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發現之旅
秋高氣爽,老師帶我們去操場上尋找一些從來都沒有發現的植物、動物和昆蟲。我和好朋友陳秋杰就在一顆大樹旁發現了一只深褐色的甲蟲。
那時,我們正在大樹旁找昆蟲,可怎么也找不到,就在我轉頭的一瞬間,我發現了一只大甲蟲!陳秋杰看見了,差點兒蹦起來。
我拿起剛剛從教室里拿來的瓶子,把它放了進去。放好以后,我拿起一根樹枝和它像剪刀一樣的角斗了起來,可是那甲蟲不知哪來的力氣,一頂就把樹枝頂斷了。
我在大樹皮的小洞里用樹枝卷一點樹膠把瓶蓋蓋緊了。陳秋杰怕這只甲蟲被別人偷走,就說:“我在花臺邊上找到一個洞,我們把它藏進去,放學時再來取。”我點點頭,按他說的地點把它藏了進去。
放學后,我把甲蟲拿了出來,對陳秋杰說:“我們輪流把它帶回家養,一直到它長大怎么樣?”陳秋杰覺得挺好,就答應了。
這次發現之旅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希望每天都可以玩。
江蘇省儀征市化纖三小三年級:陳汪巖
發現身邊的歷史——我寫我家 (字數:3000)
“千里淮河穿城過,華夏故里英雄多”,這是當代著名詞人閆肅對中國南北分界線,著名的帝王之鄉、歌舞之鄉、軍事重鎮、科教名城—安徽蚌埠市的由衷贊美。找尋歷史留下的印記,觸摸時代跳動的脈搏,而作為一個蚌埠人我就來寫寫我的家鄉。
抱璞巖
在我們蚌埠的懷遠縣有一個抱璞巖相信大家都知道,抱璞巖之所以成為聞名四方的勝地,是與卞和獻玉的故事分不開的。據說在春秋年間,楚國人卞和在這座山得到一塊璞玉,并把它獻給了厲王。厲王使玉工辨識,說是石頭。卞和犯期君之罪被刖了左足。到了武王即位的時候,卞和再次向武王獻玉,可工匠任說這是石頭,于是又被刖了右足。后來文王即位,卞和整天抱著這塊璞玉在荊山之下嚎啕大哭。文王派人來問,他哭訴道:“我哭的不是因為我失去雙足,而是正直之士被誣陷成騙子,一塊寶玉被說成石頭。”文王派人剖開這塊璞玉后,果然得到了天下無雙的良玉。這塊玉,就是有名的“和氏璧”
《中國名勝詞典》有記載:安徽懷遠縣荊山有抱璞巖,傳為卞和抱璞泣血之所。巖上有卞和洞,天然形成,幽深寬廣,可容數十人;巖壁有摩崖書刻“青螺石帳”四字;洞上有坑,曰“采玉”,坑內有玉石層迭,晶瑩閃亮,恍若白云攢集,俗稱:“白云堆。”洞左有溪,碧流淙淙,名曰“濯玉澗”,傳為卞和濯璞于此,故名;右有閣,曰“青山”,又名“梓潼”,其內舊有唐人胡曾《荊山詩碑》,上刻其詩云:“抱璞巖前桂葉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日落猿聲啼,疑是荊人哭未休。”《鳳陽府志》有:“今兩崖間鑿痕猶存”的說法。
卞和洞的綺麗,唐宋以來,已名播江淮。沿卞和洞循石而上,有一采玉坑,俗稱白玉堆,卞和得玉于此,雖系傳說,但也不無因由。
石榴
蚌埠懷遠石榴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異,久負盛名。據傳為涂山禹王宮道長李慎羽于唐代武后天授三年從長安引入,到了清代則見諸正史。懷遠縣志中記載“榴,邑中以此果為最,曹州貢榴所不及也。紅花紅實,白花白實,玉籽榴尤佳”。可見懷遠石榴在數百年前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地方特色。
自唐代起就有栽植了。清人李汝珍在《鏡花緣》中說:“武則天命即將石榴二百株,傳諭兵部,解交武八爺查收。此花后來送至東海郡,附近流傳,莫不保護。”李翁所言雖有神話色彩,但自漢代至唐代,石榴在我國已有八百余年的栽培歷史,從長安傳到淮河流域的可能性是無疑的。
懷遠石榴見諸文字記載的,從現有資料看,可追溯到明代。明嘉靖年間,上蔡人張惟恕,時任巡按御史,游懷遠時有《九日登山》詩:泉水細潤玻璃碧,榴子新披瑪瑙紅。落日半山弦管發,百年此會信難逢。
九日即重陽節,正是懷遠石榴碩果綴枝,披紅掛彩的時候,詩人觀清泉,品覽紅榴,遙想大禹群會諸侯于涂山的雄姿與盛況,其詩情畫意油然而生。
石榴在古書上又有若榴、丹榴、天漿及金罌等名稱。考其名由,其說不一。《齊民要術》中載:“凡植榴者,須安僵石枯骨于根下,即花實繁茂。則安石之名義或取此。”醫學家、植物學家李時珍則認為:“榴者,瘤也。丹實垂垂如贅瘤也。”這或許是榴、石榴、安石榴等名稱的由來吧。
石榴在我國分布極廣,遍及各省區。而重點產區多在黃河以南,就其著名者,除懷遠石榴外,還有臨潼、棗莊、會理、巧家、葉城等地。
石榴作為水果與花卉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被稱為“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引得不少文人墨客大費篇章。詩仙李白有《詠石榴》:星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數枝石榴發,一丈荷花開。宋朝的朱熹有《題石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懷遠石榴嫩枝幼葉紫紅如染,花瓣、花萼鮮紅如火,嘩嘩熒熒,給人以熱烈豪放之感。花姿豐滿,雍容華貴,有貴妃美。榴花美則美也,可觀,可賞,不可輕狂狎戲,因為她身著針刺,以防輕薄狂徒。其品格又高于流水桃花。古代文人,看到水流花謝春歸去不堪惆悵。而“春花落盡石榴開”,石榴有力挽春色在人間之意,使那些惜春、嘆春、傷春的詩人們得到心靈上的安慰。
懷遠的石榴不僅花美,果也奇。果近圓球形,花萼宿存,色橙紅、黃白渾染,布著紅暈,并有青翠光澤,如玉琢脂凝。形似醉翁謫仙的酒壇,又像典雅富麗的花瓶。籽粒晶瑩剔透,圓潤欲流。食之清涼甘美,風味醇厚,不僅可以飽口福,也給人以美的享受。中秋佳節,合家團圓,對明月品石榴,真是美不可言。中國的女皇帝武天則封石榴為“多子麗人”也不為過。
老大橋
“萬丈高樓平地起”,而這座被人稱“火車拉來的城市”,最負盛名,也最早進入我的視線、并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相對于后來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種類繁多、功能迥異的橋梁,人們還是情有獨鐘地稱它老大橋的蚌埠淮河鐵路橋。
這座大橋1909年12月動工興建,9孔的橋梁,62.8米的跨度,586.23米的全長,使它成為津浦線上僅次于濟南鐵路橋的第二大橋。
而這座大橋也經歷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讓它至今任被我們蚌埠人所瞻仰:它1911年5月15落成。1938年初,蚌埠就被日軍侵犯,而這時中國軍隊第一六七師薛蔚英部和廣西軍廖磊部為了防止日軍北犯,在1月31日炸毀了淮河大鐵橋。日本占領蚌埠后,因為戰爭急需,開始了達八個月的修復工作。但是修復的很倉促,留下了隱患。直到1949年淮海戰役結束,國民的黨敗局已定的時候,為了阻止解放軍南下、爭取喘息的時間,所以由國防部參謀總長顧祝同指令第四廳派半個排的爆破兵,從南京運炸藥到蚌埠,在李延年部第九十六軍的配合下,在1月16日將淮河鐵橋炸毀。但20號蚌埠還是解放了,為了迅速恢復津浦路,加速解放進程,鐵道部和鐵道兵團的負責人與蘇聯的專家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作出了在原橋的西面先建一個半永久性的木便橋,后來才建了正橋。木便橋5月1日開始動工,7月1日就落成開始使用了。但是為了建設這座大橋王吉珍等6人獻出了他們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正橋是1949年11月16日開始動工的,1950年7月4日完成。修復中,由于施工艱難,加上國民黨飛機的平凡騷擾,筑橋的人員王煥倫、宋恒泰等人先后為之而捐軀。7月11日,舉行了大橋落成典禮,鐵道部長滕代遠同志出席了典禮。
1957年之后,鐵路部門又對大橋進行過10幾回的改造和加固,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血雨搏激流,鐵橋的榮辱沉浮、興衰變遷,不僅是這個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更是中國近現代的見證和記錄!到了2000年后,為減輕老大橋的壓力和適應鐵路提速的要求,在老大橋的東側,鐵路又新建了一座鐵路橋,形成了兩翼齊飛、交相輝映的格局。當和諧號列車風馳電掣般地駛過這座大橋、駛過這座有著擁政愛民、駛過這座被周總理親切地譽為“珍珠城”、“東方芭蕾”的城市的時候,萬人空巷、萬眾矚目,百姓奔走相告、笑逐顏開。為了適應新形勢,時速200-300公里的京滬高鐵、京福高鐵穿越蚌埠,鐵路人未雨綢繆、高瞻遠矚,新的高速鐵路專用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預計今年將雄姿綻放,一個嶄新的鐵路貨運、客運分離、加速發展的新格局和新畫卷將我們走來。無獨有偶的是,設計新穎、造型別致的淮河公路橋的運行也突飛猛進、一路高歌!
現在當再次我舉首瞻望著這座飽經滄桑的老大橋,那些為它獻出寶貴生命的鋼鐵般的戰士在暴風驟雨中建設這座老大橋時一個個小小的身影遍在我的腦海中回蕩……
孫家圩子
渡江戰役的決定性勝利,是鄧小平以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所繪制的宏偉藍圖得以實現的結果。蚌埠孫家圩子就是鄧小平手中的“一支筆”刻劃在我們心中的記憶。
座落在蚌埠市蚌山區燕山鄉孫家圩子村的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在中國軍事史、中國革命史和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省、市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
在1949年3月22日到4月4日的時間里,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和譚震林等很多領導,率領渡江戰役總前委、中共中央華東局、三野司令部和華東軍區等機關就駐扎在孫家圩子村,因此孫家圩子也就成為了渡江戰役的政治決策中心和軍事指揮中心。在這個原本不起眼的小村落里,總前委召開會議研究制定了渡江作戰的方案,總前委書記鄧小平組織擬定了渡江作戰綱領性文件《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并確定了華東軍區海軍部隊領導人選。作為渡江戰役乃至全國解放過程中的重要節點,渡江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繼三大戰役勝利后,乘勝追擊國民黨并取得決定性
勝利的一場重要戰役。渡江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國民黨22年反動獨裁統治的壽終正寢,在奪取解放戰爭全面勝利和建立新中國的奮斗歷程中,渡江戰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孫家圩子村的光輝一頁在中國軍事史、中國革命史和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沉睡多年的孫家圩子一下子變成紅色旅游的熱點。孫家圩子開發建設的重要價值,在于貫通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偉大勝利的軌跡,起到了紅色旅游承前啟后的歷史作用。在2001年5月的一天張震副主席對渡江戰役總前委駐地舊址進行過視察,并對修復總前委駐地舊址寄予了很大期望和很高要求。今天孫家圩子渡江戰役舊址已成為了皖北地區知名的“紅色旅游”景點。
我們生活在歷史里!歷史牽纏著我們的一切,如影隨形,無處不在。歷史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
蚌埠六中初一:陳雨晴
發現美麗 (字數:900)
當彩虹輕輕劃過天際,那是美;當瀑布飛流直下,那也是美;當我們手牽著手,一起創造奇跡,那,更是美!或許當你在青春期時,不會發現愛的存在,那么,就讓我們回憶,回憶之前走過的點點滴滴,慢慢發現,慢慢體會愛的存在!
那是一個平凡的早晨,那是一場普通的大雨,這件事微不足道,卻再次溫暖我的心房。那時,我才二年級,去到學校以后,突然霸道的老天爺在這種時候大哭,這是,我只穿了一件單薄的t恤,刺骨的寒風偷偷的鉆進我的衣服里,冷的我直打哆嗦,這時,我的嘴唇已經紫了,不由得全身縮在一起。看著其他同學的家長送衣服給同學,我既感到欣慰,又是那么的期待。一節課過去了,我的爸爸媽媽沒有來……‘鈴鈴鈴’下課鈴聲響了,這時我往門外一看:那是一個熟悉的身影,一個30來歲的婦女左手拿著一把折疊的十分整齊的傘和一件長袖運動服,右手的大黑雨傘還在低著雨水,她背上,還有一個在哇哇大叫的小孩。我憑著第六感走了過去。那個婦女的面怒越來越清晰;那是媽媽!這是我忍不住熱淚盈眶,因為她的全身幾乎濕透,只為了讓弟弟不要淋到,看著她憔悴的面孔,我情不自禁的撲到她的懷里。‘’多大了,還要媽媽抱,快,快走開,我全身濕的,這把傘和這件衣服拿好’我說不出話來,遞過東西聽媽媽解釋說;弟弟在家里吵,等來到學校我們正在上課,她不愿意打攪,就一直在外面等到了下課。因為家務還沒有做完,她急急忙忙的回家去了。這時雨也慢慢停了下來,老天爺又笑了起來。
這一刻,我明白,這是一種美。
當我升入初中時,班上成立了一個組合‘顛希家族’我就是里面的一員。有一周我極其失落,試卷得分不及格,精選一切都碰壁,當我和她們說后,她們就口若懸河起來‘這有什么大不了,下次努力吧!’‘想哭就哭吧’‘去跑步發泄吧’……各個都好像自己失利似的。
那一刻,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美。
其實美不難發現,只要你用心體會,美就在你身邊!
廣西柳州柳江縣柳江縣第二中學初二:江曉嫻
我發現了生活中的美 (字數:100)
美無處不在。美,是尋常的,又是難得的。有時,她會不經意地出現在你面前;有時,她卻需要你用心去捕捉。在生活中,美需要你去發現。 我發現了美,生活的美。蜿蜒于群山中的萬里長城是一種氣勢磅礴的美;巴黎鐵塔是一種竦峙的美;麗江古城是一種典雅的美;威尼斯水城是一種浪漫的美;波浪滔天的大海是一種浩瀚的美……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