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看《咖啡貓》有感
《咖啡貓》,是美國的一部非常著名的電影,這部電影非常的好笑,里面的主角——“咖啡貓”也非常的可愛,但是,他有一種不好的習慣,就是非常嫉妒別人。他也很貪吃、貪睡,他做錯了什么事情,他又勇于改正,還能努力地挽回他造成的后果。 咖啡貓的主人原來非常地喜歡他,但是,他的一個女友(是一個獸醫)讓他收留了一個個不會講話的啞巴狗,名字叫“歐弟”,咖啡貓不高興了,他幾次想戲弄那只狗,但是,每次都被那只狗給戲弄了,他看到主人對那只狗出奇的好,心里非常嫉妒,就想把“歐弟”趕走,他不小心把主人的屋子弄得亂七八糟,主人就把他趕出了門外,那只狗同情他,咖啡不但不領情,還趁機把“歐弟”關在門外,不給他進門,“歐弟”亂跑,不認得家了。結果被一個壞人關了起來,逼他表演節目。咖啡貓知道后,便克服了種種困難,走了很遠的路,又運用他的聰明,和智慧,在加上他的朋友,和他的合作,他們一起把這只狗——“歐弟”救了出來。那個虐待一些動物的壞人,不僅受到了這些動物的懲罰,還被警察關押起來了。咖啡貓和“歐弟”,又回到主人身邊。他的主人和主人的女朋友結了婚,他們一家四口開始歡樂、幸福的生活了。 我想:“咖啡貓一開始,表現地非常的不好,因為他嫉妒自己的主人對別的動物好,不領“歐弟”的情,還想辦法害“歐弟”。不過,后來,他知道錯了,就跋涉千里,走很遠的路,去救被自己害的了朋友——‘歐弟’,但是,他一個人是對付不了壞人的,他就喊來了曾經被自己救了的朋友,和一些曾經被那個壞人遺棄,而為此關進籠子里的貓和狗,一起把‘歐弟’救了,還讓那個壞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我們生活中,有一些人犯了錯誤,不但不愿意改正,還繼續這么做,直到了他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后,他可能才會知道錯了。不像咖啡貓,他知錯就改,還努力挽回他所造成過的后果;還有,他為了自己的朋友,走那么多的路程,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難。有一些人也想挽回損失,但是,他沒有勇氣,去克服困難;他一個人是打不過壞人的,他和他的朋友并肩作戰,一起“打敗”了那個壞人,說明了我們要和自己朋友“同甘苦,共患難”。 我們要向咖啡貓學習,學習他的那種不怕困難,和朋友們“同甘苦,共患難”,知錯就改好品格。
讀《難與易》有感 (字數:350)
讀完《難與易》這篇文章,我的心里像平靜的湖面上,漾起一陣陣波紋,久久不能平靜。《難與易》進述了這樣一個內容:
在四川有兩個和尚,一窮一富。他們都想去南海,但到了后來窮和尚去成了,富和尚卻沒去成。
四川和南海相距千里,為什么窮和尚能去,富和尚卻不能去呢?難道真的有難與易之分嗎?不是有一句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嗎?我看是因為“做”與“不做”的問題。如果“做”了難也會變易,但如果“不做”就是易也會變難。
例如世上有無數的偉人,全都是靠“做”來成名的。比如說牛頓,他小時也不過是個差生,但他完全是靠“做、做、做……”才趕上別人的。別人如果付出一倍的汗水,他將付出十倍的辛勤汗水。有人曾經問他,他是怎樣成名的。牛頓十分風趣地說:“想想想!”這三個“想”包含了他多大“做”的努力呀!
古代有些秀才,他們寫的詩也曾轟動一時,到了后來做了大官,自以為很了不起,便停止了“做”。到了最后,跟奸官已經沒什么兩樣。可見“不做”的危害很大。
我十分佩服窮和尚敢于“做”的精神。今后,我應該多做、多學、多練,不輕易放棄,才能取得理想的成就。
讀《聽評課——一種新范示》有感 (字數:1200)
高淳縣實驗小學 葉 紅
讀過崔允郭教授《聽評課——一種新范示》,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專業”和“合作”這兩大關鍵詞,現聯系我校聽評課情況,提出一點粗淺看法。
一、 我校聽評課現狀分析。
(一)任務取向,疲于應付。
大部分教師聽評課的出發點是基于學校教學考核制度,或自己一些崗位考核
要求,為完成規定任務而聽評,這項工作成了一項作業、一種負擔。在聽課過程中常常難以專心致志,難以帶著問題思考,純粹是一種應付態度。
(二)目標不明,勞而無功。
部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有一定要求,明確了聽評課有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參與這項工作有一定的主動性,但由于目標不夠明確,方法不得當,存在隨意性,在不熟悉執教內容的情況下,僅憑著一種學習的熱情進入課堂,雖然聽了也記了,但走出教室卻是茫然若失、一頭霧水,評課時也只能盲從,或者說些無關痛癢的皮毛話。
(三)缺乏重視,不夠專業。
目前,課程改革的中心仍是關注課堂,聽評課則是作為一種促進手段,處于不溫不火的尷尬境地,定位于“校本”,隸屬于“教學管理”領域。廣大教師缺乏專業知識的引領,缺乏專業技能的培訓。往往誤以為教學能手、理論家、領導就是聽評課專業人士,不去研究聽評課的專業含量,將它提升到應有高度。
(四)貌合神離,不合而作。
執教者與聽評者之間的關系也走入了一大誤區,難以站在同一高度,聽評者往往戴著有色眼鏡,帶著“崇拜”或“挑刺”的心態進課堂,而執教者則可能成為“模式范本”,也可能成為“待宰的羔羊”。上的上,聽的聽,評的評,任務相對獨立。長期下去,執教者常常孤軍奮戰,將上課當成一種壓力,一場孤立無援的戰爭,而聽評者往往難以從合作的角度送去人文關懷。
二、 幾點建議。
(一) 提供專業引領,改變聽評課隨意性。
作為學校層面,應提供幫助,盡可能聘請既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又具備一定
理論水平的專家對廣大教師進行聽評課知識技能的培訓;而教師自身應加強學習,以豐富專業理論知識武裝自己。
(二) 抓好三個環節,增強聽評課合作性。
崔教授研究成果中強調了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節中教者、聽者、評者的
合作,這一研究成果值得我們借鑒。
通過課前會議,共同對執教內容加以分析,執教者說課,而準備聽課的同志也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明確自己在聽課時應觀察的要點,這樣就共同經歷了一個準備過程。
在課堂上,聽課者根據自己確立的觀察要點,加以觀察、記錄,并進行分析。
課后及時召開會議,先由執教者發表執教感言,提出反思型自評意見,聽課教師則根據自己的觀察要點充分發表意見,也可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
這三個環節,看來似乎需要牽涉教師很多精力,但如果每一學期能認真開展幾次,對于教師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成長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 (字數:650)
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讀了《我要做好孩子》這本書后,我受益匪淺。 主人公金鈴是個可愛,樂于助人的人,因為胖,臉,鼻子,嘴巴都是圓嘟嘟的。金鈴在新華街中學讀六年級,語文和英語還算過的去,但數學不怎么樣,數學就像是金鈴的克星,因數學經常被媽媽責罵。 金鈴的爸爸叫金亦鳴,在本市最著名的一所大學里教書,副教授已經當了五年了。金鈴的媽媽叫趙卉紫,在一個雜志社上班,負責編幾個文藝性的版面。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學六年級學生金鈴,是一個成績中等,但機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為了做家長、老師滿意的“好孩子”,她作了種種努力,并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純潔,和家長,老師作了許多“抗爭”。最后,她和同學們一起充滿信心地走進升學考試的考場。 雖然金鈴是一個虛構的人,但她又像我們現實當中的人一樣,她是個平凡的人,但有時卻做了不平凡的事,例如:有一次,胡梅和劉婭如在沙發上瞎鬧,把張靈靈家的沙發墊弄壞了。老師問于胖兒,于胖兒舉報了金鈴和尚海。起先金鈴還覺得莫名其妙,來到辦公室后被老師責罵了一頓,老師要他們寫一千字的檢查,再賠十塊錢給張靈靈。金鈴當時絕對是個局外人,當時,她正在畫畫,每次都畫的很投入,容不得一絲的敗筆與失誤。事后,她問于胖兒,這事有沒有她,于胖兒說沒有。金鈴又問于胖兒有沒有尚海,于胖兒也說沒有,于胖兒說他不敢說劉婭如和胡梅,因為她們是好學生,胡梅又是他同桌,每次考試都要抄他的,金鈴想:好學生、壞學生……難道她在同學們心中是壞學生嗎?好學生犯了錯誤就該縮起頭讓壞學生背黑鍋,三好學生再多,獎狀再多,可人格上只有零分!她金鈴看不起他們,于是金鈴把這件事跟老師說清楚,當然一千字的檢查免了,金鈴一分鐘也不耽擱,立即向張靈靈討回十塊錢。 金鈴這種冷靜、嫻熟的解決事情真讓我佩服。 我很喜歡這本書,但更喜歡故事中的金鈴。 興化市新生小學五一班下一篇: 生如夏花——讀《駱駝祥子》有感作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讀弟子規有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