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讀李再湘老師的《教師專業成長導引》叢書有感
寒假中看了李再湘老師的《教師專業成長導引》叢書,不管是隨便翻翻還是全心投入,每看必有新的收獲與思考。
今天學習的是《綜合素質與專業素養》上篇“教師綜合素質提升的途徑與方法”這一章節,李老師指導教師怎樣“讀好書、交高人”,以獲得自身綜合素質的長足發展。
在現實生活中,和誰交朋友的確很重要,朋友甚至能改變你的成長軌跡,決定你的人生成敗。
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就能登上巔峰。
科學研究證明:“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積極的暗示,會對人的情緒和生理狀態產生良好的影響,激發人的內在潛能,發揮人的超常水平,使人進取,催人奮進。遠離消極的人生!反之,交友不慎,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你的夢想,使你漸漸頹廢,變得平庸。
有句話說得好,你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古有“孟母三遷”,足以說明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雄鷹在雞窩里長大,就會失去飛翔的本領,怎能搏擊長空,翱翔藍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長,也會“愛上羊”而喪失狼性,怎能叱咤風云,馳騁大地?
生命中擁有“高人”是如此重要!
與以往的讀書隨想不一樣,李老師的這些文字激起了我的跳躍性思維,我忽然想起了前一段時間一位朋友所談到的對于教育的困惑:她的學生和她自己的孩子都“不服管”,以至她難以達到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教育目標。李老師的“讀好書,交高人”的觀點,啟發了我的思維,使它產生出一個新的理念,一種新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很多教師和家長都面臨的困惑。那就是:
做孩子身邊的“高人”,不做孩子身邊的“高人”!
這第一個“高人”,指的是“讀好書,交高人”的“高人”;
這第二個“高人”,指的是“權力高人一等,地位高高在上”的“高人”。
也就是說,不管是教師對學生,還是家長對孩子,我們都要拋棄常規思維里的“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身份,做一個與孩子一起學習的好伙伴,一個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優秀學生”,以朋友和榜樣的身份來影響孩子。
我們很多班主任老師都抱怨現在的孩子不愿意做公益勞動,缺乏責任感。但是,如果我們不是一味地去指責和要求他們,而是自己先去做那一個“熱心公務的學生”,看到教室里的一片紙屑,彎腰將它撿起來,看到走廊上掉落在地的雨衣,小心將它放回原處。從自己做孩子身邊有著良好行為習慣的“高人”開始,培養一個又一個新的“高人”,營造一個“高人”環境,大家都來為集體負起責任。
一些孩子不喜歡朗讀和背誦,很多老師采用獎勵和懲罰并用的方法,仍然收效甚微。如果我們這時候能放開學生,像美國最佳教師獎獲得者羅恩.克拉克那樣,先自己去做那一個“熱愛朗讀的學生”,在給孩子們示范朗讀的時候,總是做到感情飽滿、精力充沛、全身心地投入,在必要時甚至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模擬各種各樣的嗓音,用盡力氣大叫……這種如癡如醉表現力極其豐富的朗讀,能深深地感染學生,他們也會帶著表情朗讀,根據角色變換嗓音。身邊的“朗讀高人”讓他們懂得,朗讀的過程充滿了樂趣,朗讀,是一件多么令人著迷的事情。
想讓孩子學會傾聽,首先自己得善于傾聽,即使學生的回答讓我們失望,即使他的觀點毫無價值,都要用心的耐心的聽他講完;
想讓孩子一聽到上課鈴就能很快安靜下來,首先得自己在鈴聲響之前,就做好課前準備,在鈴聲響起的那一秒鐘已經穩穩地站在講臺上巡視所有同學……
總之,我們希望學生們擁有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優秀的品質,首先自己就去做那一個“理想中的學生”,以孩子們身邊的能影響他的“高人”的身份去感染他們,讓他們因為崇拜你而學習你,因為敬你而服你。不要只是簡單粗暴的“高高在上”的行使你的管理權。
還有就是總有家長向我告狀說孩子在家不好好寫作業。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吃零食,拖拖拉拉老是沉不下心來。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坐不穩”。而這些家長很難想象的是,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自習課時卻能安安靜靜穩穩當當地坐下來寫作業,一坐就是四十分鐘。問題出在哪兒,在家長自己身上!我們必須保障孩子有一個獨立的寫作業的空間,這個空間很安靜,沒有電視和電腦的誘惑,沒有父母和客人的打擾。如果你的孩子不得不與你同處一室寫作業,家長不妨先以身作則做一個“能坐得穩的好孩子”,準備一些書、一些紙和筆,穩穩地坐在桌前認真學習吧。你可以看書,可以寫文章,一定要堅持40分鐘以上全神貫注不動聲色。(如果你自己都覺得這樣做很為難,又怎樣去要求孩子呢?)在這樣一個好的學習伙伴的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再有頑固的惡習,久而久之也會改正過來。
越來越多的家長抱怨“孩子難管”,而問題其實在于:孩子一天天在長大,世界一天天在變化,我們大人尚未跳出常規思維的圈子!做父母的總是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力量,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孩子的想法,代替孩子做出決定,而事實是小小年紀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和獨立的思維,特別是已經升入中學的孩子,他們的個性日漸明顯,與父母之間存在差異與分歧是必然的。在出現分歧的時候,做父母的總以為道理就是這么簡單明白,把道理講完了,孩子就應該被說服。其實,父母說的只是父母自己理解了的道理,并不表示孩子也能理解。即使孩子已經理解了,他們也不會馬上屈服,因為他們需要自己來做決定。最后的圓滿結果,只能是孩子自己說服自己。所以最好的教育,不是竭力管住孩子,而是做孩子身邊的一個疏導者,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的作者黃全愈提出,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最適當、最有效的方法,是管理學中的“目標管理法”。在目標管理法中,家長要容忍孩子落實自定目標過程中的反復或失敗。大人都不一定能自我控制,對于低齡孩子來說,自己管理自己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做到盡善盡美。因此,家長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要注意鼓勵孩子,千萬不能看到孩子的自我管理不到位,就失掉信心,放棄所有的努力。這時候我們應該做孩子身邊的一個好伙伴,給予孩子適當的督促和提醒,鼓勵他一點一滴的進步,絕不應該總是“高高在上”去指責和批評。那可是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命名的“半狼母親”!我是一個初中二年級孩子的家長,在漫長的暑假中我和兒子一起確立目標,我有我的假期任務,他有他的各科作業,都通過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去制定計劃、落實行動、達到既定的目標。我們各自管好自己,相互只起到督促和提醒的作用。甚至,我的孩子能在某些方面,成為我身邊的“高人”。
讀李希貴“為四十歲做準備“有感 (字數:1500)
別讓自己的四十歲充滿更多的遺憾
——讀李希貴“為四十歲做準備“有感
江蘇省銅山縣大許實驗小學(郵編:221124)張海珍
捧起《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股沁鼻的飽含泥土芳香的文字氣息撲面而來,它是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生活的真實再現,讀來平實而親切,如友人促膝談心,細嚼則意味深長,如師長諄諄教誨。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高密一中的校訓“為四十歲做準備”。
“十八歲是最美麗的,而人生旅途中最絢麗的一頁卻應該是在生命的四十歲時翻開。不要說四十歲又多么遙遠,二十歲其實是彈指一揮間。雖說四十歲就在眼前,但二十年的歷史跨越,足以讓我們眼花繚亂。虛度今日,等待你的將是無盡的悔恨和遺憾。追尋先賢成才路,浩瀚人世間,我們定會發現四十歲的輝煌都來自十八歲的志向,二十年的血汗。真實你擁有的青春年華,好好的把握現在,才能真正贏得未來,才能將你那如日沖天的四十歲勾畫的絢麗璀璨。”
當我讀到李希貴局長這段話時,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撞擊著我的心靈,不由得心底為之震撼。
四十歲是一座挺拔的山,學識、見識塑就了健康、激情、成熟、穩重,事業如日中天。十八歲是條蜿蜒的河,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幻想、擔心、激情,更有著的是憧憬。但在那充滿夢幻的年齡,有誰會真真切切想到自己四十歲時是怎樣的呢?尤其是作為教師,當踏上三尺講臺時,有誰這樣問過自己:“我四十歲的時候會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
十九歲那年,當我跨出充滿歡笑的師范學校,第一次走上講臺的那一刻,面對一雙雙崇敬與渴求知識的目光時,我的心情曾是那樣的豪邁:我熱愛這三尺講臺,我要把自己的青春與熱血獻給這神圣的事業!
但是,有經驗的老教師告誡我,別把現實想象得過于美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理想的神像擺得越高就摔得越碎。的確,我很快就發現,盡管我滿腔熱情,盡管我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準備,盡管我知道如何寫教學計劃,如何備課,知道教育里的行話。但是,真正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挑戰一個個充滿個性的學生時,我才發現上學時書本上得來的理論全然派不上用場。僅在維持課堂紀律方面,孩子們的表現就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每一節課,我都像在打仗一樣。一段時間下來,我身心疲憊,感覺自己是那樣地失敗。在彷徨中,我漸漸地迷失了方向,事務的繁雜與忙碌消磨著我的熱情與激情,沒有任何成就感的瑣碎讓人了然無趣而又不踏實。于是,除了偶爾的外出聽課外,我很少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連教育書刊雜志也很少看,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用粉筆和教案打發著屬于我的每一個40分鐘,生命行走在紅筆的勾叉之間,在課堂、在課后跟一批批孩子“斗智斗勇”——雖然年紀輕輕,卻像個八十歲的老太太似的,天天嘮嘮叨叨管學生,忙忙碌碌批作業、寫備課,真正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兩眼一睜忙到黑”。但到后來才發現,學生是“愈戰愈勇”——他們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應付你的“政策”,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自己卻是愈戰愈衰,只有感嘆現在的孩子太難教的份兒。于是,教書就是教書,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它已經成為一個中性詞,已沒有了太多個人感情色彩的糅合。
時間總是讓抓不住它的人懊惱。一晃十年即成煙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卻是一事無成。這是多么可怕啊,人生能有幾個十年?而我留下的足跡卻只是從一所學校到另一所學校,一間教室到另一間教室的挪移,人生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就這樣在昏昏然中被自己拋灑了出去。彈指一揮間,我就將步入四十歲了。四十歲,對于正直青春歲月的青年人來說,那是一個遙遠的詞句,它遙遠得如同相隔一個星球。對經歷了青春歲月的人來說,又是如此猝不及防。當我還在青春的海洋里流連穿梭時,四十歲已悄然逼近,有皺紋爬上眼角,有幾根白發在頭頂飛揚招展,然而四十歲的我將是一位怎樣的教師呢?我卻絲毫沒有考慮過。李希貴局長的話如驚雷般震醒了我這個夢中人,我不能再這樣如老驢拉磨般一圈圈地原地打轉了,“四十歲以前的面容歸上帝負責,四十歲以后的面容歸自己負責(列寧語)。”從現在起的每一刻,我必須認真為自己的四十歲作準備了。我要用書籍來武裝自己的教育生涯,我要潛心閱讀,用心思考,改善自己的生命質量,把自己的后半生墊得厚實些。我要通過各種辦法把課上得有聲有色,讓教育變得有趣,把教室變成孩子們想來的地方。我要做個有心人,隨時思考自己教學的得與失,工作成功的感受與體驗,課堂失敗的痛苦與思索。從積累自己的感受,積累自己的思考開始,將教學中有價值的“珍珠”串起來。朱永新教授說:十年磨一劍,堅持寫,堅持積累,在反思中磨礪自己,不成專家也會離教書匠越來越遠。真希望四十歲的時候,我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讓自己在四十歲的時候把美麗的人生展開。。
我相信有了夢想和目標,從現在開始努力還不算太晚。
也告誡各位同仁,努力吧,別讓自己的四十歲充滿更多的遺憾!。
讀李開復《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字數:600)
今天讀李開復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感受頗多。文章主要說明要我們培養理智講理、成功學習、自主獨立、自信積極、快樂感性的孩子,讓家長做孩子的朋友,鼓勵孩子、寬容孩子、稱贊孩子、認可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尊重,堅持正義、誠信,懂得感恩,做最好的自己。
從這本書中,我深深感覺到:李開復博士一直將他的母親視為人間圣母,因為他的母親既溫和又嚴厲,既傳統又開放,既獨斷又寬厚,母親教育的可貴之處是讓11歲的李開復去美國獨立生活,給他自由的天地。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包辦過多,安排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對孩子期望值過高,使孩子完全失去了自我的空間和時間。我們首先要學做李開復先生的母親,解放孩子的空間,因為現代社會豐富多彩、日新月異,孩子不能像籠中鳥一樣只有那么小的一個空間,應該給孩子一個廣闊的天地。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雖然我們不一定需要孩子去行一萬里路接受一個空間,但必須也要有個接受日月星辰、青山綠水、花草樹木的自我空間。同時我們還要解放孩子的時間,孩子要有時間才能去接受空間,現在的父母都給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將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除了上學,還要參加各種興趣班,孩子沒有時間休息,負重不堪,有的甚至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解放孩子,首先要為孩子爭取時間的解放。
李開復先生說:那些追逐自己的興趣、愛好,善于發現并發掘自身潛力的人更容易得到財富和名利的眷顧,因為他們所從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所以他們更加有動力、有激情將事情做到完美的狀態——即便他們不能從這件事中獲取財富和名利,也會得到終生的快樂和幸福。所以,對我們自己,認真做好現在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金錢,就是成功的,就是最好的;對孩子,我們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朝著自己喜歡的方面努力,就是最好的。
下一篇: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給遠方大伯的一封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