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首歌的時間
分類: 五年級
作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1-09
閱讀 :243
喜歡文字。喜歡音樂。 我會把自己的感情、感觸、感慨、感動都融進我的文字里去,就像把心底的話說給一個最親近的朋友,它不會背叛,不會不悅,只當一個忠實聽眾,默默地聽我訴說一些青蔥心事。文字是有靈魂的,只是它任由創作者將它的靈魂染成不同的顏色。我習慣將內心無法言說的情緒用文字表達出來,但卻從不把文字當成是發泄的工具,因為我不是通過這個渠道說給別人聽,而是說給我的文章聽,抑或可以說,是給自己聽,聽聽自己心底的聲音,跟自己交流交流。 跟文字比起來,音樂又是另一番風味。 我也喜歡聽歌,閑來無事時聽聽,有時用來調節情緒,有時只是想讓耳朵里塞滿聲音,堵住心里莫名的空虛,而且無論何時總喜歡隨口哼哼唱唱,唱喜歡聽的歌,唱好聽或者上口的歌。我還有一個習慣,不管聽什么歌,總要先把歌詞看一遍,如果覺得歌詞寫得很好或者很對我胃口,首先就會在心里肯定了這首歌。我始終覺得音樂賦予了文字的第二生命,而文字又是音樂內涵的體現,詞寫得好那么配的旋律自然不會差。相反如果歌詞濫俗不堪,那么就算曲調再怎么優美我都不屑去聽。或許,這是一直傾心文字帶來的后遺癥。一首歌曲,音樂是主體,文字是主題。好的歌曲可以使二者珠聯璧合,讓聽者陶陶然跟著美妙的音符和節奏走。好的歌詞配上好的旋律,經常能引起聽者的共鳴。 最近看了一本小說,《錦瑟江山》。以前看書,只是愛好與習慣,也能算是投入,但最多被故事情節逗笑,從沒有哭過。也有幾次的確十分感動,但心里酸酸的鼻子酸酸的,眼淚就是掉不下來,或許還是未到傷心處。《錦瑟江山》不同。剛開始我只抱著無謂的態度讀,也沒覺得比起以前我看過的其他的書有什么特別,但看到后面越來越吸引我,跟著那些江湖兒女一起領悟人情世故,感慨萬千,仿佛走進了書中的世界。當心屬于了書中的世界,屬于了書中的人物,就能深切地感受他們的感受。潸然淚下。或許是喜極,或許是嘆。或許歡樂他們的圓滿,或許揪心他們的磨難,或許悲哀他們的擦肩而過,或許、不自覺地、就哭了。原因不明。那真切的無色透明液體,讓我甚至沒有反應過來,原來,并不是看書寫作太多我就對文字產生了免疫力,原來我也會看書看到流眼淚。直到這本書已經看完了很久,還是會不時想起,不時感動。大概是至今,我看過最打動我的書,而且文筆很好,從中也學到很多寫作技巧,值得用獲益匪淺形容。 最近喜歡聽vae。首先被他寫歌的文采吸引,其次,他的歌曲調都很有韻味。我不喜歡太吵的歌,讓人心緒不寧,也不喜歡太安靜的歌,空靈得沒有感情。vae的歌里,《半城煙沙》我不知道是不是該說喜歡,還是遠遠不止這個程度。聽這首歌,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錦瑟江山》,它帶給我的是與《錦瑟江山》相同的感受,相同的感動。我會不自覺地將歌詞描繪的場面與《錦瑟江山》里姚、謝、云、王四個人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很奇怪的,第一次聽歌聽出這種感受。音樂也有靈魂,文字作為載體。或許喜歡vae的歌,就是因為能觸動我們這個年紀的不成熟的絲絲縷縷的心事吧。還喜歡一首《我們的戀愛是對生命的嚴重浪費》,很有感覺,是那種朗朗上口型的。一曲道出了我們這些青少年的狂野,叛逆,不安分的因子充斥在旋律中,節奏鮮明。我一直這么覺得,vae的歌,是隨心所欲就能俘虜你的,他可以瞬間把你從廬州帶到七號公園,從把你從斷橋帶到幻城,而你還心甘情愿地被他牽著走。這是音樂的魅力也是音樂的魔力。 我看書不挑食&,什么類型的都會看一些。聽歌也不單迷一個人,每個歌手的都聽一些。每本書都會有最難忘的情節,每首歌都會有最愛的幾句歌詞。可是,學習任務越來越重,因為老師和家長的種種反對理由,便再沒有充裕的時間分配給我所鐘愛的事業——看書寫作聽歌,不得不忍痛割愛一再縮短用在這些上的時間。內心的壓抑越積越多,卻不敢爆發,還得頂著壓力備戰即將到來的期末考。我想站到空無一人的曠野或者去江邊,不,我要站在人流攢動的大街上,大叫,***的老子最近真的很不爽!!!呵,偶爾憋不住罵罵臟話哈。大人們理解下吧?能不能偶爾放松下拘束?能不能給我們再多一點點的時間,多一點點的空間,讓我們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我們、真的、很累了啊。 純粹屬于找不到發泄口,在這里抽抽風。有些對不住我所鐘愛的神圣無比的文字了,眾讀者也原諒一下。 我們一直在默默忍受中國落后的填鴨式教學,這心甘情愿無話可說,咱生在中國就沒資格抱怨。可有個別老師會對學生進行變相體罰,布置堆積如山的作業,考試成績差了那么幾分還會尖酸刻薄地挖苦,這些也是我們理應承受的嗎?成績不好的,罵他榆木腦袋不開竅;中游成績的,說他不求上進,不努[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