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wǎng)站!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這本書是大作家龍應臺記錄她的兩個孩子-華安和華飛的成長經(jīng)歷。
書中每一個小故事都能體現(xiàn)出一位母親對她的孩子們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華安和一個同伴的盜竊行為。華安的同學弗瑞第進了一家超市,趁售貨員小姐不注意,藏了一包糖,就溜出這家超市,找到了華安,請他一起吃糖果。華安當然不問糖果是怎么來的,就與他一起分享了。超市的老板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等他“欣賞”完這一切后,第一時間把華安的母親找來。這位母親來后,并沒用罵他們倆是小偷,而是溫柔而嚴肅地問了弗瑞第當時的情況,并告訴他亂“拿”東西是不對的,從弗瑞第的口中還了解到華安是他的“共犯”。當然,這位母親也還是用同種語氣告訴了華安“共犯”是什么,并讓他寫檢討。
從這件事中,就可以感受到這位母親對孩子的尊重;假若她當時直接就罵那兩個孩子“小偷”,那么就不知道他們將來會不會因為這句話而去偷更大的東西了?對孩子的尊重真的很重要。
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事情。有一件事,發(fā)生在我小時候。那時,家里有一盒進口的巧克力,不但氣味很香,而且味道很甜。還小的我,覺得有好東西應該和別人分享,于是竟把它拿進廚房,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地上喂起螞蟻來了。晚上,我興沖沖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當時夸我了一句很有愛心,就忙著做家務了。現(xiàn)在想想,媽媽真是太偉大了。我做了這樣一件大“好”事,媽媽不僅沒批評我還夸了我的獨立選擇和獨立做法,這比起一個一不小心弄臟了衣服上一個角就要被父母批評的孩子要幸福多了。
尊重的力量可真強大。這本書不光是記錄兩個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還是一本會告訴你人與人溝通的秘訣的寶典,所以我建議大家去看一看。
【老師點評】:詳略不當,情感不真實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字數(shù):1200)
寒假把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躺在沙發(fā)上看著書,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溫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溫柔。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這獨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個只有5歲左右的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獨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樹葉鋪成的小路上,一切都顯得那么美麗,那么安靜。封面上還有這么一段話: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段話慢慢的,似乎還有很多的話,很多的言語,但是全部已經(jīng)不重要了,作者龍應臺已經(jīng)愿意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等待,來欣賞……
龍應臺一貫以尖利敏捷的文風著稱,但這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每一個字都是那么的柔軟,是一個母親從心里流出來的潺潺溪流,兩岸風景無有突兀,但美如畫卷。故事講的是龍應臺經(jīng)歷兩個兒子幼年的成長中以及過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媽媽”是那樣可愛的一個中國臺灣女子,她在自己的異鄉(xiāng)、兒子的故鄉(xiāng),用愛與理智撫育上天送給自己“作為女人的禮物”,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文中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峰回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shù)的忍俊不禁,無數(shù)的低回溫柔。成長,是如此可愛的過程;母親,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字眼;孩子,是這樣的讓人心生溫柔……
看到封面我沒有認為封面及插圖跟書的內容有什么關系。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fā)現(xiàn)了其實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看得出來,每張照片的顏色都不是那么鮮艷甚至有些泛黃,家具及汽車也都和現(xiàn)代掛不上鉤,即便如此,我卻從中發(fā)覺每張照片都是那么的溫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愛,照片中的環(huán)境是那么的優(yōu)美--有綠草紅花,也有金黃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是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從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現(xiàn)在有些家長,很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一下子就成功,一下子就望子成龍,于是就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興趣班,一個周末就只有半天的時間做回家作業(yè),時間緊張極了。我認為,這樣不但讓孩子學不好學校里的課,更使孩子外面上的課給沒有學進、學透,這樣,又花錢,又花時間,還在弄個體力透支,這樣又有什么用?
這些家長應該好好問問自己,好好反省自己。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母親的本能,給我們自己的尊嚴,卻不是每一個家長所能辦到的。在我們的傳統(tǒng)中并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平等的人。這些家長應該學學向龍應臺這樣的母親,嘗試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
有些孩子一下子周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課,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么慢慢來呢?為了不甘人后的家長們陪著孩子們學這學那,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們的未來”,那樣的想當然,可是,可曾想過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老師點評】:感受不深刻,語言欠流暢,表述不清晰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