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走進豬鼻孔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吧!豬鼻孔是什么呢?這是我們四川生長的一種植物,在我一直的記憶中它叫豬鼻孔。我不知它為什么叫豬鼻孔,以前也從來沒有嘗試去吃過它。
知道它能吃是后來的事。
有時我們一家去川味菜館小撮一頓,老公就老喜歡點這道菜。當然,它的名字就不叫豬鼻孔了,而叫涼拌蔗耳根。老公告訴我們,這在他們那里叫臭耳根,他小時候經常吃的,所以現在仍是他的最愛。看來,同樣是在四川,地方不一樣,一些習慣和叫法也是不一樣的。
涼拌蔗耳根是川味菜館才有的特色菜,據說是從四川空運過來的,在其他飯館是吃不到的。看老公吃的津津有味,我和女兒也躍躍欲試,夾了一根放在嘴里。“哇!”我們同時以最快速度吐了出來。這臭耳根難怪有個“臭”字,它有一股特殊的氣味讓不會吃的人想一吐而后快,可在會吃的人還覺得這味兒香呢!
老公趕緊作開了宣傳工作:這臭耳根呀,其實是一種中藥,在醫學上叫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功能,吃了是有大大的好處。加上他每次吃時總要殷勤地給我們夾幾筷子,我們也只好盛情難卻吃兩口。如此潛移默化,我和女兒如今也能吃涼拌臭耳根了。
平時在飯館吃到的臭耳根大多是人工種植的,如今在老家當然想吃吃野生臭耳根,因為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嘛!
用不著尋找,地頭上,田埂邊,林地里,只要是經常潮濕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只是現在不是最好的采摘季節。要到每年春天的三、四月份,臭耳根和小草一樣剛冒出頭的時候,上面頂著一兩片嫩綠的葉子,連著扒出下面的根,肥白鮮嫩的,那是最好吃的。
那天下午,我和老公興致勃勃地到屋前不遠的一片林地邊去尋找臭耳根,后面跟著兩個小尾巴——女兒和她的小堂妹。那里常年陰濕,樹木長得高大茂盛,樹下的草也很茂盛。屋子下到林子邊不過幾十米遠的下坡路,我們是邊走邊采摘的,因為路邊也有不少臭耳根。他們不再如春天時那般鮮嫩,而是正當壯年,頭上頂著白色的小花花。我們只好撿比較嫩一些的摘,輕輕一拽,就連根拔起了。下到林地上,手里已經有了一小把,又在林地的草叢中撿嫩的拔。這里的相對路邊的要嫩一些,因為在樹下曬不到太陽,葉子的綠色也顯得淺一些。
我們已經各摘了一大把了,女兒和她的小妹妹還在坡路那兒大呼小叫呢:“媽媽,快來幫忙,妹妹過不來。”路確實不好走,濕滑,還有一處坑洼,淌著水,也顧不著她們了,忙著低頭摘著說:“你們自己小心點,幫幫妹妹。”好不容易下來了,女兒忙著摘了一把小白花,舉著問:“媽媽,這就是臭耳根吧!”看還有好多五顏六色的花兒呢,又忙著去摘了。后來,女兒為了幫助妹妹過一道溝,光榮掛彩了——腿上擦破一點皮。在她的“哎喲”疼痛聲中,我們拿著大把的臭耳根,她和妹妹舉著大把的野花,一起回家了。
回到家,清洗和涼拌的工作就交給老公了。只見他先把臭耳根篩選一遍,太老的葉片和梗不要了,留下嫩一些的;然后麻利地用清水洗幾遍,就算干凈了,放在一個稍大一些的盆兒里;接著放上鹽、醬油、醋、香油、辣椒油、蔥姜蒜末拌勻;放在一邊,讓它腌幾分鐘入味,就可上桌了。
沒想到它在餐桌上還是挺受歡迎的。雖然因為有點老,味兒受到一點影響有點發澀,但大家還都喜歡吃。女兒的爺爺和爸爸就著臭耳根一人一杯啤酒吃著,喝著;女兒怪鬼精,不吃綠色的葉子和梗,專挑嫩白的根吃……不一會兒,盤子里的臭耳根就已經所剩無幾了。
看著大家都喜歡吃涼拌臭耳根,就盤算著第二天我們再去采摘……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