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讀《沒有任何借口》有感
記得有一位名人曾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我對這句話的體會非常深刻。“no excuse!”是我讀過的許多書中印象最深的一本好書,它的作者是美國費拉爾·凱普,它的中文名字——《沒有任何借口》。讀完這本書使我懂得:“沒有任何借口”體現的是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是啊,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正是具備這種精神的人:他們想盡辦法去完成任務,而不是去尋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在當今的社會中,這樣的人肯定有,但也只能是大海撈針!讀了這本書,我雖然知道做一個責任心強、不找任何借口的人很難,可我還是盡力去做的。有一次,眼看著就要期中考試了,媽媽還是一會兒給我上這個,一會兒讓我學那個,弄得我忙來忙去,每天寫一大堆作業。甚至給我定了一個時間表,讓我在一小時內寫完學校所有作業,用半小時做完課外作業,一小時復習英語……,看了這張時間表后,我想去找媽媽理論,告訴她:“課外作業這么多,現在又是復習,怎么可能一個半小時把作業做完……”。可眼前卻浮現出偉大的巴頓將軍不找任何借口,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在短時間內出色地完成任務的情景,我非常慚愧,我這不是在尋找借口嗎?這樣能學好書本知識嗎?我立即調整情緒,認認真真地完成每一項作業,結果不但在媽媽安排的時間內完成,而且提前了半小時!同學們,平時在我們周圍也經常會聽到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借口。上學遲到了,會有“路上堵車”、“鬧鐘壞了”、“手表停了”等等借口;作業沒完成,會有“作業本忘記帶來了”、“昨天忘記抄作業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作業沒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無處不在。借口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了找借口的習慣,你的學習就會拖沓、沒有效率。同學們,千萬不要讓找借口成為你的習慣,就從現在開始,杜絕每一次尋找借口的行為吧!讀《最珍貴的廢書》有感 (字數:550)
晚上睡覺之前讀了一篇篇幅不長的文章題目是《最珍貴的廢書》,我深有感觸。
作者在收拾屋子的時候,翻出兩本布滿灰塵的小學課本作者撫摸它們半晌,沒說話。書是作者媽媽在他上高中時給他買的。他媽媽是一位一字不識的苗家婦女,那一年她起早摸黑喂了兩頭豬,終于置辦了一對銀手鐲。因為我家鄉有種風俗,女人去世時只有口中含金含
有一天,媽媽把作者拉到僻靜處高興地說:“孩子,我替你買了兩本考大學的書,人家說只要用這本書考大學包中。”作者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媽媽肯定上當了。當得知媽媽用兩個鐲子換來了兩本小學課本時作者看著滿懷期望的母親時,強壓下淚水和屈辱說:“太棒了,行的。”后來我考上了大學,母親說:“這兩個鐲子花得值。”她甚至想找賣給她書的人道謝去。銀才能入土為安。
天下所有的母親都很淳樸,淳樸得原為孩子鞠躬盡瘁甚至犧牲。我不由地想起我的媽媽。每天中午放學我小跑到家,一進門就聽見茲茲拉拉響,便聞見飯菜香。我喊聲媽媽,她就沖著我笑,傻不拉嘰的,我仔細一想,母愛不就是這點點滴滴瑣碎的小事嗎?
那位母親也很傻,這樣的悲劇,是由于那時的貧窮落后造成的,我現在一定要珍惜手里擁有的優越條件,不但學好中文還要學好外語,將來走遍全世截也不會被人欺辱。
我想,這位母親一定會如原以償地入土為安的。雖然她不含金不含銀,口中含的卻是兒子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啊。
南京六年級:1102428153
憤恨與惋惜——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 (字數:500)
前幾天,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讀完后,我感到無比的憤怒與惋惜。
圓明園建于1709年,有“萬園之園”的稱號,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為珍貴的歷史文物。然而,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卻在1860年10月6日那天,被貪婪的英法聯軍洗劫一空。可恨的是,他們還放火燒了圓明園!
我傷痛啊!當時的中國是那樣落后,以至其他國家欺負我們。落后了,就要挨打!可是,面對這些可恨的侵略者,那時不堪一擊的中國人能做些什么呢?
現在,睡獅已醒!無數中華子女經過無數次艱苦的斗爭,終于埋葬了灰暗的歷史,迎來了嶄新而美好的新中國。
例如: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上宣布新中國成立;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發射成功;2008年8月8日,北京順利舉辦奧運會;2010年5月1日,上海成功舉辦世博會……許許多多的國家向我們的中國投來了羨慕的眼神。我們的祖國——中國,已經成為了一顆在世界的東方閃閃發亮的寶石。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祖國做出貢獻!因此,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中國人民的后代,我一定要時刻銘記: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陽江市實驗小學五年級:左沛瑜
讀《不肯出讓的尊嚴》有感 (字數:500)
車開了,載著一車屈服的人和唯一一個不屈服的女人。”讀完這篇文章,出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文章大意是這樣的:一輛開往省城的客車,停在一個前不著村、后不看店的地方,賣票人和司機以強硬的口氣宣布要增收10元交通費。其他乘客都紛紛拿出錢,只有收到那位坐在最后的少婦時,她卻望著窗外,好像不曾看見車內發生的一切;氣極了的賣票人揮掌朝不肯交錢的少婦打去,少婦的臉被打得歪向一邊,卻又固執地轉過臉來直面賣票人。剎那間,車上所有的人都被少婦的那份“頑固”驚呆了。
剽悍強壯的售票人,華貴美麗的少婦。她絕對不是沒有這區區的10元錢,她也絕對不是不肯出這10元錢,她不肯出讓的只是車上那些“膽小怕事”的人隨時隨地都在一點一點出讓的人的尊嚴……
我還讀過這樣一個故事:1995年春天,在珠海瑞進電子公司跪倒了一大片打工仔、打工妹。這只是因為一次破例的10分鐘休息,令工人們高興得忘了南韓老板金珍仙定下的鐵規矩:休息時一律列成4隊離開車間。
唯一拒絕下跪的是一個22歲的小伙子,金珍仙一遍遍地命令他,金(金珍仙)的家屬也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勸,但他仍站著。小伙子說:“死也不跪!我是一個有人格、有尊嚴的中國人!”
的確,在最需要尊嚴的時候,往往也是尊嚴沉重得讓人難以用身心扛起的時候。
尊嚴是冰天雪地里的那一束開得最扎眼的臘梅;尊嚴是喜馬拉雅山上盛開的雪蓮;尊嚴是在茫茫海洋中突然出現的船舶上颯颯飄楊的國旗……
下一篇: 讀《為失敗干杯》有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讀《帶銀鈴的長臂猿》有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