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游金華雙龍洞
學了《記金華雙龍洞》這篇課文以后,我非常想去金華雙龍洞,剛好爸爸、媽媽要去金華的,我便央求他們帶我去。
3月6日,我們冒著雨,開車沿著盤曲而上的公路來到了雙龍洞。我們興沖沖地買了票,來到了雙龍洞口,卻被告知由于雨太大了,洞被水淹了,不能乘著小船入洞。我有點失望,但我們還是走山路去冰壺洞,到半山腰時,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們趕緊躲進亭子里。這時我看見樹木好像浸在牛奶里一樣濃濃的白霧里,真是“人在霧中游”。雨稍小了,我們繼續登上山頂,來到了冰壺洞。還沒入洞,我就聽見了“嘩嘩”的流水聲。我迫不及待地跟著導游進入洞內,走了幾步,就看見一條大瀑布從天而降,使我情不自禁地吟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聽導游說,這是她在這上班以來,看見過的最大的瀑布。
出了雙龍洞,我們又來到了桃源洞。桃源洞的景色真美呀,美得令人感到仿佛來到了世外桃源。洞里石鐘乳從洞頂上掛下來,仿佛要掉下來一樣。有些石筍從地上冒出來,形狀千奇百怪,讓人忍不住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次來雙龍洞,雖然沒體驗到乘小船入洞的感受,但我看到了從天而降的瀑布和千奇百怪的石鐘乳和石筍,也算不枉此行,有機會我一定要再來雙龍洞。
【老師點評】:詳略不當
雙龍洞 (字數:1200)
家鄉的雙龍洞,中外聞名。如果你不信的話,有郭沫若爺爺“嶺寄此景域中孤”的題詩為證。
要游雙龍洞可乘坐客車。春天,客車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盤旋而上,從車里朝窗外望去,山上樹木郁郁蔥蔥,似火的映山紅不時從眼前閃過。清澈的溪流時緩時急,好似在演奏一曲山歌,那歌順著溪流,回蕩在百里之外。
從金華城內乘車到雙龍洞僅需30分鐘。一下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翠綠的青山。山上盛開著一簇簇如火的映山紅,潔白似雪的野花,遠遠望去,有紅,有綠,有白,如同巧手織成的壯錦。更有那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清脆悅耳的鳥鳴,一時間,仿佛進入仙境,哪個不被它陶醉呢!
在綠色的樹叢中有一排整齊的石頭階梯伸向雙龍洞口,沿著階梯向上約走200米,便是雙龍洞。
雙龍洞外洞口很大,容納千把人也不覺擁擠。洞邊的石壁上刻著醒目的“雙龍洞”3個淡黃色大字。洞口頂上有兩條巨龍把守著,一條是青龍,一條是黃龍。它們威風凜凜地昂著頭。進入洞內,便可聽到潺潺溪流聲。洞一邊鐵欄桿下有一股清泉在流淌,這里,四周是懸崖石壁,這股清泉是從什么地方流出來的呢?仔細尋找才發現泉水是從洞壁下的一條縫隙里流出來的。雖說這是縫隙,卻能通過兩只平底小船。要說這船有多大?可躺咱們小學生三四人,小船一只進,一只出,電控拉纖。我們興致勃勃地跳上小船躺平,服務員一按電鈕,小船就緩緩向前開去。躺在船上,誰也不敢動一動,生怕撞破了頭,擦破了鼻子。船開進縫隙時,眼前一片昏暗,縫隙上方的那塊巨石好像在往下壓,使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小船大約行駛了十幾米就駛進了內洞,眼前頓時一片亮光。內洞里五顏六色的燈,照耀著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
這時,講解員打開手電筒,指著兩條鱗光閃閃的石龍,介紹說:“這是青龍和黃龍的龍身和龍尾,龍頭在外洞。”仔細一看,這是由石鐘乳組成的石龍,龍身上還有水珠,一閃一閃的仿佛在翻騰。還有一只石鐘懸掛在洞頂。傳說王母娘娘就是敲這石鐘召集各路神仙聚會的。用石敲它,嗡嗡有金鐘之聲。這石鐘可惜在十年動亂中破損了。再順著講解員手電筒照著的位置一看,呵,原來是個高額頭的老壽星,在老壽星的面前還放著一個石仙桃呢!老壽星的右下方趴著一只八九米長的的大海龜。我們再往前走,又可以看到兩蛇盤龜,蝙蝠、獅子……個個栩栩如生。這時你就會覺得內洞比外洞還要大,還要多彩多姿。
乘船駛回外洞,再看看守在洞口的青龍和黃龍時,更覺得神奇,龍頭在外洞守著洞口,龍身又彎彎曲曲地伸到內洞,多么奇妙的景致啊!人們不禁贊嘆大自然的巧妙。如果你瞇起眼睛向兩條龍望去,仿佛雙龍昂起龍頭,舒展龍軀,正飛向藍天……
雙龍啊雙龍,你吸引了多少中外游客前來參觀,你吸引了多少詩人和畫家為你賦詩作畫,你為我們家鄉增添了多少瑰麗的色彩啊!
我愛你,景色奇麗的雙龍洞。
【老師點評】:中心不突出,表達欠文采,詳略不得當
游金華山 (字數:900)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的語文課本中,葉圣陶寫的《記金華雙龍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也曾在電視上看到過金華山的青山綠水、綺麗風光,一直想去游覽金華山,去看看金華的雙龍洞。在我的要求下,八月中旬,爸爸帶我去了浙江金華旅游。
我們在金華火車站買了份地圖。吃完早飯后,就乘汽車到金華山。在山腳下,我們只能另外乘汽車到山頂,這樣,可以從上往下游覽,以減輕旅途的疲勞。
我們首先要去的是朝真洞。山路彎彎,繞來繞去,到了目的地后,導游帶我們參觀洞穴。我們大汗淋漓地進了洞,立即感到涼意十足。洞里的鐘乳石形狀各異。導游說,鐘乳石生長緩慢,每一百年,才長出一厘米。它們的傳說都很浪漫,外表也很富麗堂皇。我還發現了很多蝙蝠,說明了這里沒有陽光射入,蝙蝠是喜歡呆在黑暗中的。往下走是一線天,這個洞以一隙天光為奇,上面的石頭有一大條裂縫,而且很細,只有一絲陽光。朝真洞給我的感覺是:崎嶇、深長,傳說眾多。
接下來,我們要到雙龍洞去。雙龍洞外面,有一條小溪,上面架設了一座石橋。溪水很清,我忍不住下了水,那水很像冰水,我的腳像是要凍僵了似的。沒想到這么炎熱的夏天,還有這么冰的溪水,簡直是不可思議。
往前走就是雙龍洞了,我們要平躺在船上,被纜繩拉進洞里去。在船上不能抬頭,否則會被山石碰傷。但就算不抬頭,我也有種恐懼感。導游領著我們邊走邊看景點,像“青蛙盜仙草”、“倒掛蝙蝠”、“龜蛇大戰”等。我覺得其中“壽星仙桃”是最與傳說相貼近的,那塊巨大的石頭真的很像一個老爺爺抱著一個桃子。走不多遠,就是冰壺洞。導游說它的外形像一個壺,里面卻很冷,所以叫這個名字,這時,我才注意到導游為何穿羽絨服了。進洞之后,我渾身打顫,不少人和我一樣,冷得夠嗆,兩手抱在胸前。循著聲音,我們來到一道瀑布前,因為這是在洞里,瀑布的聲音特別巨大,我都聽不見別人講話的聲音了。往上走有一座石橋,橋旁又是一道瀑布,這道瀑布落差很大,比先前那道瀑布要壯觀得多。整個雙龍洞給我的感覺,恰如古人所說:“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臥人回溪。”
整個金華山景點很多,我們只是去了其中的幾個景點。雖難我略帶遺憾,但我總算親眼目睹了葉圣陶筆下的金華雙龍洞,而且,看到這篇文章已被刻在一塊巨石之上,所以,我覺得這次旅行特別有意義,因此才寫下了這篇作文。
游金華的雙龍洞 (字數:900)
曾讀過葉圣陶寫的《記金華雙龍洞》一文,好想欣賞一下雙龍洞的風采。今天,我終于如愿以償,隨媽媽來到了金華雙龍洞。
一到洞口。只見兩側分別懸掛著鐘乳石,形似龍頭,我想:這可能就是“雙龍洞”名字的由來吧!我們先走進高達7——10米,面積有1200平方米左右的外洞,它高敞軒曠,可容千人。外洞與內洞相距僅5米,可中間有一塊巨大的石屏隔著,石屏與河面只有0。3米左右的距離,人要進入內洞,必須仰臥在小船上才能進去。于是,我和媽媽跟其他兩人一起躺在一條小船上,小船慢慢地駛向內洞。這時,一股涼風向我撲來,真涼爽啊!仰面一看,呀!石屏的底部快跟我的鼻子“親吻”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真是一動也不敢動,生怕碰扁我的鼻子。就這樣過了大約五分鐘,小船終于到達內洞了。
小船一靠岸,我便急不可待地跳了下來。呀!眼前各種各樣的石頭在五顏六色的燈光下顯得異常美麗。正在我不知看哪里時,聽見導游指著我頭上的石頭告訴我們:“既然我們在洞外看到了龍頭,現在就來找找龍身吧!”沿著導游的手勢,我抬頭一看,只見上面有兩條龍身,一條“黃龍”,一條“青龍”,中間還有一塊“晴雨石”,它能預知天氣變化呢!如果它上面有點潮濕,就說明要下小雨,如果它上面很干燥,就一定是個晴天,真神奇啊!這就是著名的“雙龍蟠頂”。接著,我們又看見了“仙人帷帳”,只見這塊石頭形成一頂帷帳的形狀,可只見帷帳卻不見床呢?“看!”沿著導游的手勢,我看到了我們前面的“小河”上,有一張大“石床”,這“石床”怎么跑道這里來了呢!原來,黃大仙是為了涼快,才把石床搬到小河邊上來的。呵呵,真有趣啊!后來,我們又來到了“龍宮”。看!“龍王”可好客了,見我們來了,便大擺“宴席”:有“金華火腿”、“金華佛手”、“北京烤鴨”、“南京板鴨”……一塊塊石頭活靈活現,真讓我們“大飽眼福”啊!在洞里,我們還看見了“青蛙盜仙草”、“五百羅漢”、“倒掛蝙蝠”、“天馬行空”、“龜蛇大戰”……真是千奇百怪呀!
最后,我門沿著洞內地下河的通道來到了冰壺洞。還沒來到,就已經聽到了瀑布“嘩嘩”的流水聲。我順著水聲,飛快地跑到瀑布旁,聽見瀑布就像一條條銀紗從山上飄落下來,濺起朵朵水花。瀑布雖然不大,但也挺雄偉的,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雙龍洞的奇石,冰壺洞的飛瀑,真讓我大開眼界呀!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表達不準確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