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我最喜愛的特色小吃——云南“過橋米線”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在中國這個注重飲食的國家,東南西北個個地方都能找到各具特色的美食。當然,每個地區的風味不同,人人也都各有所好,從宴會的正餐大菜,到街頭的風味小吃,都是許多美食家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在眾多的美味佳肴中,我卻最喜愛云南的“過橋米線”。
記得第一次吃“過橋米線”是很偶然的。那是個星期天,跟媽媽逛街不知不覺都過了午飯時間。碰巧經過豐富路,看到一家“云南過橋米線”店剛巧在新開張,推開店門,香噴噴的雞湯味便撲鼻而來,雖然不是正常就餐時間,但是潔凈寬敞的店堂里還是有不少客人在品嘗美味。當服務員把熱氣騰騰的一大碗飄著金黃雞油的濃湯和各種菜品及燙熟的米線放到桌子上時,我的食欲立刻就被打開了。我迫不及待地按照服務員的指導,先將肉片、火腿片、鵪鶉蛋以及熟的雞塊等主料倒入濃湯,然后將蔬菜、蔥花、香菜等佐料倒進湯里,最后再將雪白的米線放入其中并用筷子輕輕地在湯里攪拌。此時,濃郁而撲鼻的雞湯香味不斷刺激著我的味覺,看著濃湯里漂浮著的薄如蟬翼的白色肉片和紅紅的火腿片、整塊白皮粉肉的雞腿、翠綠的蔥段、菜秧以及黃白相間的鵪鶉蛋,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小吃在自己的親自參與下已經完美地呈現在了我的面前。我輕輕地嘗了一口,哇,一時間,肉的鮮嫩與米線的清香以及雞湯的鮮香一下溢滿我的口中,天下怎么還有這么美味的東西啊?我簡直難以置信!我不停地一口接一口地吃著喝著,最后要不是肚子實在撐不下了,我真想把那碗雞湯喝個底朝天。
品嘗過“過橋米線”后,我問媽媽:“這么好吃的東西是誰發明的?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啊”媽媽笑著說:“這里可有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呢!據說清朝時期,云南蒙自縣城外有一湖心小島,有一個秀才為求安靜在小島上苦讀詩書,而他的一日三餐都要靠妻子過橋送來。可是路途遙遠,每次飯菜送過來都變涼了。做妻子的為此焦慮歉疚。有一天,妻子做了丈夫最愛吃的雞湯和米線,為了方便攜帶,雞湯和煮熟的米線是分開的,而在送去的途中,妻子因為過度勞累而暈倒在小橋邊。等到秀才尋來并喚醒妻子時,他們驚奇地發現裝雞湯的瓦罐還是熱的。原來是雞湯上一層厚厚的油阻止了熱量的喪失。從此妻子每天依法炮制,秀才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讀書也更加用心,終于考上了狀元。因此后人就把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米線叫作‘過橋米線’,并因此衍生出了秀才米線、狀元米線、牛肉米線等等許多品種。由于其湯燙味鮮、肉片細嫩、米粉清香等特點,所以成為云南地區別具一格的傳統風味美食”。
聽了媽媽的介紹,我更加對“過橋米線”這種云南的風味美食情有獨鐘了!因為它不僅美味,還書寫了愛的奇跡!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詳略不當
小吃攤真討厭 (字數:550)
今天我心情不錯,決定出去轉轉玩玩,這不,我已經來到了老城那條古街。
看到眼前的景像,我大驚失色,原來一塵不染的老路,現在變成臭氣熏天、灰塵狂舞、遍地狼藉的油漬路。路邊堆滿了小吃攤殘余的垃圾,垃圾筒里的簽子、紙盒、餐巾紙、一次性筷子,堆成了一座小山……
看罷多時,我不禁嘆息一下向前走去。突然,一股刺鼻的異味“鉆”進我的鼻孔,不一會兒,一大團異味爭先恐后地撲面而來,我向四周一瞧,原來是木炭與羊肉烤糊的味道,非常的難聞。
再看看小吃攤的老板們,一個個黑得跟非洲人似的,尤其是那雙手,黑得無法形容。他們用那雙黑手在簽子上穿肉,我不禁作嘔。那些伙計們正在用黑得看不出本色的毛巾刷著碗筷。
我很費解,這么臟的地方,人們竟然來往不斷,那小吃攤上,這“波”未走,那“波”又來,隨處都可聽到人們與小吃攤的老板討價還價。我的好心情一掃而光,直接回了家。
經常光顧小吃攤的人們,我要告訴你們,這些小吃攤連基本的衛生條件都不具備,做出來的東西能干凈嗎?所以,請大家遠離務必小吃攤。
小吃攤的老板,我警告你們,你們只顧著個人利益,你們就不考慮一下這樣做對社會、對環境有多么大的危害啊!我市正在創建文明城市,你們的小吃攤就像那潔白的絲綢上的一個大污點,請你們快快醒悟,改行!另謀生路!
小吃攤真討厭!
河南洛陽洛陽市實驗中學初二:張寶
我喜歡的小吃 (字數:500)
你可曾嘗過一種包子,它個頭雖小,那味道可真是頂呱呱。對了,那就是小籠包。要吃小籠包,還得去正宗的南翔小籠店。
有一天,爸爸特地早早地起床帶我去品嘗南翔小籠。我睡眼朦朧地跟著爸爸出發了,嘴里還嘀哩咕嚕地說:“南翔小籠到底有什么好吃的,要這么早起來?”到了南翔,我們進了餐廳,就聞到了陣陣香味,我們迫不及待地點了小籠。十分鐘后,熱騰騰的小籠上桌了,它的外皮極薄,一個個玲瓏剔透,里面的肉餡若隱若現,淡淡的綠色,我知道了餡料中還加入了蔥末,好看極了,讓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了一個小籠,蘸了點醋,張開大嘴,準備吃時,只聽爸爸大喊:“慢,當心燙。吃小籠時要先把小籠里的燙吸干,再吃小籠。”于是,我學著爸爸的樣子,撅起小嘴,輕輕地在皮上咬了一個小口,開始小心地吮吸里面的湯汁。吸得差不多了,我馬上將小籠包子一口送進嘴里。慢慢地咀嚼著薄薄的皮和富有韌性的餡,這感覺真是好吃極了!一籠吃完,我又狼吞虎咽地吃起了第二籠,肚子仿佛永遠也不會吃飽似的。再看看周圍的人們,一個個也都吃得那么津津有味。爸爸笑著問我:“下次還吃嗎?”“恩,恩”我急忙回答。
這就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小籠包。它小巧玲瓏,但滋味卻能使你陶醉不已。
康城學校六年級:張霖童
家鄉的民間小吃 (字數:1000)
朋友,歡迎你來我家鄉做客,一品我家鄉的風味小吃。
我的家鄉樂清,風味小吃眾多,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番薯黃夾和白象香糕。
番薯黃夾
今天放學,媽媽帶我去柳市買有名的翁洋小吃—— 番薯黃夾。
哇,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番薯黃夾,正穿著半透明的黃綠色的外衣,在陽光下金燦燦,好討人喜歡。我發現它有著餃子一樣的形狀,小拳頭那么大的個頭。站在那里,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饞得我垂涎三尺。我連忙叫媽媽快點買幾個,呀,怎么那么便宜,2個只要1、5元錢,我咬了一口,有點辣又有點甜,黃澄澄的番薯皮入口即化,里面的餡肉香嫩可口,我仔細一看,里面夾著五花肉丁、酸咸菜、五香豆腐干、蝦皮和蔥花,真是好味道!聽媽媽說,番薯黃夾雖然便宜,但是做起來可麻煩了,要先炒餡料,再將紅心番薯去皮,切塊,燒熟,又不能煮的太爛,然后將番薯撈出來,用勺子搗成泥,再加入番薯粉,這糊狀的番薯粉揉多揉少可是大有講究的,多了吧,沒韌性包不住餡料,而少了呢,又會甜味不足,而且要讓番薯黃夾吃起來有韌性又不失風味,還得用力地揉,直到兩者的混合物沒有了白的粉粒、紅薯不再結塊才算合格,然后用手捏出乒乓球大小的一塊,放在掌心揉成比較規則的圓形,壓扁,包入內餡,捏好邊緣,放入蒸籠里面,蒸十五分鐘后才可以吃到又爽口又美味的番薯黃夾。
吃著這么滑嫩的翁垟小吃——番薯黃夾,我不禁為樂清人民的心靈手巧而自豪。
白象香糕
白象香糕,原名白象公記牌香糕,是樂清市北白象鎮公記南北貨商號所創,迄今已有50多年歷史。它以糯米粉為主料,芝麻、棉白糖、桂花作輔料,經蒸制而成,其特點是色白味甜、柔酥軟。
它用一張正方形的紙包裹著,打開一看,里面平躺著五條長方體的香糕。下面我給大家講講它的加工過程,只要先把糯米碾成粉,用水和好,不軟不硬。然后在揉好的糯米粉里摻入芝麻,接著,把特制的平底大砂鍋用水蘸均勻。不看不知道,里面竟布滿了一個個“方窩”。最后,把糯米粉鋪上鍋,嵌上桂花,整個過程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也可算是一項繁瑣的工程了。
蒸好后,稍稍晾會兒,把砂鍋倒扣在案板上,底上稍灑些水,一點點把砂鍋拿起來。眼看大功告成,在香糕表面抹一層香油封住,這樣,吃的時候里面還是熱的。
白象香糕的味道是極香甜的,只覺得那糯米粉要把嘴粘住,那香甜可口之氣沁人心脾 。
朋友,歡迎你來我家鄉做客,一品我家鄉的風味小吃。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不會描寫,詳略不當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