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作文鑒賞學(xué)習網(wǎng)站!
紹興游記
早就聽說紹興是個古色古香的城市,這不我和我的媽媽來到了美麗的紹興。坐著奔馳的動車我們來到了紹興。第一感覺就是紹興的綠化真好。瞧,成排成排的行道樹微微搖擺;看,那排屋墻上的爬山虎是那么的翠綠;聽,那樹葉間鳥兒清脆的歌聲。
我們的第一站就是柯巖。緩步走進風景區(qū),就可以看到一個大石頭懷抱里的佛像。它是那么的高,那么的威武。仿佛那個不是佛像而是一個出征的士兵。我站在它的腳下是那么的渺小。接著往下走就是一個大湖,那里面有好多魚。在我喂它們魚食時它們是那么的激動。在我扭頭時,忽然看到一座下小上大的大石頭。它的外表并不出奇也不算特別高,可我卻在他的背后看到“天下第一石”,我好納悶。甩甩頭把疑問甩到腦后接著走。走走走,走到了一個祠堂。這個祠堂供奉的是關(guān)羽。在祠堂的外面我隨意的一看就發(fā)現(xiàn)遠處那不起眼的無敵石好像海螺,原來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風景。我在柯巖最感興趣就屬那個回音壁了,我站在一個圓心點隨便說一句,右耳就聽到我的回音那個聲音特別的響。真是不亦樂乎。
從柯巖可以坐船去魯鎮(zhèn)。那是魯迅的故鄉(xiāng),也是個江南水鄉(xiāng)。下了船我們走到了一條老街,街邊有好多店。這時我聞到了一股臭臭的氣味,不禁皺皺鼻子,氣味更濃了。我下意識的抬頭張望。遠處就看到了一個錦旗上面寫著“臭豆腐”3個字。我心中一喜:哇塞!這里有賣臭豆腐,我的最愛!我“狂奔”而去。站在店前,我流下了哈喇子。闊氣地買來了一大盒,立刻夾一塊放到嘴里。啊!這個臭豆腐怎么苦苦的!這時店主對我說“我們紹興的臭豆腐很正宗的,有點苦味就對了!沒苦味的那些不正宗。”“原來如此,那我們溫州的臭豆腐全假的咯。”一看到臭豆腐我就想到“別看我外表很“丑”,其實我的內(nèi)心很“美麗”!捧著臭豆腐踩著青石板,踢踏踢踏。走過了一條條古街,穿過了一個個巷子,踏過了一座座小橋。我們離開了魯鎮(zhèn)。
晚上我們在一個川味館里吃飯,而我們就在里面吃火鍋!我還是頭一次夏天吃火鍋,感覺很不一樣。還好有人發(fā)明了空調(diào)不然我們會熱死的。其實夏天吃火鍋比冬天吃還要好,因為不會像冬天那樣穿得很多,多不方便呀。
第二天—蘭亭,是個書香縷縷的地方。在我的印象中,它應(yīng)該是竹林,小橋流水,還有墨香。事實正是如此,我還在那里留下了一個足跡,那就是我的“書法”。雖然寫得不好,但是還是有模有樣的。我們來到了一個小溪邊,聽說這里曾經(jīng)有過一個宴會,那個故事至今還在我的腦海中。蘭亭的主角是王羲之,他的書法在我眼里是龍飛鳳舞,可是那種美我還是體會不到的。
到了紹興就必須去魯迅故里,還記得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個讀書非常投入的壽先生、那個因為遲到而在桌上刻個早字的同學(xué)和那個脖子戴著項圈的閏土。一幕幕如同幻燈片一樣在我腦海里回放。跨過歷史的門檻,走進魯迅的故居,體驗當時魯迅的生活。從昌盛到衰敗,從幼年時的快樂到長大后的成熟。拿起作戰(zhàn)的筆,寫下歷史的腐敗、寫下曾經(jīng)的封建。魯迅就是這樣,用文字來打敗那些無用的人們。街坊上匆匆走過的過客,還有挑著擔子吆喝的老伯伯。我們仿佛身臨其境。白色的墻,黑色的瓦……
紹興也在我們沉重的步伐中結(jié)束了。無心望著窗外急速后退的夜景,人還在那小橋流水中。
【老師點評】:敘述少條理,描寫不生動,表達欠文采,詳略不得當
參觀紹興日報社 (字數(shù):700)
暑假,我非常有幸地參加了“紹興晚報小記者暑假攝影大賽”的決賽。老師帶我來到了紹興日報社。攝影結(jié)束后,我參觀了報社的總編室和印刷廠。
我跟老師先來到總編室。總編室有三個:《紹興晚報》總編室,《紹興日報》總編室和《天天商報》總編室。每個總編室都很大,中間是一條寬敞的通道,兩邊是用裝飾板分隔成的一個一個的小室,每個室內(nèi)的辦公桌上幾乎都有電腦,有的還有打印機。總編室內(nèi)的空氣很清鮮,外面熱浪滾滾,里面的中央空調(diào)送出陣陣涼風,加上通道上的鮮花盆景,散發(fā)出陣陣怡人的清香,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我們來到一位正在工作的阿姨旁邊,問起了編輯工作的事。阿姨告訴我們:當編輯很辛苦,一上班,眼睛就成天盯在電腦上,在電腦上改稿寫稿。一天下來,不僅是腰酸背疼,眼睛也是最累的;她還告訴我們,一張報紙到讀者手中,光是改稿、審稿、校對就得要幾十道程序,再加上編排、制版、曬圖、印刷,那就更復(fù)雜了。聽了編輯阿姨的介紹,我忽然覺得,那一張張報紙凝結(jié)著多少編輯叔叔、阿姨的心血和汗水啊!
午飯后,老師又帶我參觀了報社的印刷廠。印刷廠只有一個車間,兩排大型印刷機。我們進去時,工作人員正忙著做印刷前的準備,把一張張印有圖文的“大鐵皮”卷到印刷機的滾筒上去,然后把紙穿過機器,抽直、拉平。機器開始轉(zhuǎn)動。開頭幾張出來還是白紙,過了一會兒,圖文并茂的報紙就出來了,并且能自動計數(shù),自動折好,工作人員在旁,一邊調(diào)試版面的色彩,一邊一疊一疊地捆扎報紙。不到幾分鐘,已經(jīng)有幾大捆報紙印好了。正當我看得眼花繚亂時,老師拉著我的手走出了印刷廠。
我們坐上了88路車離開了報社。透過車窗,報社屋頂上的社徽“sb”映入眼簾,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一張報紙,一張普通的報紙,凝聚著報社多少人的心血!連接著紹興千家萬戶的心!
紹興的春雨 (字數(shù):400)
臨近3月,雨水又毫不吝嗇地落了下來,淅淅瀝瀝,哩哩啦啦,沒完沒了……此時的我正坐在溫暖的公交車廂里,透過車窗細細品味這紹興的雨。
雨雖然不大,但雨絲輕輕打在車窗上,看起來就像車窗掛了一塊透明的簾子。再加上凝結(jié)的水汽,窗外自然顯得有些朦朧。但是這絲毫不影響觀雨景,反而又將一切添上了一層神秘色彩。雨絲陸陸續(xù)續(xù)落入河中,綻放出數(shù)以萬計的波紋。樹兒、花兒在雨中允吸著甘露,不知不覺又高了幾分。落在地上的小雨滴,逐漸在低洼處匯成了一個個小小的“池塘”,再過一會兒還能看見幾條“小溪”正源源不斷地匯入“池塘”里。新的雨滴落進來,濺起了小小的水花,就像小精靈一樣跳躍在水面上。舉目四望,不禁想起“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古詩。雖然是早春,但是這不斷的小雨似乎已讓人有了“欲斷魂”的迷蒙、醉人……
這下不完的,說不清的,紹興的雨啊……
浙江紹興行知小學(xué)四年級:王曦元
游紹興 (字數(shù):750)
帶著滿腹疑輪,懷著欣喜渴望,我即將到達歷史悠久的紹興了……
第一天
今天,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在這的點點滴滴,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百草園,記得魯迅這樣對它描寫過“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這一切都好美好美啊!在我看來,百草園是我拜訪魯迅故居的敲門磚。一腳跨入百草園,一塊大石頭赫然映入我的眼簾,那時,紅紅的大字--“百草園”讓我立刻融入這偉人幼時樂園。這石頭也將我的思緒帶起,飄飛在這無限向往的園子里。淳樸的鄉(xiāng)村氣息在迎面吹來的涼風中刺激著我的感官。旁邊的大樹伸出長長的枝條,歡迎著每一個來到百草園的人。身臨其境,感受魯迅小時候那無盡的童年趣味。這里雖然沒有了什么何首烏和木蓮藤,但是依然回蕩著至親的童年生活的每一聲歡樂,每一滴眼淚,它永遠完好地保存著魯迅的童年生活的淳樸和誠摯,那股對一切都具有好奇心的探索熱情。
第二天
今天,我們來到了柯巖風景區(qū),這兒,有山有水,可謂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啊,我被深深的陶醉了。蠶花洞、蓮花聽音、七星巖、三聚同源、鏡水飛瀑、蝙蝠洞都各具姿態(tài),但柯巖的云骨最令人稱奇!柯巖的云骨號稱天下第一石。它從平地上直插云霄,形體曲折,上寬下窄,猶如一座顛倒過來的寶塔,可稱奇觀。資料上說:云骨高30余米,底圍僅4米。遠觀宛若一柱煙靄,裊裊升空,所以又稱“爐柱晴煙”。上有光緒年間所刻“云骨”兩字,字比人高。頂端古柏蒼翠,虬枝橫斜,據(jù)考證樹齡已逾千載。聽說距云骨約百余步為柯巖石佛,為唐代僧人依巖開鑿而成,像為彌勒坐像,是利用一塊高約10余丈的巖石雕鑿而成的,高10。6米,法相慈祥,雕琢精美。
這次紹興之旅,不僅讓我開闊了眼界,更讓我學(xué)到了許多課本上學(xué)不到的知識。啊,我的紹興之旅真愉快!
浙江衢州柯城區(qū)新華小學(xué)五年級:洪簧嵐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