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游長城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去游覽了北京八達嶺長城。
當載滿游人的大巴,緩慢地駛進群山之中,我從窗口向外望去,綠油油的山坡似乎伸手可及,但車子一拐彎,它又離我遠去。
很快車子抵達長城腳下,我們下車買票進去。那天天氣不太晴朗,霧蒙蒙的,群山連綿不斷,被郁郁蔥蔥的綠樹覆蓋著,好像一片綠色的海洋,似乎又像瑤臺仙境。我迫不及待地向前跑去,大喊著:“長城太美了!”
長城城墻1米多高,是用青灰色的磚砌成的,腳下則是巨大的青石臺階,我們拾級而上,一口氣爬了老遠,抬頭一看,遠處的長城隨著山勢忽高忽低,蜿蜒起伏,還真像翻江倒海的一條巨龍。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巨龍身上,像一個個的彩豆一樣蠕動著。
媽媽告訴我,長城秦朝就開始修建了,主體部分是明朝時修建的,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寧的鴨綠江邊,長達萬里,是我國古代保護北方的一道重要屏障。
說著話兒我們來到了一座方形的城臺前,媽媽又告訴我這就是烽火臺。我問:“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地方嗎?”媽媽笑著說:“是。”想著也許這兒就是當年周幽王逗妃子一笑的地方,我興奮地跑進去,卻感覺一股寒氣逼人,打了個哆嗦。在夏天,這里為什么還這么涼爽呢?仔細一看,原來是因為烽火臺四周都是半圓形的通風口和小型的射口,風能夠暢通無阻。
出了烽火臺,天越來越陰沉了,一座座山峰浸在乳白色的薄霧中,淡淡的透著青色,顯得更加迷人了。
我們一路說說笑笑地爬著山,賞著景,雖然因為時間所限以及我的體力不支,我們最后沒能爬上好漢坡,但我想我以后還要來爬長城,一定能爬上好漢坡!
三年級:齊開心
長城 (字數:400)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中國有個建筑叫長城。所以我十分想到那兒去看看。終于,在我三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了長城。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巨龍,在無數座高山中盤旋。它高低起伏,時而隱藏在群山中,時而從群山中一躍而出,好像要沖上云霄。
爸爸抱著我,沿著陡峭的臺階往上走,我看著長城,很難找到一處平整的地方,全部都是陡峭的臺階、斜坡,每處斜坡和臺階的連接處都有一座城樓。這些城樓猶如一座座巨大的,雄偉的城堡。
爬到頂,長城上人山人海。有的在和長城合影,有的在贊嘆長城的雄偉,人們都說:“嗯,這八達嶺長城果真名不虛傳!”,還有的在欣賞美麗的風景。連外國人都來到中國欣賞長城美。從長城上望下去,群山連綿起伏,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映進我們的眼簾,郁郁蒼蒼,一望無際。
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砌成的,高大堅固,城墻上鋪著方磚,方磚十分平整。城墻外沿有成排的“窗口”和“缺口”。
長城,真是世界著名的偉大建筑。
廣東深圳西麗小學五年級:林穎茵
長城 (字數:1200)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
據說,飛向太空的宇航員曾經報告說,從遙遠的月球觀察地球,能夠辨認出的人類工程只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跡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后,齊、燕、魏、趙、秦等國基于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筑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筑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于后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到了明代,為了防御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歷,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墻。(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長城有極高的旅游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臺、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在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類建筑中,最著名的一座應該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
準確地說,長城不只有一座。在兩千多年間,各代王朝在中國的北方修建了許多座長城。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中國明代(1368-1644)。
明長城是一座結構龐大復雜的邊防堡壘,綿延6700公里。它是世界最偉大的人工奇跡。
明長城翻山越嶺,蜿蜒迂回于崇山之間。看見它人們不由肅然起敬,感嘆在如此險峻的地方使用數量如此眾多而且巨大的建筑材料。長城見證了古代中原農業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間劍拔弩張的激烈對抗。
明代長城是人類歷史上耗費人力最巨,時間最久,物資最多的建筑。這使它成為一件最大的歷史文物。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保護長城是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老師點評】:邏輯漏洞
長城之游 (字數:500)
長城有著不同于別處的美景,并擁有一種獨特的韻味。
而我有幸能站在長城上,俯視眾人一回。走在蜿蜒的小道,手指輕撫著刻滿歲月痕跡的石板上,不由地從心底生出一種敬畏,敬的是它那經歲月磨練卻依舊挺拔的身姿,畏的是它那因歲月磨練而散發出的逼人氣勢,威嚴。邊想邊走,走到那曾為我們阻擋他國人馬的城墻旁,看著幾株青草從時間的留念中頑強地佇立,再從城墻上往下望,眼前仿佛出現了千軍萬馬,我們的戰士正英勇地與敵人廝殺,鮮血四濺……一陣狂風吹過,將他們的身影吹散,將我游離的思緒吹回,卻吹不走心中涌動的豪情和不知何時出現的悲壯。
夕陽漸漸西沉,我隨著人群慢慢地遠離長城,上車時,可能是因為對它的留戀,回頭一看,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在夕陽的映照下,在晚霞的陪襯下,以黃昏為背景,長城顯得如此的壯麗,如此的宏偉,如此的威嚴,以及一絲不易察覺的寂寞……回來的時候,望著窗外的一群大雁從長城上瀟灑地飛過,低聲地說了一聲:“再見,長城。”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江蘇蘇州昆山市昆山國際學校六年級:鄭嘉音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