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三國的孔明
他,以極強的智慧縱橫天下三十載;他力挽汪瀾于大漢末年;他以畢生的精力造就了一個不滅的人物形象;他,懷張良之才,子牙之能卻只能含狠而終;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孔明。
“孔明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自覺秋風拂面,徹骨生寒,乃長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嘆息良久,返歸帳中……孔明不答,眾將進前視之,已薨矣,壽五十四歲……”
東漢末年的一天里,一座極其普通的茅屋中,二人侃侃而談:“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以站天時,南讓孫權以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合,先取荊州為家……”話不過一席,時不過半更,這位未出茅廬的青年人竟將數十年后的天下大勢分析的如此透徹,比之孫吳亦無愧矣。
當時劉備正遭大挫,不禁深感生不逢時,而諸葛亮的加入正如雪中送炭一般,自此孔明便開始了他生命中最輝煌的時段,火燒新野、火攻赤壁、計取南郡、三氣周郎、智取漢中、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收服姜維、罵死王郎、空城退敵、以滿腹韜略與過人的膽識將氣數已盡的漢王朝延續了數十年。他用計的神出鬼沒,料敵的精致準確,使史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聞風喪膽,望影而逃,甚至數次在諸葛亮手下險些身首異處。
縱觀孔明一生,前期似乎是春風得意,一切盡在意料之中,笑看風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然而到了后期可能是蜀國人才凋零以及司馬氏的出現,漸漸敗像大露:關公大意失荊州遇害、張飛鞭打士卒被刺殺、黃忠中冷箭而亡、馬趙二人先后病故;自己亦病重,國力衰弱,六出祁山皆無功而返,最后無奈星落秋風五丈原,至死后又有魏延之叛國。寫到最后羅貫中不得不回歸歷史——蜀為魏所滅,所以只能極力渲染孔明的各種失策,其實當初從孔明追隨劉備開始就已經注定了他的命運。或許是天不叫其成功吧,否則在一次司馬父子與孔明的對決中,司馬父子三人被前后夾困于谷中,前后有火藥地雷一起爆發只待取其性命之時又怎么會有一場大雨澆滅火雷?此不外乎于人力所不能及否?
最為可嘆的是孔明跟隨了劉備這個碌碌之輩,無能不說又喜歡意氣用事,,無奈又生下了劉禪這個“扶不起的阿斗”,加速了孔明失敗的宿命,無奈當時“君叫臣死,不死不忠”的思想韁繩把人們栓縛的太緊,使孔明這樣的人也成為這種思想的犧牲品。
這一段歷史人們自有公論,我也只能孔但孔明這位絕世奇才的宿命,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氣魄,這樣的膽識,諸葛亮定然是我國歷史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孔明,生而不能與公交游,實人生之大憾也!
讀《三國演義》有感 (字數:800)
也許大家都聽過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段三家分漢的故事,這段故事不僅此后各朝各代的文人都知道,就連現在的人們也不忘那分漢的壯觀場面——這就是《三國》。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皇叔;想到智謀超群、神機妙算,為蜀漢大業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漢壽亭侯關羽;想起藝高勇猛、正氣凌然、堅不可摧的莽張飛;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義、居心不良的曹孟德;忘恩負義、陰奉陽違的孫權…… 《三國演義》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勝,無論是“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還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無不叫讀者拍手稱快,就連我也被書中人物那料事如神的英雄氣概所打動,所吸引。 其中諸葛亮的形象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未出茅廬先知“魏蜀吳三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新野”留空再敗曹營,又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智激周公瑾;連吳蜀之力共謀興漢大業;又以“苦肉計”火燒赤壁而使曹操望而生畏…… 在讀到“諸葛亮三氣周公瑾”時,我再一次佩服諸葛亮的計謀,而為周瑜的才智出眾,但終因心胸狹窄而氣絕身亡感到惋惜,從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人不能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更不能瞧不起別人,如果想方設法去陷害別人,自己終會嘗到苦果的。 “為將者,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以庸才也……”古人在沒有任何先進儀器的情況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再瞧瞧我們呢?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浩瀚的圖書,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學習呢? 孔明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耗盡心血,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為蜀漢大業奉獻了多少力量。可還沒來得及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便“大漢丞相歸天了”。想到這,我的心便隱隱作痛。哎!諸葛孔明先生一生坎坷,不顧身體虛弱,為蜀漢日夜操勞,正可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啊!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學習嗎?我們雖然沒有諸葛先生那樣聰明的頭腦,但也應該效仿古人,好好學習! 我愿立諸葛武侯之志,為國為民盡我全部力量,振興中華! 梁美珍贛榆縣羅陽初級中學八七班《三國演義》精彩片段欣賞 (字數:1100)
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掌上明珠,也是中華民的結晶。千百年來,他深受廣大群眾的的喜愛,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作品,為我們演繹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在四大名著中,我個人最喜歡豪情俠義的《三國演義》。它是由陳壽的《三國志》通俗化的作品,使我們更加容易讀明作者要表達的一些思想感情。它帶來我國歷史小說創作的熱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國已家喻戶曉,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雄心勃勃的劉備,講義氣的關羽,雄才大略的奸雄曹操。
“曹操刺殺董卓不成,被董卓通緝,幸為陳宮所救,寄宿于曹操的義伯父呂伯奢家。呂氏外出打酒,曹操在呂家誤殺呂氏八口。曹操陳宮策馬出逃,路遇呂伯奢,操揮劍砍伯奢于驢下。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
好心的呂伯奢拼著全家性命收留了曹操,曹操在誤殺呂氏家人之后,又恩將仇報,知而故殺,害了呂伯奢的命。做了這等十惡不赦的壞事之后,曹操不僅不知改悔,反而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一個人,寧肯自己對不起普天下人的人,也不能讓天下的人對不起自己,這個人就太壞了。難怪讀者都認為曹操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標志或世襲或禪讓兩種抉擇夾縫中的亂世奸人。
“烽火四起,殺聲遍野,一群不到500人的敗將殘兵狼狽不堪地來到了華容道,正當他們以為危險已經過去的時候,一個騎著火紅駿馬紅臉長須的將軍領著一隊刀斧手突然橫到那隊伍跟前,只見一個氣概不凡的敗軍首領走上前來與紅臉將軍竊竊私語幾句,那將軍猶豫片刻便讓出道來……”這便是《三國演義》中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的精彩情節。這是關羽獨有的性格特點,這是一種“義”的表現。這現代人的眼里,他不是人,是神。丹鳳眼,臥蠶眉,面如紅棗,又有“美鬢公”的美稱,再加上一把青龍偃月刀并且高大威猛的關公,真不愧是神的化身啊!
三國時期,孫權和劉備聯合對抗入侵的曹操。孫權的部下周瑜和劉備的部下諸葛亮便要合作一起抗敵。可是,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要找個機會除掉他。周瑜對諸葛亮說:“軍中的箭不夠用,請先生在十天內造十萬枝箭。”這根本是沒有可能辦到的。怎知,諸葛亮竟然一口答應,還說:“十天太多了!我保證三天之內就可以完成。如果交不出,愿受軍法處分。”究竟諸葛亮有什麼辦法呢?諸葛亮接受了命令后,準備了二十只船,停在江邊,每只船上載有三十個士兵,船的兩旁放滿一捆捆稻草,并用布蓋著。一天、兩天過去了,諸葛亮都沒有行動。到了第三天的深夜,江上忽然彌漫著大霧。諸葛亮終於行動了。他率領船隊向曹操的軍營駛去。船隊駛近曹營后一字排開,士兵擂鼓吶喊。曹操聽見戰鼓雷鳴,人聲鼎沸,便走到江邊察看。他只見江面被大霧濃罩,白蒙蒙一片。曹操恐怕有埋伏,不敢出兵。他命令一萬個弓箭手不斷向江中射箭,希望亂箭能擋住敵軍。太陽出來了,霧漸漸散去,諸葛亮下令收隊。大家一看,船上的稻草已經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箭,一共有十多萬枝呢!周瑜知道諸葛亮用這方法得到大批箭,不禁大嘆:“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他的確比我高明!”沒錯,這就是家喻戶曉的草船借箭,聰明的諸葛亮向我們展示了他勇敢的一面。草船借箭這個小故事充分體現出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聰明才干。更關鍵的是他堅信自己的才能,愿意立下軍令狀。而且在周瑜的苦苦相逼之下和在曹軍面前表現出鎮定、毫不畏懼的樣子。這是一位多么受人歡迎的智者啊!
每每牽著好伙伴的小手,無窮無盡的知識的海洋里傲游。我總是忘記吃放,總是抱怨時間過得太快,對我很不公平。因為我又少了許多與我的好伙伴約會的時間。我渴望從平時的時間里擠出盡可能多的時間從書籍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正如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在學習中獲取進步,在讀書中享受快樂。
【老師點評】:引用或概括不當
讀《三國演義》有感——趙云 (字數:1000)
《三國演義》有許多讓人難忘的人物,但最令我難忘的人物就是……
血染征袍透甲紅,亂世誰敢與爭鋒。一桿銀槍無人能敵。越戰越勇。殺得敵將聞風喪膽,招架不住。一把青缸劍削鐵如泥,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能受得了如此之稱號者,非趙云,常山趙子龍不可。
趙云,字子龍常山人氏,五虎將之一。身長五尺,威風凜凜,濃眉大眼。從小就酷愛槍法,14歲就拜遍河北名槍師,16歲經人指點投師于山東瑯邪著名槍師童原門下,學藝只一年,因天資聰慧,而且勤奮,所以盡得真傳,初投袁紹帳下。但袁紹是個昏君,趙云看不慣它的所作所為,就投于劉備。
在長坂坡一戰,蜀漢人民大舉南遷避難,但劉備妻妾糜夫人帶著阿斗(劉禪)深陷曹操大軍之中。但子龍為救劉備之子,不顧一切的單槍匹馬深入曹操大軍中前去解救。糜夫人,為了不拖累趙云,就跳井自殺,趙云將墻推倒后將糜夫人埋后就帶著阿斗(劉禪)殺出重圍。子龍在十萬曹軍之中來去自如。所向無敵,無人可擋,一人斬殺猛將50余名,斬傷猛將100余名。韓榮、張頜、曹仁、毛介、于禁統統都被趙云所傷。趙云也傷余數10處。最終趙云突出了重圍,將劉禪帶到了劉備面前,只說了一句:“少主未醒。”劉備在事后這樣稱贊趙云:“子龍渾身是膽也。”
趙云,不僅有勇,而且有也有謀也
馬謖失街亭后,諸葛亮名全軍回國,讓趙云斷后。趙云不動聲色,沉著應對,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命令部隊在暗中埋伏……
不久,司馬懿的軍隊到達。霎時,萬箭齊發。司馬懿生性多疑,以為后面還有更多的伏兵。就惶恐的下命令:“窮…寇莫追…窮寇莫追…”語音未落,司馬懿的馬就中了一箭,倉促逃跑。事后趙云以零傷亡的成績,讓諸葛亮喜出望外。還稱贊趙云說:“子龍,有勇有謀也。”
在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時,趙云病亡。諸葛亮,頓時呆若木雞。接著對天長嘆說:“老天斷我一臂啊,老天斷我一臂啊!”沒過多久諸葛亮也身亡與五丈原。
趙云,20歲就投靠劉備,60歲病亡。40年的戎馬生涯,立下無數的赫赫戰功。其中著名的戰役有:斬裴元紹,奪臥牛山,單騎救主,截江奪阿斗,拒漢水單槍寡敵眾”這種種汗馬功勞,皆出自常山趙子龍之手!
我敬佩子龍。敬佩它的膽,穿梭于百萬雄兵之中。我敬佩它的勇,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我敬佩它的謀,零傷害嚇跑司馬懿。我敬佩它的忠,為救少主不顧自身。所以我在這樣稱贊趙云:“有勇有謀,穿梭雄兵之中。肝膽相照,救主不顧自身。”
【老師點評】:詳略不當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