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有感
分類: 初三
作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6-15
閱讀 :155
又是一年教師節,在這個丹桂飄香的時節里,我不禁想起了我小學時代的老師們。在我讀小學的時候,那時的學校校點布局還是很分散的,因為生源多,于是一村一校就成了那時農村基礎教育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在那個年代,正規從師范畢業的科班生真是廖廖無幾,即便有,這些剛跳出龍門的驕子們是少有人能心甘情愿的回到鄉村小學來的。 于是,全校七個老師,除了那個李老師外,全部是清一色的民辦教師,這樣的教師最大的特點就是家庭“半邊戶”。因此,有人用“農民教師”來形容他們:教書的農民、種田的教師。在我的記憶中,每到周末或是節假日,他們不得不利用這段時間去干農活或搞家庭生產。但在課堂上,他們似乎比公辦教師更在意自己的教師身份,也更會在著裝、言語、行為上刻意表現自己溫文爾雅的一面,以示自己與普通農民的差別。即使是在農民堆里,你也會很快發現誰是民辦教師:他們很少袒胸露背,很少言語粗俗,甚至很少肆無忌憚的高聲談笑。 吳老師就是這個教師群體中的一個代表。他是個典型的“半邊戶”,妻子在家務農,上有年過七旬的父母,下有懵懂無知的孩子,家里還有十多畝的責任田。為了不耽誤工作,身為學校校長,兼任畢業班數學課老師的他,每到春種秋收的大忙時節,吳老師晚上就騎著自行車,顛簸十幾里路,回到家里幫妻子做事。白天妻子把稻子全收割好后,放在田里碼成一捆捆的,吳老師晚上到家后,就借著明朗的月光一擔擔的往回挑。第二天清晨,披著一身的露水,吳老師又會準時的回到學校里給我們上課。 在我的印象中,吳老師似乎永遠是那樣的清瘦,過早露頂的前額,一雙因疲憊而深陷的眼睛。那種瘦,讓人擔心,然而在課堂上,他的課總是講得神采飛揚,引人入勝,我這個不愛學數學的女生在六年級的時候,考試也常常能拿滿分。 過度的勞累,就是鐵人也會趴下,終于有一天,吳老師因胃出血而住進了醫院。我們幾個班干部去看他,只聽見醫生對我們幾個小孩子說:“你們的老師是累的!”我的語文老師羅老師,也是個多年的老民辦。羅老師初中畢業后放棄了進城的機會,進了村里的小學當成了孩子王,這一干就是幾十年。由于學校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羅老師和那在鶴峰縣城當醫生的愛人一年難得見上一面,長久的兩地分居,羅老師收獲了桃李芬芳,時空也淡漠了夫妻之間的感情。愛著我們這些農村娃的羅老師對愛人要求她放棄這邊的一切隨他去過舒適的生活的要求毫不妥協,最終,一紙離婚書瓦解了一段曾經讓人羨慕的婚姻。那時候的我們,已經懵懂的知道,羅老師帶著大女兒住在那河邊的娘家里,因為不愿拖累娘家人,沒有房子,堅強的羅老師只是在二伯的房子邊搭了一個“窩棚”,生活過得相當的拮據。十年前,羅老師才隨著出息了的女兒住到了市區里。 還有我的小姨,還有我四年級的班主任胡老師,很多很多,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民辦教師。他們拿著不如公辦教師一半的工資,卻身負雙倍的工作與生活的壓力,無怨無悔的為山村的教育事業付出著。今日,教師隊伍無論是經濟狀況,還是社會地位都已是今非昔比。而“半邊戶”、“民辦教師”這些名詞也已隨時光的流逝在教育的天空里漸行漸遠,然而他們卻是真真實實的當過當代農村教育的奠基石。也許他們連普通話都說不準,也許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更談不上能使用微機進行教學。但在那樣艱苦的環境里,他們不僅自己保持著對精神生活的向往,還在培養著我們下一代對科學文化知識、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也因此,我一直固執地認為,民辦教師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富有智慧的群體之一。我們這個社會,都不應忘記這個曾為農村的基礎教育事業付出了青春與汗水的民辦群體。 又是一年教師節,唯祝我的老師們晚年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