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觀《雀之靈》記
讀罷謝婉瑩的作品《觀舞記》,看過楊麗萍的舞蹈《雀之靈》,心頭立刻產生了一個強烈的沖動:寫一篇描寫孔雀舞,激賞楊麗萍的散文。
跟謝婉瑩筆下卡拉瑪和拉達的印度舞不同,楊麗萍的孔雀舞沒有濕婆羅,也沒有銅燈臺,舞臺上空無一物,黯黑一片。不過,沒有布景的布景,自有其妙處——它給觀賞者留下了虛擬想像的廣闊空間:你可以說,那里是云南的香格里拉,那里是云南的西雙版納;你還可以說,那里有鳳尾竹、孔雀樹、蝴蝶會,那里有筒裙蠟染、傣村苗寨、竹樓佛塔……那是一派旖旎的熱帶風光。
在射燈的追蹤照耀下,楊麗萍攜著裊娜的剪影,緩步走到舞臺中央,立即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與此同時,她的左手:捏緊的中指與拇指構成孔雀的嘴巴;手掌與扇形地翹起的食指、無名指、幺指共同構成孔雀的頭顱;擎起手臂構成孔雀的頸項。她的右手提起裙裾,仿佛孔雀開屏,整個肢體形成了“三道彎”,這是傣族孔雀舞獨特的造型。
她翩翩起舞了:或站或蹲,或跪或伏。跟謝婉瑩筆下卡拉瑪和拉達的印度舞相同,楊麗萍的孔雀舞也以長眉妙目、纖手柔腰作為妙曼的舞蹈語言,也有漫步和旋轉,也有扭胯、抖臂,也穿艷麗的裙裾。不過,楊麗萍后髻上插了一根孔雀的翎毛,身上穿著一襲落地的白色連衣裙——繡有水滴狀的金圈圓眼,一提起展開就如同孔雀開屏那般漂亮。
這舞蹈也配動聽的音樂,不過沒有碎繁的鈴聲,沒有疾驟的鼓點,一小段女聲哼鳴后,穿插響起葫蘆絲、竹笛、小提琴和吉他之聲,悠揚的旋律直到高潮部分才出現短暫的急迫。
楊麗萍給觀眾欣賞到的是那么一只孔雀:她獨自在靜僻的森林中散步、飲泉、戲水、沐浴、梳羽、晾翅、抖翼、開屏、翻飛、翔舞,無拘無束,安逸悠閑。
搔首弄姿、迎風挺立、跳躍旋轉、振翅翱翔幾個舞段,就像一塊塊磁鐵,把人們的目光完全吸引過去,使之停留在那模擬頭頸的左手上,投射在那模擬翅膀的雙臂上。指腕細膩的張翕蜷舒、肘臂柔韌的扭顫搖蠕,酥軟無骨,最令人嘆為觀止。
舞蹈進入高潮:但見楊麗萍倏爾捏起裙擺大幅抖動,疾速旋轉。這也許是雄孔雀突然被什么觸發,變得莫名欣喜,一邊不斷轉身面向雌孔雀,一邊突突跺腳沙沙開屏,以自己的雄姿去贏取雌孔雀的芳心。
舞者不怕犯忌:在大部分時間里,舞臺燈光打得很暗,只把她頭手腰身的剪影般的輪廓勾勒出來,有意隱藏她的正面和五官,只露出側面或背部,為的是著意突出手和臂。對此,觀眾已經不在意,不挑剔了。
孔雀舞是云南傣族人的信仰,因為他們覺得孔雀最為美麗,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是生命繁衍的象征,因為孔雀開屏的時候是為了吸引異性。這種舞蹈是云南傣族人的一種儀式,在民間廣為流傳,但多由男性表演,用鋩鑼和象腳鼓伴奏。
舞蹈家楊麗萍是白族人,1968年生于大理,自幼父母離異,可她自強不息,1971年從村寨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1980年后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至今從藝已經30余年。18歲時,她根據云南傣族原生態的孔雀舞創作獨舞了《雀之靈》,并一舉成名。她把孔雀模仿得盡態極妍,出神入化,成為孔雀靈魂的化身。
她為舞蹈而生,她曾說過“舞蹈是我生命的需要”。她用“心”而舞,用肢體表現著對生命,對人生的感悟、思索和追求。現在,她正帶領舞蹈團到國內外巡演大型原生態舞蹈《云南映像》。
楊麗萍是瀾蒼江邊飛出的一只孔雀,是云南少數民族的驕傲,她的舞蹈是中國文化藝術殿堂里的瑰寶。
廣州市美華中學教師初一:梁永堅
雀之靈 (字數:700)
我今天給大家先猜一個謎語:“頭戴翡翠小花帽,身穿鮮艷五彩衣,常把尾巴展開來,夸耀自己多美麗。”謎底是一種動物,大家知道是什么了嗎?對了,謎底就是孔雀。
提到孔雀,你會聯想到什么?高貴、美麗、神秘、優雅、不食人間煙火……我會聯想到一種舞蹈:孔雀舞。你如果用心的去欣賞,保證你看完到最后腦袋里只剩下兩個字“驚艷”。你會驚訝,為什么世界上會有人把舞蹈跳得這么栩栩如生!瞧:
幕布一點一點被拉了開了,無論是臺上還是臺下,都十分安靜,大家都摒住呼吸,期待臺上楊麗萍的表現。在充滿古典韻味的音樂聲中,那只“孔雀”動了起來。她把原先低著的頭緩緩地抬了起來,她高舉右手,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捏在了一起,左手則緊緊靠在腰間,四指并攏,將虎口露了出來。兩只手保持著這個動作,原地轉圈。即使是旋轉,她做的也是那么的美,那么的高貴。那身白裙的裙擺就像一朵純潔的百合,綻放著,盛開著。這是,楊麗萍半蹲著,呈現出她那修長的身材。左手依舊放在腰間,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又摒在了一起,手朝前一點一點的往前伸,突然手臂有180度大轉彎,向后伸去。手掌慢慢打開,有一個手掌,從小拇指到大拇指。
做完這個動作,她的情緒不知怎么的,變得悲傷起來。楊麗萍紅艷艷的嘴唇一張一合好象在為我們訴說一個故事。忽然她又做了一個翻腰,這個好象發泄了她的情緒一樣,那個樂觀的她又回來了。
她又轉了起來,她的裙子就好象湖水猛地被石子一擊,起了漣漪,一圈一圈的蕩了開來。長指甲在燈光的照耀下變得十分亮。她細碎的舞步,忽然如閃電般疾速,忽然又如凝滯的云朵,忽如雨點般的輕快,忽如石頭般強健……
猛地,音樂停了,孔雀沒了,只剩下雷鳴般的掌聲……
六年級:張芳菲
悲慘世界 (字數:950)
讀罷法國文豪雨果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心中千思萬緒……
文中的主人公——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地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最終,有一位慈悲為懷的主教向冉阿讓伸出了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用自己的善心,用自己內心的溫暖,引導著冉阿讓走出泥沼,一點一點的感化了那顆冰冷自私的心。
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并不是永遠都是那么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但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主教用生命換來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善良可親,漸漸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一種是卑微低劣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就如文中的德納第,為了錢財不惜一切的奸詐商人,一會兒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法掩蓋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實。
又如文中的那個可憐的女人芳汀,為了自己的女兒而變成了一根蠟燭,慢慢耗盡生命與青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為女兒想繼續燃點的母親,純樸得相信了太多那些當時世界上的黑暗陰暗的人,直至死前都沒有見到自己日夜思念的至愛女兒的神圣靈魂。
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借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
其實作者雨果想告訴我們的是: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因為任何刻意的偽裝最終都會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做一個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寫到這里,我不禁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光明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不再是一個沒有人情溫暖,丑惡,黑暗的“悲慘世界”!
和平路小學六年級 尹恩惠
下一篇: 生活的強者——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00例》有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