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讀《弟子規》有感
2010年8月日星期五睛
我們小區組織了一個誦讀經典的暑期讀書會。昨天是讀書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圍繞“百善孝為先”這個主題開展的。其中,最讓我難忘的一句是:親有過,諫使更;怡無色,柔無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說到這里,我想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的父親名叫李淵。有一次,李淵下令攻打一座城池。這可把李世民嚇壞了,因為他知道攻打那座城池是必敗無疑的,而且率軍的父親也會有被擒的危險。李世民連忙勸說父親,可是李淵根本不聽勸,還是執意要攻打那座城池。李世民只好跪在父親的軍帳前大哭,整整哭了一天一夜,也整整跪了一天一夜。李淵非常生氣,就拿皮鞭鞭打李世民。可李世民卻對父親說:“父親,您打我沒關系,可一定不要攻打那座城池呀……”最后,李淵終于被李世民的真誠所感動,沒有攻打那座城池。
這是一個關于孝的故事,也是對《弟子規》中“親有過,諫使更;怡無色,柔無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一個很好的解釋。我很慚愧,跟李世民相比,真是差十萬八千里!我以后一定向李世民學習,爭取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重慶市沙坪壩區一實驗小學二年級:趙夢汐
《弟子規》讀后感 (字數:250)
《弟子規》讀后感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和同學們一起開心的背誦著《弟子規》。 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以前,我有時會對媽媽說得話一點也不聽,并頂撞媽媽。從學習《弟子規》以后,讓我懂得了父母呼喊時要一聽到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答。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拖延或者推遲偷懶。并讓我知道,父母教導我們時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在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弟子規》,并深刻地理會《弟子規》的意義。 新疆喀什市第十二小學一(八)班《弟子規》讀后感(8) (字數:450)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布。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的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說:“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可自從我學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壞習慣更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來指點迷津,這就是圣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會兒就直叫他們名字。可學了《弟子規》里有一句:“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從此以后,我會有事無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說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弟子規》感悟 (字數:250)
《弟子規》里面有許多道理。這些道理,會讀會念,沒有用處,最重要的是會做。
做子女應該孝順父母,我們只有一個爸爸、媽媽,從我們出生時到現在,他們都在很辛苦地把我們養大,并且希望我們成才。平時爸爸媽媽對我們嚴格,其實是爸爸媽媽對我們的一種愛。
如果我們任性而為,容易出錯,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心里面要記住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處處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孝順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
除了孝順父母,做人還要誠實守信。開口說話,一定要做得到。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于花言妙語,更不能使用。
《弟子規》里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要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新會實驗小學三年級:熊毅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