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干溝橋游玩
“走啰!去游干溝橋啰……”我們伴著柔柔的輕風、暖暖的陽光和清幽的花香,叫著、喊著向干溝橋進軍。
一路上,同學們手牽著手,高興的談著、笑著、唱著、跑著。當我們走進天柱山隧道時,洞外還是“陽光燦爛”,可進入隧道之中,便成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調皮的男生們竟趁這個機會來學鬼嚇人。只見他們眼睛瞪得大大的,舌頭吐得長長的,還故意拉長聲音低沉地一遍又一遍的叫著“我是鬼,我要吃你!”并把雙臂伸得長長的,兩腿繃得直直的向前跳躍。有些女生嚇得哇哇大叫起來。正在這時,一輛汽車飛馳而過,那巨大的轟鳴聲傳來陣陣回響,和男生們的鬼叫聲混在一起,使人感到更加恐怖。
好不容易走出了隧道,終于又“重見光明”了。再走了沒多遠,一座橫跨山澗的彩虹——干溝橋便出現在我們眼前。站在橋上眺望,北面是高聳入云的天柱山。山上的野櫻花開得正旺,像美人頭上的裝飾,清秀淡雅。環視四周,我才發現,四周都是高山聳立,使我感到人的渺小,還不如飄落在山中的一點塵埃。
南面是美麗的西陵峽。兩岸峭壁巍峨、挺拔,危峰兀立。江水浩浩蕩蕩向東流瀉。江水清極了、凈極了,江面上沒有一片垃圾。不時還有輪船經過,劃出一道道銀白色的浪痕。浪痕慢慢地向四周擴散開來,最后消失了。
在橋上面轉了一圈,同學們迫不急待地要到橋下面去看看橋的內部結構。我們沿著橋頭的一條小路下行。由于很久沒有人走過,路邊的樹木藤條交織在一起,實難前行。突然,“嘩”的一聲,幾個石頭從一個女同學的腳下滑落到了小路下面的樹林里,使我們不禁更加緊張起來。同學們便手牽手,更加小心翼翼,終于到了橋面之下的拱洞里。
在拱洞里可以看出:大拱肩上的小拱之間都有一個拱形的小門相連。我們便一個拉著一個,沿著陡峭的斜坡爬到了第六個小拱中。膽大的同學想感受一下從橋拱向橋下望的感覺,便趴在拱邊向下望。我蹲下來,一只手撐在拱邊,便向橋下望去。老師在后面緊緊的拉著我的手,不停的叮囑“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我膽戰心驚地向下望去——我的天哪!我不禁迅速把頭縮了回來。好高的橋啊!我深深地吸了口氣,再一次把頭伸出去感受心跳和刺激。哇,挑戰成功的感覺真好!
回到橋上,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干溝橋。回頭望望,橋邊的一簇簇鮮艷的野花如朵朵云彩,仿佛含著微笑,歡送著我們凱旋……
《盧溝橋烽火》學后感 (字數:600)
今天,太陽公公終于露面了!天空終于晴朗了!而我的心情也跟著今天的天氣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今天,汪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第五課《盧溝橋烽火》,同時也再一次領略了當年中國軍隊和日本抗戰的場面。我們也看的是膽戰心驚。 盧溝橋烽火又稱“七七事變”。而盧溝橋就位于天安門西南15公里的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橋(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聯供大石橋。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十個橋墩,十一孔,整個橋身都是石橋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橋地東頭是宛平縣城。1937年七月七日在這里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現在宛平縣城已成為一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 這篇課文記敘了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謀已久,野蠻侵占我國領土罪行,謳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這篇課文中的一些詞語說明了日寇的侵略是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還有一些詞語表現出了我們中國廣大軍民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的抗爭精神。而就是從這次的“盧溝橋事變”之后,我國的軍隊就和日本鬼子拉開了一場偉大的抗爭序幕。 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我深有感觸,日本軍隊的計謀和計策都是蓄謀已久的,早就做好了和我們打仗的準備了,而我們中國人也不是軟弱的,中國軍隊也早就做好了保家衛國、奮勇抗爭、寧死不屈的心理準備了。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