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三代的壓歲錢
分類: 四年級
作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2-07
閱讀 :205
又是一夜春風吹,金豬送福全家歡。在全家人紅紅火火歡慶美好的新春之際,為了清楚壓歲錢意思,讓壓錢成為學習的動力。在茶余飯后同長輩們展開了對三代壓歲錢的初淺調查。聽爺爺、奶奶敘說著壓歲錢的由來、用途……。 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在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壓歲錢。據史料記載,至少在漢代就出現了專門有于佩帶玩賞的錢幣狀避邪品。在民間傳說中,有個叫“崇”的小妖,每年三十夜,它會摸睡熟孩子的頭,孩子就變傻。又一年的三十夜,“崇”如約的來了。有個人家孩子睡覺時把紅紙裹著的壓歲錢放在枕邊,當“崇”正靠近孩子時,紅紙突然發出了道高光,“崇”驚慌失措的逃跑了。因此人們叫它為壓崇錢,“歲”和“崇”發音相同,叫壓歲錢。到唐代,宮延里春日散錢之風盛行。宋元以后,過年給小孩壓歲錢已成為民俗。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明清朝代,民間普遍流行“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 新時代,新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理念,破除了歷史壓歲錢作為狀避邪品封建的陋習,涵蓋著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健康吉利,開發智力,學業有成,連連高升。 滿臉笑容的爺爺回憶說:在舊社會窮人受壓迫,生活極度貧困,只能維持一家人的簡樸生活。爺爺的爸爸在小時候,只聽說壓歲錢,卻未有享受到分文壓歲錢。直到解放后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前進的節奏越來越好,初開始,爺爺不是年年能得到長輩送給的壓歲錢,而是隨著年景好,也得大人省吃儉用,收到的壓歲錢往往只是一個康熙通寶或乾隆通寶。年年攢,直到能念書,才拿出來用于買紙,訂本子學習用,有時因家庭生活緊張還得拿壓歲錢給家買鹽。我想爺爺小時候得到的壓歲錢盡管數量不多,但能感受到長輩的深切祝福。到了我爺爺參加工作,直到七十年代,明知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激勵孩子們好好學習,但由于人口多,家底薄,也只能勉強地給每個孩子1元壓歲錢,自從有了親孫孫[1] [2] 下一頁
下一篇: 那一束野菊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戒煙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