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有趣的風俗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去廣西桂林旅游。在旅游過程中,我發現廣西桂林的瑤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風俗。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假如你有一天去瑤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著一漂亮的銀項圈,而且這銀項圈外人是不能碰的,這表示她還沒有結婚。因為每個瑤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長就為她訂做這個銀項圈為她戴上,只到她結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為解下來。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沒有戴銀項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問一瑤族小姑娘幾歲了,應該問:“你家酸魚淹多久了”她就會告訴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齡。如你說“你幾歲了?”她理也不理你。原來,她們從剛生下來的那天,她阿爸阿媽就一定到街上買條大魚淹下,直到她結婚那天,這魚才能拿出來做給她舅舅吃,別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個小伙子,哪天你到瑤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腳,你千萬別生氣的也揣她一腳。因為,她揣你一腳是表示她喜歡你,揣得越重說明她越是喜歡你。如你也踩她的話,說明你也喜歡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馬上就會請全寨的長老來訂親,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誰家姑娘呢?他就會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樓下唱歌,如姑娘喜歡他,就會和他對唱,如姑娘沒看上她,就會灑一盆冷水下來,那他就會知趣的走了。
同學們,你們說瑤族的風俗有趣嗎?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不會描寫
鬧婚 (字數:500)
[教材原題] 人教六下“習作二”:“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你對一些地方的風俗習慣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請你將調查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加以整理,寫成一篇習作。可以寫節日習俗,也可以寫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還可以寫新穎、別致的民間工藝品。可以是課外閱讀時知道的,也可以是通過調查訪問了解到的,還可以是在別的地方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的。 “鬧婚”是我們這兒的風俗習慣。舉行婚禮時,大人、小孩都要“鬧”上一陣,表達對新郎、新娘的美好祝福。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了表哥的婚禮。我想:這下,我這個“英雄”可有用武之地了! 晚上,聽媽媽說,擋住門口不讓新娘進房,可以得到糖。我美美地想:哇!大把大把的糖果將要成為我的“囊中之物”了!我早早地“霸占”著門口,感覺自己像個威風凜凜的大將。新郎、新娘要進門了,我趕緊“嚴陣以待”:“如果想進房,必須給我糖!”新娘給了我一包糖。“啊?一包糖?太少了吧!不讓!”我嘟嚷著,站在那兒吃了秤砣——鐵了心。“此門是我開,此簾是我裝,要想過此門,留下大把糖!”我發出連環攻擊。新娘無可奈何,只好乖乖地給了我大把大把的糖。 “鬧婚”中最精彩的節目是“抹黑臉”,即把新郎父親的臉抹黑,或化怪妝,或戴高帽等,來逗樂客人。“抹黑臉”終于開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黑手套想把姨父的臉抹黑,可姨父機靈得像泥鰍一樣東逃西竄。我急得嚷道:“我看你還是別躲,免得把衣服弄臟!”姨父不甘心束手就擒,和我打起游擊戰。我追得氣喘吁吁,還是逮不到姨父,只好發出最后通牒:“趕快過來,否則我可不客氣了!”我一個箭步沖到姨父身前,姨父這下是在劫難逃。我迅速使出絕招“少林無影掌”,頓時,姨父成了大公無私的黑臉“包公”!“哈哈哈……”大家捧腹大笑,為我喝彩…… 我趁熱打鐵,一聲吆喝,哈哈,我的“十萬御林軍”迅速而至,他們七手八腳地敲起鑼、打起鼓來,好不熱鬧!笑聲、吵鬧聲、鑼鼓聲融成一片,我們衷心祝愿表哥和表嫂白頭偕老,永浴愛河。 教師點評 風俗有特色,描寫細致,是本文的兩大亮點。你看。要糖、“抹黑臉”別具一格,相信你讀后也增長不少見識吧!特別是要糖時朗朗上口的順口溜,“抹黑臉”時的追逃和語言都寫得活靈活現,讓我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劉克錫)
家鄉風俗 (字數:600)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
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老師點評】:中心不突出
元宵節的風俗習慣 (字數:750)
元宵節習俗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了超市,看著冰柜里琳瑯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爸爸媽媽帶著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為什么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網上閱覽了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只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了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積極響應。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么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秘正等著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六年級:1656322515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