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細微之處見精神一一觀電影《驚濤駭浪》有感
分類: 觀后感
作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9-18
閱讀 :214
今天下午,我們在學校禮堂觀看了電影故事片《驚濤駭浪》。電影以1998年我國長江、松花江流域發生的百年難遇的特大洪澇災害為背景,展示了一幅軍民抗洪的恢弘畫卷。看完影片,我幼小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一個個難忘的鏡頭始終縈繞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紅軍團四連全體官兵經過五晝夜奮戰,九江大堤決口終于被成功堵上了。九江抗美援朝的老戰士為他們敬酒送行,而戰士們伸出來的手卻慘不忍睹。有的,傷口布滿著血跡;有的,腫得青一塊,紫一塊,連端酒杯的力氣也沒有了……真是難以想象,他們在抗洪搶險中,是怎樣用這一雙雙傷痕累累的手拎起百斤沙袋,馱起一塊塊磨盤大的石頭?這需要多么堅強的意志和勇氣呀! 魏老兵為抗洪來到了自己的家鄉江岸村。他與自己的盲奶奶約定:魏老兵每拉一車沙石,盲婆婆就掰一粒玉米,以摁三聲卡車喇叭為信號。于是,一車復一車,一粒復一粒,玉米越積越多。沒過幾天,就裝了一大盆。可是,當魏老兵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堵大堤的管口犧牲了,再也回不來的時候,紅軍團軍長的兒子——四連連長張成文開著魏老兵的車返回林水,遠遠看見魏婆婆,他和車隊的戰友們不約而同地摁響三聲喇叭,向魏婆婆致敬……這喇叭聲,寄托了戰友對魏老兵的深深哀悼和懷念之情;這喇叭聲,又分明是對洪水不屈的誓言:嚴防死守,確保大堤安全。 1998年的夏天,我還小,剛走出幼兒園,準備讀小學。 那次洪水,對我來說是模糊的。幾年后的今天,我已經長大了不少,開始從影片的一個個細微的鏡頭中汲取一種力量。這力量,就是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勇氣和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