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風景舊曾諳——月落寒山
分類: 初二
作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4-24
閱讀 :148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楓橋夜泊》已成為絕唱,而詩中所寫的蘇州寒山寺,也因此名揚天下。在蘇州閶門外楓橋鎮。相傳唐貞觀年間高僧寒山、拾得從天臺山國清寺來此住持,把原來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為寒山寺。夜泊姑蘇城外楓橋,面對江中月色,點點漁火,聲聲烏啼,令人難以入寐。寒山寺的夜半鐘聲,為這寂靜而蕭疏的秋夜平添了無限雋永的韻味。 “不為喧所遷,意以靜為主,何必深山林,峰巒繞軒戶”。 來到這千年古剎,濃濃的佛教韻味籠罩著我,莊嚴、幽靜,耳畔傳來深遠的鐘聲,沉穩不驚,一聲一聲,回音繞梁,燃起的香料煙霧騰起,朦朧中傳來悠悠的濕漉漉的梵鐘聲,更感覺這寺院的深邃和天地的廣闊,迷離煙霧,暗香環繞,給人一種朦朧的遐想。 慢慢走在灑滿綠蔭的路上,看到兩旁古人詠寒山寺的名作,便進入了寺廟。走入寺廟,首先感到的是肅穆,這宛如一個幽沉沉的夢,撲朔迷離的夢。日出日落,念經、誦經、轉經、長跪、膜拜,在燈火搖曳中,在悠長雄沉的佛號中,呢呢喃喃的六字真言,那么靜謐,忍于寂寞,忍于孤獨,虔誠真摯,百年如斯,千年如斯。 香爐面前我看到有一位老者正在虔誠地跪拜,他完全無視了身邊熙熙攘攘的人群,有些渾濁的眼睛中,閃著真誠的光芒,他行著三跪九拜的大禮,在煙霧中,顯得神圣無比。我想到了布達拉宮,想到最圣潔的青藏高原,雪域神山,想到衣衫襤褸,一步一拜的朝圣者,想到那璀璨耀眼的山上,人們有何等虔誠的信仰。無論蓬首垢面來自千里的草原牧民,還是衣冠楚楚的達官貴人,都平等了,都有同樣的虔誠。 伴在明亮的光線中,更顯得古老、神圣。那神煙佛靄中,重疊著歲月的腳印,依舊巍峨燦爛,肅穆靜謐。跨入大雄寶殿中,高大的須彌座用漢白玉雕刻而成,晶瑩潔白,座上安奉著釋迦摩尼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態安詳。金身羅漢的塑像,整[1] [2] [3] 下一頁
下一篇:夏日的炎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寂寞成年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