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歷史的選擇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一個預示著徹底改變中國的秘密大會在上海舉行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為了爭取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勇于犧牲,勇于付出,進行了28年的革命斗爭,終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這天,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走向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回顧一下抗日時代。那時候,人們吃的東西少,穿的衣服也破爛不堪,還時不時受到鬼子和國民黨的襲擊,生活十分困難。
如過沒有共產黨還會有我們現在這帶著美好的生活嗎?答案肯定是:沒有。共產黨是中國歷史和人民唯一的選擇,它使中國從“東亞病夫”之中解脫了出來。用以前的生活和現在對比,那簡直是天差地別。現在人們不愁吃,不愁穿,生活過得十分美好;如果是以前的話,能活下來都不錯了!
在抗日戰爭,出了許多抗日英雄:劉胡蘭,楊靖宇,馬本齋……他們把自己的生命投入了紅色革命之中去,他們都是我們的好榜樣。當然,有偉大的抗日英雄,也有無恥的賣國賊,就例如汪精衛。當抗日戰爭爆發時,他身為國民黨最高國防部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居然公開向日本方面投降,出賣國家,殘害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是不可讓饒恕的千古罪人。
為什么日本鬼子和國民黨反動派會失敗?日本入侵別的國家的野心太大了,這當然會失敗;但是國民黨裝備精良,彈充糧足,飛機,大炮應有盡有,它還有美國方面的支持為什么會失敗呢?是因為它們不為人民著想,苛捐雜稅,名目繁多,還隨意抓夫拉丁補充兵源,搞得民不聊生。我記得毛澤東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你的心中不想著人民,那么即使你在怎么強大,人民也不會忠于你。共產黨雖然裝備簡陋,但卻從不會碰人民的一根一線,所以得到人民的擁護。
歷史和老天是不會看走眼的,只要你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勇于犧牲,勇于付出,人民就會擁護你。
所以,我要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環境,努力學習,長大了為祖國,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中心不突出
中華歷史值得回味 (字數:600)
華夏五千年文明,五千年歷史,無數朝代更替,無數歷史載錄史冊。
從神農氏和軒轅氏的傳說到堯舜禪讓的佳話,我國擁有悠長的文明歷史,漫漫星空裝不滿文明的閃爍。當年褒姒那優雅的笑靨,引得周朝的滅亡。而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的昭君出塞同時換來西漢五十年的安寧。歷史總是這樣變幻莫測。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為唐朝開辟出一片繁榮。曾經那古人口中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無德便是福”也反映了繼李世民之后的武則天當朝統治的艱辛。盡管在那人言昭昭的的時代,她統治的百姓依然安居樂業,具有貞觀之治之說。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更是將唐朝的繁榮推向了頂峰。但幾十年后安史之亂又使唐朝日益衰弱直至滅亡。
唐朝的滅亡,迎來新朝的建立,出現一大批愛國將士,然而那腐敗自私的統治者居然呆呆的往南遷移,實乃人神公憤之舉!英勇的岳飛的遭遇炎黃子孫深深嘆惋!
歷史長江,奔騰不息,悠悠千載也恍若一夢,滄海桑田,共載史冊。近代的喪權辱國從《南京條約》到《辛丑條約》,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康有為變法救國,一前一后,一字一句都被載錄史冊載錄每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歷史漫漫如同滿天繁星,游浮在星空中,十分璀璨,十分耀眼,曾經的歷史使我們深深收益,回味起來如茉莉清雅、芬芳;如牡丹激烈、昂揚……這是屬于炎黃子孫們的一段段轟轟烈烈的歷史,一段段意韻久遠令人難忘的歷史!
中華歷史值得回味!
玉環縣陳嶼中學初二:鄧曾云
讀《歷史的選擇》有感 (字數:800)
最近,我讀了《歷史的選擇》這本書,聯想到家鄉的發展變化,深有體會地感受到了“為什么歷史會選擇中國共產黨,人民為什么會選擇中國共產黨”。 《歷史的選擇》這本書,通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理”三大篇章,告訴我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的艱辛的斗爭,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使人民站起來了,中國獲得了新生;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轉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一個政治進步、經濟騰飛、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東方大國正呈現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我的家鄉在惠安縣張坂鎮玉埕村,那是個大村子。可是奶奶告訴我,解放前的玉埕村不是這樣子。以前,村子里的房子十分破爛簡陋,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加上資本家橫行霸道,根本不把窮人放在眼里,人們沒有辦法活下去。解放后,人民終于可以自己當家作主了。我的家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了地主的剝削,人們生活條件也隨之好了起來。房子漸漸地漂亮了起來,村子里也有了街道。到我出生的時候,玉埕已經十分漂亮了。如今,我家已有四層樓,而且對面還是一座座十八層的房子。 我們的國家雖然現在已經是一個東方大國,但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前進的道路上還會有新的陷阱。在這種狀況上,我們要實現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實現民族的振興,任務將更加艱巨。但是,我相信,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我們全國各族人民的堅定信心,我們一定會不斷戰勝困難,創造新的、更偉大的奇跡! 作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在德、智、體、美四個方面全國發展,爭當熱愛祖國、理想元大的好少年,爭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爭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爭當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好少年,時刻準備著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惠安縣張坂中心小學501班張家界 (字數:1200)
歷史
張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于崇山,以變南蠻”,于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置郡縣,張家界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慈利縣官塔坪(即今蔣家坪鄉太平村)。三國吳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縣被命名為天門山,設置了天門郡,至兩普、南北朝,均屬天門郡溇中、臨澧縣。1369年明朝設置大庸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設永定縣。
1949年解放后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至1988年底,大庸、桑植為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轄。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組建省轄地級市大庸市。1994年4月,地級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張家界市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內外聞名遐爾而得名。
地理
張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去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介于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4。5%。
張家界市地貌構造復雜,主要有山地、巖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巖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武陵山脈自貴州云霧山分支,入張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貫穿城市全境。張家界市境內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為主,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傾斜,中部沿澧水兩岸呈北東向緩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遞降。武陵山脈自貴州云霧山分支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巖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
自然生態環境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聞名于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于一體,藏賂、橋、洞、湖、瀑于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張家界更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內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藥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云豹、獼猴、靈貓等。
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用地面積1012畝,占71%。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旅游區、國際度假區。
文化
張家界,人杰地靈,物化天寶,多民族悠久的歷史、古樸的民俗和特異的風情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文化畫卷。
張家界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土家族、苗族、白族同漢族及其它少數民族共同創造了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
張家界這塊聚天地之靈氣,攬日月之精華的人間仙境,千百年來更是哺育出數以萬計的精英人物。其中有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的賀龍;有不滿封建壓迫、揭竿而起的農民領袖向大坤;有馳騁沙場、戰功顯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賀鵬飛、清臺灣總兵劉明燈;更有潛心鉆研、貢獻卓著的“兩彈一星”勛章獲得者陳能寬。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張家界的專業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旅游文化等各種現代文化,不斷繼承民族傳統優勢,并加以弘揚和創新,組成了生機盎然、絢麗多姿的文化事業。全市現有影劇院、歌舞廳、文化館、城市公園等各類文化活動場所1000余個;公共圖書館3個、藏書10。5萬冊;有5家電視臺和5個廣播電臺,電視臺和5個廣播電臺,電視節目和廣播節目已基本覆蓋城鄉。全市現有各類學校1599所,在校學生25。11萬人。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