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讀《三國演義》有感
謖自縛跪于帳前。孔明變色曰:“汝自幼飽讀兵書,熟諳戰法。吾累次丁寧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領此重任。汝若早聽王平之言,豈有此禍?今敗軍折將,失地陷城,皆汝之過也!若不明正軍律,何以服眾?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給與祿糧,汝不必掛心。”叱左右推出斬之。
――《三國演義》
街亭的失守,我認識到兩個問題:
一是紙上談兵。
馬謖自幼飽讀兵書,熟諳戰法。但在打仗時,不聽別人的勸告,執著地堅持自己的錯誤的決定,“山上屯兵”。讓司馬懿有機可乘,圍攻馬謖,奪取街亭。街亭失守,是馬謖的輕率所致,他也難辭其咎,最終不得好下場。
其實在戰國時期,就有前車可鑒。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歷史總是在人們的不留意的時候重復著。
某招聘廣場的部分攤位,除了學歷的要求以外,還要求應聘者用英語與招聘人員交流。不少負責人告訴前來的記者,很多應聘者的學歷高于要求,過了大學英語六級的不少,但能流利地與工作人員交談的屈指可數,大多都是結結巴巴的,如果他們不說,都不知他們過了六級……這不是現代版的“紙上談兵”嗎?
二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街亭的失守,諸葛亮、馬謖都驗證了這句話的準確性。
“孔明大哭不已。蔣琬問曰:‘今幼常得罪,既正軍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為馬謖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若當初諸葛亮遵照劉備的遺言,不重用馬謖,街亭就不會失;若街亭不失,或許蜀國的歷史會截然不同。
馬謖在實施行動前,若聽取王將軍的忠告,街亭就不會失。
古人所說的話總是很有道理的。
某商人在服裝界里,大展鴻圖,獨占鰲頭,讓他擠進百萬富翁。可后來,他認為既然在服裝界能有如此輝煌成績,那在其他行列必定也能占一席位。于是他決定擠身電子行業,他與合作伙伴商討時,只得到絕對的反對;與家人商量時,只得到零星的支持。他始終執著,成立了一家電子公司后,聘請了一批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工作人員,他將他經營服裝的方式硬搬到經營電子業中,也不顧公司里成員的反對,最終他一敗涂地,連自己的家業也賠了大部分……
歷史的長河,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值得我們反思……
讀《三國演義》有感 (字數:70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看到這首詞,你想到了什么?呵呵,這首楊慎的《臨江仙》是《三國演義》的開場詞,開頭那兩句是不是感到豪氣萬丈,器宇軒昂呢?!
《三國演義》主要寫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各路英豪爭奪天下,打了個不亦樂乎,最后被晉朝統一了。
諸葛亮可謂是三國里的英雄人物!他足智多謀,上通天文,下曉地理。他組織策劃的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了他的聰明和智慧!只可惜他事必躬親,直累到吐血而死。
劉備求才不惜三顧茅廬,謙虛大度,只可惜養了個平庸的兒子——劉禪,如果劉禪有本事,諸葛亮也不會累死了。
曹操是三國里最刁鉆狡詐的人物,他生性多疑,比狐貍都狡猾。似乎他就是奸雄的代言人,可是他求賢若渴,唯才是舉,所以他的身邊積聚了大量人才,而他也不計前嫌,對罵他的陳琳委以重任。曹操有膽略還有情義,他放走了對手劉備。他對關羽厚愛有加,如果關羽先認識了曹操,大概也就會歸于其髦下。在赤壁大戰中敗北的曹操,被關羽念舊情在華容道放走。曹操也做了好些壞事,也許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吧。特別欣賞那個“望梅止渴”的典故,正是曹操的智慧讓兵士們走出困境!
關羽也是重情義的英雄,他感念與劉備的厚愛,不惜千里走單騎回到劉備身邊。
最讓人笑話的是周瑜,他也是個有才有能力的人物,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正是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可是周瑜的氣量很是狹窄,嫉妒諸葛亮的才能,與諸葛亮勢不兩立,最后在傷病中氣死,年終36歲,真是可悲啊。
孫權,仰仗父兄基業,沒有什么建樹,猛張飛有勇無謀,呂布見利忘義……三國的人物個個活靈活現,讓人大開眼界!
讀《三國演義》要學里面人物的大度,謙虛和智慧,不能學人物的氣量狹窄。《三國演義》也詮釋了“得人心者得天下者”,自私小氣的人縱有才能終究也會是失敗的。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很好的名著,很值得一看,它會讓你獲益匪淺的。
【老師點評】:詳略不當,表達不準確
讀《三國演義》有感 (字數:350)
讀了《西游記》之后我有讀了《三國演義》。里面有許多英雄,真是精彩紛呈。
我知道了許多人物;比如:英俊瀟灑的劉備,有粗壯如猛的張飛,還有具有美貌官名稱的關羽。又心胸狹窄煮酒論英雄的曹操,,,,
其中最著名的有劉備三顧茅廬,最著名的戰役有赤壁之戰和官渡之戰。
具有百萬雄獅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北方,地勢十分強大,地位也十分高。
孫權一表人才,他占領江東,人才眾多,國富民強,天下比較太平。
劉備相貌堂堂,他也是漢朝的王族,他為了拯救漢朝,到處收留人才,以德教化人民。由于他德才出眾,真心誠懇,冒著大雪三顧茅廬,他的誠心被諸葛亮所感動,終于答應劉備出山幫助劉備,輔佐漢室。
諸葛亮一表人才,學富五車,他幫助劉備建立蜀國,統一漢朝,收復失地。
讀了《三國演義》,在許多英雄中,就比如像在如今人才濟濟的社會里,如果你沒有博學的知識和學問,你就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反之,如果你有堅強的信念,堅定的信心,博學的知識,比如:《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一定會在社會上立足的。現在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后要有博學的知識。
我看“忠義”——讀《三國演義》有感 (字數:600)
今年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令我如癡如醉,讓我百讀不厭。
這本書介紹了許多有血有肉的英雄,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謹慎多疑的曹操;求賢若渴的劉備;義薄云天的關羽;武功蓋世的呂布……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關羽。
關羽一生,只求“忠義”二字。如:華容道義釋曹操;為曹操殺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危;過五關斬六將……可這樣的英雄,卻這么早死于非命,這都是他心太軟造成的。他對劉封存有偏見,才落得被孫權殺害的下場。三國是一個“大魚吃小魚”的時代,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你能幫助他就幫助,兩人總比一人好。在華容道放了曹操就是報他的恩,你若不忠義,到你需要幫助時,就無人助你,還是用忠義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吧。關羽的忠義是把雙刃劍,幫助他人是他,不過幫多了,就會對不起主公,心里壓力會很大,所以心不能太軟。關羽有著高強的武藝,天生就是塊當將軍的料,試問三國紛爭的亂世中,將軍能心慈手軟嗎?關羽本是一匹狼,卻又有著一副羊的心腸,而那時的天下,是狼的天下,一匹“羊心狼”“獨狼”,能在亂世中站穩腳嗎?亂世中,人們早已被利欲蒙蔽眼睛,對他太好只是徒勞,在他人急需你時,伸出援助之手,他才會感到溫暖。我只想對關羽說:“大丈夫該斷則斷,心軟只能引禍上身。要想和主公打天下,斷了情義少心軟。關羽,太忠義只會要你命。”關羽忠義的精神值得子子孫孫學習。
而做為一名炎黃子孫,我們應該選擇忠義,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像排除萬難,為國家效力的錢學森,用年輕生命譜寫忠于祖國熱愛人民壯歌的黃繼光,身為中國人驕傲用自豪的吉鴻昌……他們用“忠義”充分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與真誠,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浙江省永嘉縣甌北三小五年級:戴豪杰
下一篇: 讀《水滴石穿》有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 讀《寫給孩子的話》有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