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讀《卡爾·威特的教育》有感
從同事那里看了《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使我受益匪淺。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并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這一切全賴他的父親早期教育有方。
老卡爾威特并不是什么著名的教育家,卻有著獨特而鮮明的教育觀:“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最終成為天才還庸才,不取決于天賦的大小,關鍵決定于他從生下來到5、6歲時的教育。誠然,孩子的天賦是有差異的,但這種差異畢竟有限。在我看來,別說那些生下來就具備非凡稟賦的孩子,即使僅具備一般稟賦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為非凡的人。”老卡爾威特善于挖掘和運用各種有利于孩子健康發展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從小學會正確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為孩子學習的工具。甚至每次飯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學習自然知識的好時光。老卡爾威特并不強迫孩子去死記硬背,而是在樂趣中讓孩子不知不覺的學到了知識。記憶尤深的是在讓孩子學習乘法規律時。他并不是讓孩子去背那些枯燥的乘法口訣,而是通過讓孩子數豆子的方法自己去總結出了乘法口訣。這種方法一則是孩子自己總結的規律自己記的格外的清楚,二來讓孩子明白好多規律定律并不是專家權威的專利,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去發現。老卡爾威特還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老卡爾威特讀書的時候盡量讓孩子看到,在孩子的潛意識中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這本書方方面面透露著老卡爾威特那種與孩子平等,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態度。有一次,老威特發現小卡爾悶悶不樂,細心的他問孩子發生了什么事,小卡爾告訴他別的孩子嘲笑他只是學習好,而身體很弱的事情。老威特迅速的捕捉到這次小的事情后的意義,他不但教育孩子如何去自信的生活,如何去面對別人對你的評價,而且也引導孩子去鍛煉身體,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擺脫自己的弱點。讀過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父母的知識和認識對孩子向哪方面發展,培養成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是非常關鍵的。一個人的童年很短暫的,人的發展和超越都是在這短短的童年時期,作為一名教師和孩子的家長,應該了解兒童期教育的重要性,從現在開始就應該更新自己的觀念,朝著對孩子負責的方面努力!這不要僅僅是一句空話,要時時落實在我們的行動中,讓這一理念成為我們教育活動的準繩,讓我們的孩子受益。
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小學階段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些學習習慣養成了,不僅對學習有幫助,而且會終生受用。所以,作為一名教育者,從現在開始就應該更新自己的觀念,朝著對孩子負責的方面努力!
讀《卡爾·威特的教育》有感 (字數:1200)
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使我明白了一個什么樣人就會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讀過這本書后使我受益匪淺。雖然,這本書重點講的是卡爾的父親是怎么樣培養孩子的,但是,對我們幼兒園教師來說是一樣的,在學校我們是孩子的家長,孩子的大部分幼兒時光都在幼兒園里度過的。我們應該擔負起做父母的責任,因為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有責任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這是每個孩子的權利,也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義務。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在很小是時就已經精通了好幾個國家的語言,不到10歲就進入了大學,之后又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他并不是由于他的智商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認為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但是他的父親并沒有放棄,反而教育有方。卡爾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一本書,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中詳細地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獨特的教育方法。
看了他的書,我深感內疚,我覺得我并沒有做好一個教育者所具備的基本的素質。下面從幾方面來說:
一、要尊重孩子。就算是小孩子也應當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樣來尊重他們,把他們當做成年人一樣來對待。應當對孩子進行嚴格教育,但嚴格的程度以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為標準。要是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那么就會導致非常可怕的結果。一個原本能夠取得很大成就,堅強好學的孩子,就是因為沒有了自尊心很快變成懦夫無賴。要是家長總是將孩子當成不良行為的人來對待,那么這個孩子就可能真的會成為具有不良行為的壞人。孩子在家長的壓制下逐漸地推動了做人的信心,因此自尊心也就隨之消失了。孩子的自尊心很重要,因此在對卡爾進行嚴格教育的過程中,他始終非常重視不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傷害他的自尊心,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不能傷害到他的自尊心。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也是現在有些家庭所忽視的。所以通過跟家長們的接觸,也給了我很大的感觸,與卡爾·威特的教育也形成了天大的差別。
二、在游戲中體驗生活。在我們現在的教育理念中越來越重視游戲的重要性,游戲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這些還是近幾年的事,而老卡爾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在游戲中體驗人生”的觀點,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與孩子的游戲中,他總是鼓勵兒子根據自己的體驗和理解來扮演角色,注重對小卡爾創造力的培養,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他親手創造與游戲相適應的環境和氣氛,而在游戲中,他也只是做適當的指導“有時候,我會為他做些示范來提示他的表演,但從不要求他一定要照著我的方向去做,因為這樣會減少給他想象和創造的機會”與他相比,我更是無比慚愧,盡管班里的孩子不是我的親生孩子,但我想他們已經快占據了我所有的上班時間,他們的快樂也是我的欣慰。
三、把孩子培養成高尚情趣的人。他在書中說:“沒有任何藝術的生活,就如同荒野一樣。我認為,為了使孩子的一生幸福,生活豐富多彩,父母有義務使他們具有文學和藝術的修養。有人認為,我培養孩子繪畫、音樂、文學方面的興趣是為了想在人前炫耀,這是他們對我的極大誤解。我從來不想把兒培養成某一方面的天才,也從來沒有把他的才能向別人過分地流露。我只是想讓兒子能夠成為一個接受完美的人,只是想讓他的一生在充滿情趣和幸福之中度過,僅此而已。”做為家長能考慮到這么多,又那么細的,還真不少,但他做到了。
卡爾·威特的教育還有許多獨道之處,如“我教兒子另一種智慧”、“磨練兒子的心理承受力”……
讀了這本書,我獲得最大的啟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于向成人提問,作為老師,我們不是百科全書,也無需變成百科全書,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書,上網或者請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恒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雖然卡爾·威特只是德國一個偏僻小山村的牧師,但他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才智決不亞于專業的教育工作者,他說“我要盡到做父親的責任,盡我的能力給他最好的教育”,而作為正從事著幼教工作的我想說的是“我要盡到做教師的責任,盡我的能力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
愛兒坊幼兒園沈鳳娣
【老師點評】:立意不明確,語言欠流暢
下一篇: 讀《時代廣場的蟋蟀》有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讀《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有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