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
分類: 六年級
作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3-04
閱讀 :148
戰爭可以破壞,亦可以創造,從古往今來的各次大戰役來看,烽火連三月給我們帶來的并不僅僅只是城池的破壞,經濟的凋敝與人民的流離。愛琴海邊的詩人荷馬早在公元前幾世紀就用他的伊里亞特描繪了一場曠世的人神戰爭,浪漫的法蘭西吟游詩人也在遙遠的蒙昧時代唱出一首激蕩的羅蘭之歌,遠在東方的中國,位列四大奇書的三國演義,那周郎赤壁的一役,“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又是何等的豪邁。 約一個世紀前,音樂之國的奧地利,曾兩次飽受戰爭的蹂躪,可正是在戰爭的陰霾下,一位偉大作家應運而生,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可若從這位作家的個性與人格看來,一切卻又如此順理成章。 在那個為煽動家們蒙蔽了雙眼的年代,他保有冷靜的頭腦,作為一位反戰主義者向四面楚歌的境地吶喊,冒著生命危險與一位敵國的作家見面——那位作家正是羅曼 羅蘭,他一生的摯友,他至始至終以民主與平等的人道主義信念憂慮著歐洲與世界的未來,可最終,就在法西斯快要滅亡之際,他卻與妻子雙雙服毒。這位憂國憂民的作家一生都沒有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卻受到全世界讀者喜愛。 他,就是斯蒂芬 茨威格。 許多人應該都對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并不陌生,文中那癡情又堅忍,命運多羈的女子的遭遇是那么的催人淚下。在茨威格的筆觸間,這般個性細膩又激烈的女子比比皆是,她們追求個性,追求平等,本著“不自由,勿寧死”的信念展現出一個個柔情似水又渴望自由的心,無論是陌生女子,墮胎婦女這些隱了名的,出生下層的平凡女子,抑或瑪麗 斯圖亞特,瑪麗 安東內特這些真實存在的,立于統治顛峰的貴婦,在她們蕩人心魄的倒影中,卻總有著男子般的剛毅。 若說萬字的文章只能白描出一個“扁形”的角色,那么,像斷頭艷后與斷頭女王這兩部傳記文學,無疑能夠更好彰顯出一個女性多角度的形象。 瑪麗 斯圖亞特與瑪麗 安東內特,兩位瑪麗,兩位曾經[1] [2] [3] [4] [5] [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