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永遠的懺悔
有人說父愛如山,冷峻而深沉。沉默中蘊藏著無限深情。恩我認為也是這樣。
記得那是冬天的一個夜晚,天下了雨,吃玩晚飯的我正準備到外面去運動一下,可剛邁出一步,就摔了個狗吃屎,疼的我不得不以大哭發泄。
父親聽到哭聲,走了出來,站在我身邊一動不動,眼里留露出一種不可琢磨的眼神。許久,父親仍那樣站著,我賭氣地爬起來,沖進房間,倒在床上。
當我睜開眼睛,天已經亮了,不知誰給我把腫的像饅頭的腳包扎了,被子也蓋了。“反正不是爸爸!”我心想。吃飯時,父親像什么事也沒發生似的。沒辦法我也裝著什么都忘了。
午后,父親才說了句:“行李都收拾好拉,我送你去上學。”說完,背起行李就走了。我也只好跟上,走到河邊,寒氣撲面而來,不禁打了個寒戰。父親早已脫了鞋,踏入水中,邊走邊說:“你等我,我把行李放過去就回來背你。”
許久,父親回來了。此時他的腳已凍的通紅。我真不想讓父親背我過去,但這該死的腳哎!!
啊!他的背是那么寬闊,溫暖。我的叫一下觸到了什么,打斷了我的思路,原來到岸拉。
到了公園,我上了車,交了車費,望者父親的背影,我無意中發現了父親的鞋子上有塊血跡。哦!怪不的他剛才那么迅速的穿上鞋子。我心一酸,淚模糊了視線。我第一次發現父親已經老了,背也不在那么挺直,寬闊了。而是瘦瘦的,彎彎的。哦!我記起了有位詩人曾說過:“孩子是箭,父親是弓,要想把箭射得更遠,父親的背將更彎。”
紅色——故鄉瑞金永遠的圖騰 (字數:1200)
時光流轉,流不走的是我對故鄉的熱愛,流不走的是故鄉人世世代代的自豪與熱情。
——題記
有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也有人說:“武夷奇秀甲東南。”而我的故鄉瑞金,它雖然沒有桂林山水的秀麗旖旎,也沒有武夷山的九曲十八彎,但它獨有的樸實風光,也會讓人印象深刻。紅都瑞金與中國革命歷程緊密相聯,令它享有了“歷史名城”、“紅色故都”的美名,我也為此感到自豪!
紅色,是這座小城永遠的圖騰,紅色的土地,紅色的建筑,紅色的星徽,還有大街小巷飄揚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旗,無不輝映著她昨日的歷史和今天的光榮。走進共和國搖籃——瑞金,一座被赤色浸潤血脈深處的紅色故都。
漫步街頭,這座小城一如其它城市,有著現代都市的格局和律動,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不同的是,瑞金有自己獨特的名字:“紅都廣場”、“紅都大道”、“紅都賓館”……以“紅都”命名的場所到處都是。大街上隨便問一個人,哪怕是孩子,都會告訴你:這里曾是紅都!
踩著鄉間小路,井水的叮咚聲像一首小曲兒,在耳邊回響。對于瑞金,人們最初的印象大都緣于一篇小學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讓新中國幾代人耳熟能詳。如今,人們親切地稱這口井為“紅井”。井旁的石碑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兩行大字更加醒目。這篇課文用一百字講述了毛澤東當年為瑞金沙洲壩村百姓挖井,老百姓感謝毛澤東的故事。親臨紅井,品味甘甜的紅井水,重溫這篇課文,更添了許多新的感悟。沙洲壩百姓質樸而感人的情愫是水之甘甜醇香的源頭。六十年來,共和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沙洲壩人民善良感恩的心沒有變。紅井水甜,銘記在心。懂得感恩的沙洲壩老百姓都是可親可愛的人。
拾級而上,路旁的花草印襯著歷史的光輝,革命烈士紀念館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展廳內陳列著一些偉人們的雕像和烈士們的遺物。這里記載著許多英雄的名字,也記錄著他們的豐功偉績,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了戰爭的勝利。回顧中國共產黨近一個世紀的前赴后繼,他們為中國革命勝利做出的無私奉獻與英勇的犧牲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深刻領會到紅軍戰士們的偉大精神。
走過綿江河畔,清爽的河風輕輕拂過臉峽,給人以溫馨和愉悅。岸邊的柳樹輕輕垂下,翠綠的枝條點綴著碧綠的河面,將河水變得生動搖曳。
乘著汽車,伴著一路的暇想,終于來到了羅漢巖。神奇的造物主孕育了無數的名山勝水,座落在瑞金市城東約30公里的羅漢巖風景區,就是大自然歷數萬年精心雕琢出來的一件藝術杰作。羅漢巖雖非五岳之列,但在不同的季節里也將呈現出不同的奇景。春天,百花初綻,千枝吐綠,鶯啼燕囀,蜂飛蝶舞;夏天,林海茫茫,蒼翠欲滴,銀泉遍布,樹葉蔭蔽;秋天。
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學八年級 劉昕
永遠的紡織者——春蠶 (字數:1200)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古人的話的確哲學,在我很小的時候,曾在家里養過那毫不起眼的春蠶,他們是那樣的小,那么瘦,完全一副窮人、乞丐的可憐相,所以我出于憐憫,買了一大袋桑葉,每天清晨,起床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我那些瘦不拉幾的蠶寶寶們,順便把綠油油的桑葉洗干凈,先用干凈的紙耐心的一片一片把桑葉上的水滴擦干,再讓小蠶們飽餐一頓,每天我都這樣做了,持續了四五天,膩了,于是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我可愛的母親大人。
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在一周后的一天不經意的望了一眼蠶寶寶們的小窩,哇!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它們已從那副可憐兮兮的乞丐樣徹底變成富態的闊老板樣,那胖胖的身軀在桑葉間蠕動,看起來他們行動不便呀,肥胖癥確實不好:“這群好吃佬!”他們大口大口的吃著桑葉,碎桑葉在他們口中飛速嚼動,那貪婪的模樣活讓人想起吝嗇鬼……咦?!what’s this?蠶寶寶們幾乎是透明的,這是怎么回事?“它要吐絲了。”見多識廣的老媽答到。哦——原來如此呀!兩三天過去了……它吐絲了哎,小小的嘴在硬紙板上左右晃動,不一會兒,在白白的硬紙板上,白的、黃的、粉的……各色的蠶繭吸引了我們的眼球,“真好看!”我由衷的贊嘆道。“那只是結束生命前的美麗而已。”“為什么?!”“等它破蛹而出,就產下卵,產下卵后就死了,并且它永遠是一只丑陋的飛蛾!”我陷入了沉思……
它為了生命的“精美色彩”,努力吃桑葉,努力吐絲,努力破蛹,即使自己永遠也變不了蝴蝶,永遠受到人們厭惡的口水,可它們依然努力,依然拼搏,依然堅持……為人們的紡織事業作出了那么大的貢獻,自己卻遭受人們的漫罵,只為了生命中那么一丁點兒的傳奇色彩,為人類奉獻,一聲不吭,默默無聞,沉醉于繁重、辛苦的工作中,幾乎忘我……我為它感到不值,何必呢?!又沒人會記住它的辛勤,它的努力,它的貢獻……沒必要這樣,好心沒好報,只會招來口水,它不管不顧,以嘔心瀝血來證明,它不聞不問,以勤懇工作來說話,比蝴蝶那種繡花枕頭高尚多了,蝴蝶的粗俗簡直無法與蠶的高尚媲美,蝴蝶除了它那妖艷的翅膀帶給人們土里土氣的美,還會干什么?雨停了,一只蝴蝶停在窗邊揮舞彩色的翅膀,耀武揚威,沖進了我的視線,我匆匆驅趕,它很知趣的飛進了雨簾里……
轉眼間,又是一個夏天,我上初中了,沒有再養蠶了,可是每天都會想到那春蠶,那永遠在我心底紡織的影子,春蠶——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影子,永不停歇的紡織…… 指導老師:洪琳
初二:夏晶晶
永遠的風景 (字數:700)
裸露的暮色,似半夜海棠的嫣紅。我捧著《宋詞》獨坐窗前,享受著一抹書香池藻間的愜意,游離在一個個平平仄仄的字符里,垂釣著一地瘦瘦的感傷。
夜,深深,靜靜,沉沉。月華如水,蕩漾著迷離的漣漪。是誰獨坐在那個深院小樓中輕唱: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噢,是李煜。
空中淅淅瀝瀝下著雨,一陣冷風吹過,繁華散落了一地的凄涼。那遍地的花瓣便是他昨天的故事,也是故事中昨天的他,如今的亡國之君,心中只有惴惴,欲哭無淚,由于是他傾訴“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苦;吟詠“流水落花順去也,天上人間”的感傷;感嘆“花月正春風”的凄涼;抒發“深院靜,小庭空”的寂寞與惆悵……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真一個愁字了得?”是李清照嗎?怎么如此寂寞、深沉?乍不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傲氣,取而代之的,是無限幽怨與柔情。
——戰亂連連,世事變遷。她歷盡漂泊,甚至無法守著自己的夫君;她苦苦的尋尋覓覓,到頭來卻是一場凄凄慘慘;她的輕舟根本載不動所經歷的愁苦。寂寥宋土,有一盞燈又忘了睡眠,與風纏綿成一首悠揚的樂韻,漂泊成今夕遙遙無期的悵惘;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晚來風急,亂世中,喪夫的伶仃女子多少事,欲說還休,怎一個愁字了得?
……
隨手從詞里斟杯清酒,領略“花自飄零水自流”的神傷;書頁間點曲輕歌,唱盡“千里共嬋娟”的思鄉情……
往事隨風,多少英杰之士已遠千里。那些史冊上的燙金已經黯然褪去,唯有一闋殘詞與流觴古詩,在似水年華中站成婉約的風景……
永遠,
永遠。
柳州市的十四中學初三:匿語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