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宜昌市中考優秀作文選編
分類: 中考
作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1-27
閱讀 :198
作文一: 在吃的問題上,孔子曾有過這樣一些議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飯菜越精致越細膩越好)”,“色惡不食(顏色不好看的東西不吃)”,“臭惡不食(變質變味的東西不吃)”,“割不正不食(肉割的不方正不吃)”……時隔兩千多年,我們再來品味這些話,感到它談論的不僅是一種飲食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閱讀品位,一種審美傾向,一種人生追求…… 現在,請你任選一種角度,由此及彼,生發聯想,寫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文題自擬。 【命題解讀】 本題的命題形式是給材料作文,在語文開卷考試的背景下,這種命題形式能夠通過閱讀審題比較有效地防止抄襲。在全卷以經典欣賞為主題的前提下,試題從《論語》的諸多論述中有意識地整理出關于吃的條目,使思考聚焦到一個看似平俗但卻含義深蘊的話題上。命題者通過由此及彼的引導,為寫作者提供了多種立意著筆的領域(生活態度、閱讀品位、審美傾向、人生追求……),打開了思路,創造了空間,也拔高了思維的層次。 不知禮者不成人 準考證號:042024019 方祺瑋 只應深信尼山語,磨不磷兮涅不緇 --—題記 《禮記》中,孔子這樣說儒者——其飲食不溽。看來不僅“色惡不食”,“臭惡不食”,曾厄于陳蔡之間,飽嘗過饑餓之苦的孔子,如今竟如此苛求飲食了。 是他要求過高,還是身體太嬌貴? 都不是。問題就出在一個“禮”上。 “克己復禮”,孔子一生都在為禮教奔波。他所在意的不僅是“食”,衣食住行無不在“禮”的約束下。 品格上“儒者”以忠信為寶,“涅而不緇”,到春秋時一切禮法已成了繁文縟節,倒的確有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了。[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