩于老師的付出;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心將會有一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為教師的我們,與學生的接觸較多,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在處理時,多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問題,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勵和贊揚。只有這樣,你才會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才能正常地開展。只有這樣,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與融洽。
《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心態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尊重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差異出發,因勢利導,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呼聲,給予他們適度的寬容與諒解,體諒理解他們的難處與苦衷,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不說任何傷害他們自尊的話語等,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身的價值,鼓起他們自信的風帆,讓每個學生都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學會寬容與包容,要以智慧去解決,以人格去感化;愛由心生,心中有愛,言行才能有愛!所以教師必須要有一顆寬容、博大的愛心!
《論語》是傳承華夏的五千年精神財富,是凝聚在炎黃子孫心中最為神圣的精神圣殿。讀《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到現代社會中的理性道德。也讓我品味了一道豐盛的精神美餐,體味生命的意義。
下一篇: 《向往奧運》讀后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讀《中日夏令營較量》有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