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我看三國
合久必分,分久必和。正因如此,才促使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皇帝無能,黃巾起義爆發,諸侯群雄并立,鎮壓黃巾起義,使得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大批的英雄,諸侯群雄并立。北方軍閥董卓這時又乘虛而入,另立了漢獻帝,自己攝理朝政。后曹操又挾天子以令諸侯。
劉備集團這時一直處于弱勢,沒有軍師,毫無英雄用武之地。直到得到了臥龍先生諸葛亮的幫助,在赤壁之戰中打勝了曹操軍團,獲得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和益州。逐漸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但是隨后,劉備的弟兄關羽和張飛相繼死掉,劉備在討伐吳國的路程中,被陸遜打敗,病喪白帝城。曹操也在關羽死后病逝。
總的來說,三國時期就是諸葛亮北伐魏國,前后幾次討伐,不是因為司馬懿就是內部起內訌,導致了諸葛亮北伐的一次次失敗。最后,操孫劉三家都沒統一全國,反倒給司馬炎統一了。
三國可謂奇才輩出。武有呂布關羽,文有郭嘉諸葛亮。雖說這個故事的結局不太好但中間的計謀卻神出鬼沒,打斗也膽顫心驚。
三國 (字數:1000)
我自幼酷愛歷史文學,于書中所見的壯烈人物甚是不少。然而,真正唯我所愛的卻只有文天祥、屈原和陶淵明。我已不能記住是從何時喜歡他們了,只是覺得他們的人生很精彩,自然,我認為自己的人生也該和他們一樣。
那年冬天,我去觀覽文天祥紀念館,所感甚多,令我至今不能忘卻。進入正殿的階梯旁邊,有幾株令人醒目的松。它們并不太高大,并不能與黃山松媲美,更不可能驚天攝地。可是看了就有一種正氣浩蕩的感覺,令人無法回頭。我仔細觀摩著它們,它們的高度隨著階梯的上升而升高,錯落有致。它們雖然身材并不顯高大,卻比經過它們面前的人們,腰更直,首更昂。看到正殿的匾額“正氣堂”,又想起剛才幾棵松的模樣,我不禁回憶起了這段歷史。
當年南宋就快滅亡,文天祥為了宋朝的繁衍,趙氏的長存,起兵勤王。明知已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但是,他卻說:“受君之恩,食國之祿,應以死報國。”那時朝廷中的官員大部分已經不知所蹤,剩余的又分做兩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戰。兩派鬧得不可開交。就連當時的皇帝和太后都愿意投降,保全性命。他們都低頭了!第一次看這個故事時,本以為文天祥會順應大勢,一起投降,然而,他卻依然率軍抗擊。畢竟已是窮途末路,他失敗了。元朝皇帝許以高官厚祿,文天祥不拜元朝皇帝,不做元朝官員,他隨時都在反抗。武力已盡,就用文力。他作《過零丁洋》《正氣歌》言明心志。我最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我敬佩文天祥的豪情壯志,也想有和他一樣的人生。驀然再回首,階梯邊的松依然屹立著,不過,我感覺到它們有更重要的意義。觀史海,有多少壯烈之士,歷史的道路,朝代的更替是用骨骸鋪建的。文天祥只不過是一粒微小的石子,只因他有令人蕩氣回腸的豪情壯志。他用生命謳歌了松代言的國魂,使我們熱血澎湃的“戰之國魂”。
我依然喜愛閱讀屈原的《離騷》,既不失浪漫,亦不乏抒情。“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浪漫抒情,宛如天成,不乏理想,慷慨以歌。楚國懷襄二王昏庸無能,依然在國家存亡之際,屈原魂斷滾滾汨羅江。沒有人逼他,他是自愿的。他固有一身浪漫思想,絕世才華又奈何?他空有愛國之志,卻無兵馬,不能為國馳騁,雖處政壇,卻屢遭排擠,物是人非。屈原,只能夠作辭,他以清秀的文學情操開創了浪漫的楚辭先河。他,已經言明了他的愛國之情。我記得自己以前瀏覽國文美圖,曾見過蜀南竹海,又不禁回憶起當年游覽此地。每當走過叮咚溪水,耳中是清脆的聲音,林中之風輕輕地飛過,揚起了竹的須眉,沙沙作響。現在細細想想,仿佛是屈原,我尊敬的人的靈魂,在千萬年后化作清風,依然在我耳邊呢喃。噢,對了,我聽到了,聽到了《離騷》,弦外不乏《天問》。確實,當年的屈原,他是亡國之際的一棵頂天立地的竹,他不能改變眼前大地的毀滅,只能帶著永世不濁的情操和思想,永遠沉入江水,看著它,笑著它。后人游歷時,再在耳邊絮語。他的離去,沒有使更多的人喪失了生命,這依然是中華民族所崇敬的精神,依然是偉大的國魂,“和之國魂”。
雖然文天祥和屈原,一位是戰死而言愛國之志,一位是犧牲自我而寫愛國之情,令人敬佩。可是,我所崇敬的陶淵明,一位偉大的詩人,卻有著不同的方式言明心志。
我自認為桃花是一種代言者青春、美麗的花兒,將朝陽之氣含蓄的透在粉紅的花瓣里。菊花亦然是一種超凡脫俗、圣賢隱士般的花兒。陶淵明愛菊,卻能執筆寫“桃花的事兒”,不過,我更認為他有著梅花的傲骨和氣節。讀書知,東晉孝武帝時期,已經是晉朝的末期了,自然政治渾濁,世風日下。陶淵明,他雖曾為官,但不會武功,自然不可為沙場建功,論文,亦受排擠。他不愿意妥協,他實實在在成為一個農民,這是對腐朽的晉王朝最大的諷刺。我每每閱讀他的詩文,總是有歸隱田園、男耕女織的夢想,就算是離開現在生活的社會主義社會。我愛大自然,經常幻想著,如果在古代,我是一個像陶淵明一樣的人該多好。去年,我參拜廬山的陶淵明墓,見他所作詩,甚是悠然。親人們都希望我能回家后寫篇文章,可是我已覺得“心中有感書不得,陶潛題詩在上頭”。我在乘車返鄉的路途中,曾睹一片片的梅花,畢竟不是梅花盛開的季節,所以并沒見著壯闊的梅花景。我思量著,梅花代言著傲骨、富麗而不妖嬈。我想到了陶淵明,或許他家道中落,經濟困難,可是卻又有一筆豐富的精神食糧,文筆清秀卻不顯妖媚,“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每每讀到此句,則心曠神怡,不能自已。他看不慣晉末的歪風邪氣,于是隱居,與青山常伴,白水相依,我相信,這是他對當時朝廷的最大諷刺,而諷刺的背后,就是他愛自己的祖國了吧?我佇立在這片梅花林,雖然現在花無齊放之樂,也沒有花香纏綿,我卻看到了風雪中,隱隱約約的遠處的那株梅花,蒼茫的風雪,尤見虬枝崢嶸的熾烈的紅,它給人一種心窩的溫暖,這是不關乎體溫的溫暖,是催人奮發而又清新俏麗的那株梅花。陶淵明的愛國之情,盡隱于他對祖國的諷刺,這種隱士的愛國情意,我稱為國魂,它不同于文天祥和屈原,因為它是“隱之國魂”。
書此長篇,心中又有了渾然而生的愛國情,這是一種十分平靜的心情,是灘幽寂而不容打破的水鏡,既有熱血的澎湃,又有以死言志的決心,也不乏與世隔絕的超然脫俗,我想,對祖國的愛,有了更深的見解了吧。松竹梅,三君子,文屈陶,三圣賢,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靈魂,這種靈魂將常伴我左右,讓我蘊含著松竹梅的品質,讓我謳歌著百千年前的歷史,給予我一個現代人的啟示。此刻,烙一萬古蒼松的印記,來升華自己的熱血;眺一凌駕青云的竹影,來升華自己的決心;舞一段大地正濃的梅香,來升華自己的思想。我要松竹梅的國魂,來凈化自己的靈魂,讓人生更有意義呀啊!
【老師點評】:中心不突出,文題不符
我看《火影忍者》 (字數:250)
最近,我看了一部日本的動畫片,名叫《火影忍者》,我感覺這步片子非常好看,我也漸漸入了迷。這部片子很長,比《大長今》還長,有190多集,我只看了一小半。
這部動畫片很感人,有好多集我都是邊看邊掉眼淚,我被那些忍者們舍己為人的精神感動了。宇智波佐助為了不讓同伴旋渦鳴人受傷,擋住了白的千本(一種有毒的金針),而他自己卻被射中了。
我最喜歡堅強的鳴人,他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會勇敢的去面隊。中忍考試那一天,成績倒數第一的他和成績順數第一的日向寧次對戰,盡管鳴人被寧次打得傷痕累累,但他還是堅強的站起來,說:“我絕對會贏!”一個12歲的他,卻有這么堅強的意志,你們說,這世界上還有挫折能難到他嗎?
《三國演義》讀后感 (字數:250)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都知道,它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書中主要內容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靈帝昏庸無道,后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推舉袁紹為盟主起兵討伐董卓。董卓后被呂布殺死。再經群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占益州、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占江南。就這樣又過了100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
其有三個有趣的故事。就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火燒新野。
火燒赤壁是赫赫有名的。故事大概內容是;曹操在有利的情況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至戰敗。劉備、孫權結盟抗衡,揚水一戰,巧用火攻最終以弱勝強。
我從三國故事里得到的啟示是;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魯莽行事,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文興街四年級:胡總瑞
點評教師:譚川老師
下一篇: 讀《上下五千年》有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讀《回憶魯迅先生》有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