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避風的港灣
綠葉的幸福是春天的新綠,花兒的幸福是有一群彩蝶繞其身旁,小草的幸福是剛鉆出泥土的新奇與慌張,高山的幸福是直插云霄的雄偉與滄桑。而我,一個平凡的女孩,認為避風的港灣------家是最幸福的。
家。也許每個人都曾擁有過。它雖平凡,但有著重要的意義,小時侯,家便是我游戲的樂園,那時我會說:“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初入小學的時候,因不適應學校里互相競爭,分數壓迫的情形。我漸漸的感到了疲憊。但我只要踏進家門一步,一種幸福的氣息撲面而來,使我感到有一份舒適的閑情。立刻,我的精神頭兒,再次被喚醒。而現在,剛入初中的我,心中有千千結,萬萬鎖。我沒有辦法去發泄,只有雜心中苦悶,每當座上遠途的客車時,對著車窗外掠過的樹木。心中童年的幸福被拋的遠遠的,回到家中,仍有一種不可抗拒的氣息,細細品味,那股氣息已經在我的全身貫通。心里那一切一切的不快樂和苦悶已跑到了九霄云外,幸福的滋味將永遠印在我心里。此刻只能用這句話來表達“我們共同分享有家的快樂,有家的溫馨。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我的心象開了花兒一樣。
家,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是我們休息的驛站,當你疲憊時,你可以在家中盡情地享受那份舒適的閑情;當你苦悶時,你可以在家中任意發泄;當你心有千千結時,你可以在家中傾訴。
避風港 (字數:300)
新房裝修好了,又是一個安靜、溫馨的家。今天,放學回家,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粉紅色的空間,輕柔的繡花紗布把整個房間裝飾得充滿溫馨浪漫,一張潔白如玉的寫字桌上放著形形色色的文具,一張寬大柔軟的床,一看就想躺上去做個美夢,電腦桌上放著一盆青翠欲滴的文竹襯托著幾枝婀娜多姿的康乃馨更加鮮艷奪目,給整個房間增添了許多生機,緊靠墻的一排柜子光可鑒人,整體上看上去不豪華、不氣派,但是又干凈又整潔,每一樣東西,每一件事物都給人一種清新感,生活在這里一定會快樂無比。家是溫暖的避風港,我喜歡在這個避風港里學習、生活。
[我和父母征文]父母,是我的避風港 (字數:1200)
說起我的父母,我總會嘴角不自覺地的上揚45°,一個弧度大大的勾起,因為,我愛他們。從小到大,在我的心中,他們永遠是我最愛的人,永遠是我的避風港……
我慚愧了,因為在此之前,我是一個非常叛逆的孩子,張揚、瘋狂這些詞都安在我身上,我無數次惹母親生氣、令父母傷心。現在,我上中學了,孤身一人去了外地上學,一所寄宿制學校使我嘗到了父母不在身邊的滋味,嘗到了獨立的苦與不易……
那一年的那一天,小學三年級的我在一個陰霾的天里肚子疼,又發高燒,當時我的老師通知我的母親,讓我媽媽趕緊來接我。我忍受著劇痛坐在教室里等,外面下著雨、堵著車,媽媽騎著三輪車穿著雨衣冒著大雨來接我,來到學校時,她扯開了嗓子,露出焦急的神情說:“露露、露露!媽媽在這,你下來,我們回家!”我眼眶里溢出了淚水,因為我看到媽媽頭發亂糟糟的,渾身雖然穿著雨衣卻也透了,心里百般心疼,忍著劇痛沖到了樓下。我哭了,媽媽焦急的神情中夾著萬般心疼,她趕緊把我抱上車,裹上雨衣,騎了出去。當時堵車,媽媽的聲音伴隨著雨點飄落在空中:“行行好,我家孩子病了,你往旁邊去點讓我過去;拜托了請你往旁邊點,我家孩子病了……”過了一段時間,到了一家醫院,打了一針,喝了藥,我才好點。媽媽心里的石頭也落下了,心疼的撫摸我。
那個時候,我是乖巧懂事的乖乖女,什么都聽父母的,理解父母,也不頂嘴。媽媽又嚴厲又慈祥,爸爸憨厚老實,哥哥略微內向。我們一家人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
這只是在我小時候,當我步入了青春期,一切都不如現在這般好了……
這一年的這一天,我在廚房跟媽媽講話時,哥哥在旁邊插嘴,惹惱了我,和哥哥打了起來。哥哥推了我一把,差點把我推栽倒。我惱怒成羞,什么也不顧,就要回過頭來打他,爸爸拉住了我,他不想看到我們兄妹倆這樣。我什么也不顧,反過身來就推爸爸,爸爸出過車禍,腿不好,還沒全部康復,而我卻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推了他一下。爸爸一個趔趄,雖沒摔倒,卻傷透了爸爸的心。我沖他們吼了幾嗓子,然后怒氣沖沖的進了門,“啪——”地關上了門,哭了起來。在屋里我恨透了他們,恨他們重男輕女,恨他們不吵哥哥……過了幾個小時,我的作業寫好了,氣也消了,我走了出去。我看到了爸爸捏著眉頭坐在沙發上,低著頭,不言語;媽媽沉默的在廚房里做著飯。爸爸看到我出來了,說:“作業寫好了嗎?餓了吧,趕緊去吃飯。”我清楚地看到爸爸眼圈紅紅的,肯定哭過!想起剛才的叛逆與不懂事,我有點愧疚,卻什么也沒說,去吃了飯。
這樣的事情重復的發生著,那時的我叛逆到了極點,誰的話也不聽,性格霸道、蠻橫,全無小時候的懂事、可愛。
有一次我挨打了,夜里不停地哭,哭的眼圈都腫了,媽媽心疼的勸我、開導我,我們娘倆在夜里說著話,她說:“你大了,不能這樣不懂事了。我知道你是在叛逆時期,可不能把叛逆當做頂嘴的理由啊,你想想,我們每天辛苦的賺錢就是為了你,再苦再累我們也干,到頭來你還這樣對我和你爸爸,你想想,我們能不傷心嗎?你應該……”媽媽語重心長的教導我,我又哭了,抱著媽媽,意識到了我以前做的那些事有多不對!他們那么辛苦,而我卻三言兩語否定了他們,這應該嗎?那之后幾天,我開學了,來到了新學校。在這里,吃不到媽媽做的飯,看不到爸爸的身影,沒有了家的陪伴……我想家了,想爸爸媽媽了,我現在才知道,我原來是多么的愛他們。可是,我已經要獨立了,我必須要長大了,我要來外地上學了,見父母的時間少之又少……
小時候,父母的慈愛給了我溫暖,我的懂事可愛給了父母欣慰;大了,我的叛逆傷透了父母的心,父母的教導深深的入了我的心;現在,我懂得了父母對我的愛,父母卻不能時刻陪伴在我身旁。人生這條路,唯有父母是我的避風港,落魄傷心時,父母不會拋棄你,他們永遠會為你亮著一盞燈,等著你。不要等到失去了這一切才懂得珍惜,父母,是我們永遠的依靠,而我們,也要給父母永遠的溫暖。
爸爸,謝謝您無聲的愛與沉默的教導,讓我明白了女孩子應該多一些成熟穩重;媽媽,謝謝您不斷地嘮叨和溫暖的教育,讓我懂得了愛的偉大、溫暖與人生的道理;爸爸媽媽,謝謝你們的教導和寬容,我長大了,要獨立了,但我不會忘記你們,女兒在你們面前永遠是小孩子,你們永遠是我的避風港……
媽媽感言:看到女兒的作文,我哭了:女兒長大了、懂事了,她寫的全是事實,往日的苦、痛歷歷在目,從我十六歲開始的辛酸,過末了,孩子都大了,我也已經四十多歲。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最大的心愿,只想她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夢想,為夢想而努力,后為國家做出貢獻!女兒,媽媽支持你,媽媽理解你,媽媽愛你,媽媽給你加油!望你的羽翼更豐滿、更堅實!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
家 (字數:2000)
家是人們避風的港灣,迎接著你的歸泊;家是一把大傘,為你擋住風雨;家是一棵繁密的樹,為你遮住炎炎烈日;家是……幸福在哪里?幸福原來就在家中。
人們說:“對于亞當來說,天堂是他的家;對于亞當的后裔來說,家就是他的天堂。”不是嗎?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民為自己的家園奮斗。東晉時,人閃為了家,向江南一帶進行初步的開發;唐代的大詩人王灣,在北固山下思念自己的家,吟出了“鄉書何處達,歸雁落陽邊”的千古絕句;南宋時期,偉大的抗金英雄岳飛為了自己的家園,慷慨說出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斗志;明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清代的水軍英雄鄧世昌和抗日戰場上的熱血男獲們,為了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趕走了外國侵略者……他們不都是為了自己的家嗎?人們常說“沒有國,就沒有家”,可見人們保衛國家為的是什么?不就是為了家嗎?
在一次大地震后,一位富翁沮喪地來到警察局,苦著臉說:“我沒有家了。”警察指著不遠處世哲學一座大廈說:“那不是你的家嗎?”他回答說:“家中的親人都死了,那種地方也是家?”由此看來,家的幸福,家的溫暖主要在于家中親人的關愛,而不在于家的位置。
或許剛才說的一切都離我們太遙遠了,那我們就談談我們自己身邊的事吧!早上起來,愛就充滿在整個家中,推開餐廳的門,母親早已為你備好了一桌熱騰騰的飯菜,飯后,背上書包,走出家門,傳來一陣嚀叮,“出門要注意安全,上課要聽講!”中午回家之后,家人對你熱情地擁抱,同家人一同分享一桌美味可口的飯菜,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上完晚自習后,家人早已在學校門口等候,一同乖著月色回家,那更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家是一陣風,卷來一片云;家是一片云,化作及時的雨;家是及時的雨,滋潤久旱的樹;家是一棵大樹,為你撐起一片綠蔭。
幸福原來就在家中,珍惜你所擁有的幸福吧!
家猶如一個永遠也講不完的話題,在眾多文人的筆尖中涓涓流淌。
記得上學時就寫過許多次關于家的作文。家,寄托著我的相思與情感;家,是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地;家,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是孕育我們生長的根基,在家的日子里,我把白天和夜晚當作靈魂的歸宿,在家的日子里,我的視覺時刻得到更新。
家,并沒有教我如何明智,而是教會了我懂得去愛,愛是維護家的一種靈物,我們只有擁有了這種靈物,方能感受到家帶給我們的溫馨。每每想到家,那些因被低落了的熱情而產生的憂傷便被悄無聲息地沖淡,甚至能還回一個全新的自我,這都歸功于家這個概念在我的腦海里回蕩的作用。每一個家的組成都可能是上天的恩賜,在人們還不能用知識和智慧解釋它的緣由之前,我不得不承認世間神的存在。
家,對于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溫馨的字眼。而自從有了“家”這個詞,也就有了相應的漂泊,漂泊的終點卻是找到自己心靈的樂土――回家。
遭遇離騷的屈原,在放逐的過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個家――郢都。所以無論多少苦難,他都可以戴著高冠,佩著長劍,行吟著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國破家亡之時,他便知道這個世界已沒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個更遙遠的地方,那里就是他的家。
也難怪人說,“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經歷這樣的時刻:“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李白再飄逸,也會“低頭思故鄉”;杜甫再無私,也知道“家書抵萬金”;辛棄疾“半夜里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思,也只是對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懷念……封建時代的文人們或許是因為前途,或許是因為戰亂,或許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嶺里,斜陽古道下,但當他們看到城市里的萬家燈火與大江上的零星漁光,或者看到蕪山野嶺的數縷輕煙,又怎么能不憶起美好的家,涌出萬般感慨呢?“曰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詳的年代,對家的依戀也仍然是那么強烈。“我的家庭真美麗,幸福安詳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諧……”。《北京人在紐約》講述了海外的中國人對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內,一家人歡樂地團聚在一起。《似水年華》里黃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鄉所特有的底韻與齊爺爺那里的書的味道。
我們這個年齡對家有著更加不同的見解:想擁有一座屬于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誰與我遠遠漫步云端,在靠近太陽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聽那俗世的喧囂,要一種干凈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這樣想的,乖孩子可不是這樣的,他們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將以前的家和未來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簡而言之,它也是一種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親人,我的家。
“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傷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它……”
這首家喻戶曉的歌,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唱出了多少人的眼淚,唱出了多少人的悲歡離合。
家是什么?畢淑敏說過:“家是既讓你高飛又用一根線牽扯的風箏軸。”
其實,家就是一所房子里,有人,有愛,有溫柔。沒有愛的家,再豪華也覺得荒涼;充滿愛的家,再窄小也覺得溫暖。家承載著家里每個人的夢想,在風雨中結伴同行,每個人的家都是用信念構成的屋頂,都是用堅強構成的外壁,都是用親愛構成的家具。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家是母親織出來的一絲絲牽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家金”,家是戰火中不滅的期盼,“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的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家是親人內心的守望。
家里沒有壁爐中燃著的旺火,卻有著一顆顆炙熱真誠的心,依偎著彼此,讓溫暖傳遞。只有在家里才可以撒嬌,——不管是15歲,25歲還是50歲,只要家在,一切都在。家是我們心靈的依靠,倦了,累了,就在這里停下腳,總有人為你撲去塵土,倒杯熱茶,這就是家。
有家才會幸福,這個道理總是有人太晚明白,總是有人明白卻無能為力。所以請再看看這個家,不論它是怎樣的破落不堪,請相信,這是幸福存在的地方。
遼河油田實驗中學六年級:永遠的19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